【说明文阅读】

阅读: 评论:0

说明文阅读题的技巧及常见题型
                                                   
说明文阅读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指出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辨析说明方法并能指出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概括文章的文意、层意、段意
5.体味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捕捉文中重要信息。
7.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创新或提出建议。
  对策:
  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也有些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极少数需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提取。
  2.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归纳。
  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我们学过的说明文《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分散在各段中。这需要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
  二、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试卷中经常考查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引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
列数字:列举“……”等数字,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
作比较:将“……”和“……”相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把……的特征说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举出什么例子,具体可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征。
上海大观园门票多少钱下定义: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层次分明、有条理地说明了……的特征。
引用: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忌泛泛而谈。
3.难点
(一)区别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正定新区最新消息”“引用四种说明方法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述方法。作比较议论文中称之为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在记叙文中称之为对比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打比方议论文中称之为喻证法举例子议论文中称之为例证法
(二)是区别下定义”“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下定义奥园美谷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作诠释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解释说明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
"铀,是银白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的外延要小于"银白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的金属是铀"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
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所以是下定义。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可以。所以是做诠释、

  三、把握说明顺序
  1.题型
  一是指出全文或局部的说明顺序,二能按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
  2.答题技巧
  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比较明显。科技说明文大多数是逻辑顺序
②排列句序关键是要出这一组句子的内在联系,即什么说明顺序。其次,准首句。首句一般为统领句。然后,按照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依次衔接,做到前后一致,上下连贯即可。
  四、理解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要准确分析层次,理清结构,概括文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段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各段的说明内容,然后综合概括出全文的文意。
3.说明文各层之间一般有明显的过渡词或过渡段,这是划分层次的关键。
4.说明文无论是全文或局部,总分结构比较多,可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不同结构形式划分层次。
5.说明文层次结构形式还有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分析说明文中的重要词句
  1.题型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在规定字数内对某个概念或事物作解释说明。
山塘街
指出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
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答题技巧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考虑。解释某个术语、概念或事物,一定要对这一术语、概念或事物的前后语句认真分析,出有助于答题的语句,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个代词的前面几句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
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二步,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说明与实际不符;第四步,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应词答题法。比如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解题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时,答题时就可以用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②种方法不常用,在考试中需选用第①种方法)
练习:
 一、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③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④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⑤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⑥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
黄。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其实是纬线的颜。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⑦音乐厅的银灰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⑧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暗红、橘、黄的竖条纹规则相见,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⑨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1、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                      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3、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筑风格。
歌剧院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上海有哪些博物馆展览馆推荐
上海十大奢华酒店音乐厅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4、文章首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国家大剧院》:
1、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
2、外、内、空间   
3、依次:朦胧而神秘、清新而高雅、沉静中见跳跃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国家大剧院壳体表面的蘑菇灯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的特点。
二、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06:0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31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竹叶青
标签:说明   说明文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