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最终版)电子教案

阅读: 评论:0

品文档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的  】
1掌握重点字词(正音、虚词、一字多义、活用、通假等)                                  2学习本文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3、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干获得成功的道理, 明白这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三亚旅游线路设计
长春净月潭公园教学重难点】 :                                                                  1积累“舍”“名”“其”“以”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至”“明”等一些词的活用。 2、掌握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先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要点】:作者和课文简介,串讲第一段。
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
确:《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
记是一记叙文体。内容广泛,可以记人、记事、记物,写法方面比较自由,构思巧妙。在表
达方上可纯为记叙,可夹叙夹议,有的甚至议多于叙。
(二)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
明确: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今天我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 ,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板书课题)。
、 作者及课文背景介绍
(一)作者生平介绍
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后被封 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由于保守 派反对新法受阻。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 命, 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即“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 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二)时代背景资料
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 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遨游了此 山,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本文记述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遨游,作者深感懊悔和遗憾。 就是在深探的懊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了深刻的道理。那末作者借助游褒禅山,抒发了怎样的思 感,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研习课文
(一)朗读课文。
学习言文的第一要务就是“读”,有一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由大家先朗读这篇 徐州旅游景点文。
(二)正音(板书)
(三)理清思路。
由学生讨论,明确文章结构。
品文档

品文档
第三部份(1、2):记游山所见及经过。
第二部份(3、4):写游山的心得。
第三部份(5):游山的时间及同行者。
(四)研习课文第一段。
1、掌握以下字词:
偏义复词: 庐冢,庐,房舍。冢,坟墓。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房舍。
类活用:
(1)“舍”: ①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②房屋。例:屋舍俨然。③筑 刘公岛博览园室定居。例:始舍于其址。④同“捨”,抛却。例:便舍船,从口入。)
(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说清晰,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词多义:
(1)卒:①死“死葬之”②终于。“卒廷见相如”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士兵。“张家界旅游攻略路线以  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犹可识”。③华美、有彩  “舍其文轩”。(《公输》)④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文章);⑤文过饰非(掩饰)    (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师者,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⑤主张。于是
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4)盖:①盖音谬也。副词,表示猜测,相当于“大概”的意思。②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③ 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2、出文中的判断句: A……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所谓华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
这三个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 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是普通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 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4、状语后置: 始舍于其址。
(五)第一段课文分析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中,哪一个是本名?哪一个是别名?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 华山是本名; 褒禅山是别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 “有碑仆道… 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2、“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 ——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
山南水北(如衡阳在衡山的南面,洛阳在洛河的北面)
:山北水南(江阴在长江的南面)
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惟独从它些残存的文字中还能够辨认出的,是“花山”。独:惟独。其:那,那些。文:文字, 指碑上额济纳旗胡杨林旅游最佳时间残存的文字。犹:还。曰:是。这句话比较费解。“为文”当指额文,刻在石碑上部的碑文 目,字体较大,刻得较深。
⑦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说,这里是“念”的意思。盖:副词,这里表示猜测性的判断,相当于“原来”的意思。作者 认为,“华山”的“华”字,既然碑上写作“花”,就应该读 huā,现在读如“华实”的华(huá)
品文档

品文档
读音错了。
【提问】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确:古文无“花”字,“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
、小结:
文章扣题目,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起头,点明作者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以及 这座山的另一个名称“华山”。由这句的“褒禅山”一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写禅既证实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写华山洞的位置和命名原由,为下文 写游华山洞作交待,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容上环环相扣
板书设计:
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文章第 2、3 段,积累文言知
学过程】:
、导入:
第一段者运用了环环相扣,层层相生的方法,为我们介绍了禅院——华山洞——仆碑三个主 要景物并且引出了对“华山”的正音,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了伏笔。由于王安石游兴未减,所以暂 时把仆碑上的文字搁置一旁,踏上了遨游华山洞的征程。
二、研习第二段。
(一)掌握以下字词。
类活用:
(1)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3)穷:形容词作动词,指走到尽头
(4)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致)。
(5)至:动词作名词,到的人。
(6)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词多义:
(1)以: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而,连词,顺承。  ②拥火以入:而,连词,顺承。  ③予之力尚足 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来,连词,修
(2)然:①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然视其摆布,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六国论》)  ④吴广以为然:对,正确(《陈涉世 》)
重点字词:
“记游”:在洞壁上题写诗文以作留念
“十一”:古代分数的表示方法之一。即十分之一。
“或者”:有的人。
咎”:谴责。
极”:尽,纵情享受。
(二)第二段课文分析
【提问:作者在第二段中主要遨游了什么景点?为什么在游洞途中退出?运用了哪些对照?有什 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15:1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32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华山   作者   动词   表示   名词   褒禅山   游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