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甲卷)

阅读: 评论:0

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甲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表为先秦时期的家训中有关“修身”问题的阐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先秦时期的家训(   
南岳大庙门票多少钱锦江之星酒店app
《礼记·大学》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周易·家人》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田稷子母《责子言》
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礼之利不入于家。夫以匹士相与犹然,况于受禄之臣乎?今君设官待子,厚禄以奉子,言行备则可以报君……
A.折射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    B.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C.表明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D.体现了当时贵族政治的显著特点
2.汉画像石中描绘力士斗兽的题材有很多,下图画面有一力士,仰面跨步挥臂,与左边狂奔而来的牛相斗,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画面右侧一狮被力士击败而逃。这类画像石(   
A.印证铁犁牛耕的推广    B.体现了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
C.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    D.展现了注重意境的绘画风格
二、未知
3.北宋画家郭熙强调对真实山水进行深入观察体验,注意不同季节、角度的山水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强调“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四时之景、朝暮之变有所不同;还强调绘画的“可游可居"之境;等等。可见,其观点(   
A.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B.受到了“格物致知"理念影响
C.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多元化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三、单选题
4.清中叶东北的大豆、杂粮等农产品运往南方沿海各省,台湾的稻米、蔗糖也成为其与各省贸易的主要货物。这反映了当时(   
A.东部地区成为贸易中心    B.国家统一助推商贸发展
C.国内长途贩运开始兴盛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5.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的成熟涌现在靠着几本自然科学和政法书籍的知识来探索研究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头脑中,而没有出现在亲身去过西方、见闻知识远为博洽的早期维新派马建忠、薛福成身上。这主要是由于(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    B.早期维新代表与正统思想划清了界限
C.甲午战败骤然加剧民族危机    D.维新派将儒学经典与西方思想相结合
6.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写道,“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中国学术思想在世界上于上古、中古“皆占第一”,今日西学东来,“亦不过报恩反哺之义,加利息以偿前负耳”。这一看法旨在
A.宣扬政治改良主张    B.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C.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力    D.为西学传播制造舆论
7.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以及改编的部队总数近178万人,约占国民党作战军队总数的22%,被人民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队总数为458万人。这说明(   承德丰宁坝上草原)
A.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胜利    B.国共之间力量对比得到根本扭转
C.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    D.正确斗争策略加速战争胜利进程
8.1953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此后全国共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该部法律的实施(   
A.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B.建立起基层众自治制度
C.践行人民民主的原则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9.公元前242年,罗马统治者开始任命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这些裁判官的判例和颁发的告示成为罗马法的新因素,被称为裁判官法和大法官法。由于这些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也被称为万民法。这表明万民法(   
A.体现了罗马各阶层人民的利益    B.有效维护了罗马社会稳定
C.讲求贴近生活实际和灵活变通    D.都是由裁判官主持修订的
10.1783年,国王任命24岁的小皮特为首相,遭到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这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权力结构发生变动    B.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
C.议会改革成效显著    D.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
11.1991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在众的欢呼声中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由此可见苏联解体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失败    B.西方和平演变的胜利
C.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四、未知巴厘岛旅游真实感受
12.某学者在《大国政治与中国外交》中写道:在亚太地区,有“中、美、日”新三角和“中、美、日、俄"四角关系;在欧洲,既有“美、欧、俄”大三角,也有“德、法、英”小三角,还有“德、俄、英、法”四角关系,等等。这种局势(   
A.构成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调    B.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反映出意识形态冲突的淡化    D.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五、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其中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各自撰写的《中国民族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一途。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材料二  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切认同感的体。”他于20黄河壶口瀑布天气预报土耳其旅游安全吗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
——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材料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引发了中国民族史的撰述热潮,诸多撰述纷纷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主线考察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出现民族史撰述高潮的历史背景,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王桐龄、吕思勉等著述观点的局限。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顾颉刚和费孝通在中国民族研究上观点的异同。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六、论述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年前后的英国还是一个没有强大海军和以农村人口为主的"落后"国家。然而,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垄断者""世界金融中心""海上霸王"和"世界最
大殖民帝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制度的变革又促进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只有一定质量和规模的变革才能转变生产模式并且启动一个自我持续的经济发展过程,“这些新的安排产生了一个强国。它足以在一种前所未有程度上以有效的方式获取资源。并且促进了英格兰在国际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一个世界性大帝国的产生以及最终形成无人匹敌的格局"。因此,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之一毋庸置疑是其各领域的制度变革。
——摘编自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
材料蕴含了近代英国崛起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七、材料分析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克服“养兵”带来的弊端,以及裁减冗兵,节省军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采取了“省兵之策”。首先,政府下令在禁军、厢军中进行考核,不能胜任禁军的降为厢军,厢军中不能担负职责的免为平民,尔后又“诏拣诸路半分年四十五以下
胜甲者,升为大分”。又因宋军队数量庞大,与军队服役时间长不无关系,故王安石采取“五十以上愿为民者听之”的对策。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诏废并诸军营”,将“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二十七”,并且规定“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其后“凡拔并者,马步军营五百四十五并为三百五十五”。自熙宁至元丰,“岁有废并甚众”。
——摘编自徐正华、何建华《试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军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安石“省兵之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安石“省兵之策”改革。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纳赛尔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于19567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中东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对此,美国政府在外交上企图以“公正”“中立”的身份处理中东事务,趁机排挤英法,独霸中东。白宫担心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拖延会殃及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因而在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它既不能支持埃及收回运河从而公然破坏与英法的盟国关系,又不能支持英法继续强占运河开罪阿拉伯国家进而将其推向苏联的怀抱。
面对埃及的这一决定,英法两国反应非常激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1029日,英法联合以列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15日,苏联以超级大国的身份向三国发出警告,扬言使用现代化毁灭性武器进攻英法本土迫使其撤军。6日,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向苏联示威,另一方面催促英法尽快停火。在美、苏联合构成的威慑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列不得不于116日宣布停火。
——摘编自张华玉《十月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产生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三年,加靖海将军。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4:4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361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民族   知识   材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