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在山西!人类远祖源于运城

阅读: 评论:0

“古中国”在山西!人类远祖源于运城!
(一)
多年以来,人类的摇篮之说曾摇摆于各大洲之间。
因为在北非的法尤姆,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距今大约3500万年。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得到了考古界的长期认可。
然而,当4500万年的世纪曙猿化石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又该发出怎样的感叹?
1916年,北洋政府实业顾问、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寨里村附近的土桥沟发现了中国第一块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平谷旅游景点
1983年,美国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道森博士,又在该县古城镇寨里村土桥沟发现了一块偶蹄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道森先炭兽。19955月,他们又在垣曲发掘出一对带有几乎所有牙齿的世纪曙猿下牙床。
199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童永生、黄学诗、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古生物学
家丹尼诺·基博再赴垣曲,又到了世纪曙猿的一些跗骨化石。
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被组合成一个整体,专家们称其为世纪曙猿,共识为人类的远祖。
世纪曙猿是生活在距今 4500万年前的灵长类动物,证实了人类的远祖起源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比北非法尤姆发现的化石提前了广州长隆水上乐园图片大全1000多万年,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
在垣曲县古城镇世纪曙猿化石发现地的纪念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人类从这里走来。
据专家考证,在太元古代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山西省均处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下。大约25亿年前的太元古代末期,地层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变质,山西省的五台山、吕梁山、中条山等局部露出了海面,成为山西境内乃至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
而中条山最早露出水面的地方,就是现在位于垣曲县的舜王坪。
后来又经过数次地壳运动,山西全境脱离海槽,成为中国范围内最早而且面积最大的一块古陆地。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我们可以做出这样判断:世纪曙猿可能就是地壳隆起时留在陆
地上的海洋生物,它们经过长期的进化,终于演变成了世纪曙猿。
据测算,它生活在距今约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500万年前的垣曲盆地,那是新生代第三纪早期。地球在新生代第三纪的气候跟如今比起来,更为温暖、湿润而且较少变化。垣曲盆地是我国最早知道的早第三纪地质之一,是第三纪地层和哺乳类动物的发祥地。
我国已故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杨钟健在考察后对垣曲盆地早第三纪地层做了详细描述:约在6500万年前,垣曲一带是淡水湖泊。现在的黄河还没有诞生,那时候的气候不像现在热、温和,而是常年炎热、雨水充沛。湖的周围长着许多和现在热带植物差不多的植物,湖水中生活着许多田螺、河蚌、鱼类等,特别是两栖类的爬行动物鳄鱼、腹足类的蜗牛等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哺乳类动物开始在湖岸出现。
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在新生代第四纪出现的。
进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他们生活在大山里,会遭到其他野兽的威胁,也会受到风霜雨雪等大自然的考验。他们不
断地改变着自己,提高着自身的生存能力。
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数量的增加,他们开始居,并形成许多体。各体之间难免会发生争斗,于是许多部开始四处迁移。其中有一支,离开了垣曲的大山,逆黄河而上一路西行,终于来到了河东的古盐池,食用了古盐池里的食盐。
河东古盐池,就是运城的盐池,又称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南边的中条山下。大约在7000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化,这里出现了一个狭长的凹陷地带,逐渐形成了湖泊。这,就是古老的盐池,是我国著名的池盐产地。每年夏季,古盐池经过太阳暴晒和南风吹拂,盐池里便会显现白花花的食盐。
我们的远祖出自大海,基因里自然有着对盐的需求。然而,因长期生活在山林里,通过植物的果实和根茎,习惯了酸甜苦辣的味道,却很难再接触到咸盐。谁也说不清是哪一位远祖首先发现了盐,并舔食了盐。这一发现,使他们的生活开始有滋有味起来,由于长期食用,以致使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我们的身体里至今还遗传着远祖们的基因。我们离不开盐,因此我们的血液是咸的,汗水是咸的,泪水也是咸的。盐,在现在仍然是我们生活中的百味之王,调味之首。
古盐池是大自然赐给我们远祖珍贵的礼物,给了我们远祖的力量和健康,他们开始依赖盐,并长期居住在盐池周围,快乐而健康地生活着。
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身体的不断强壮,他们获取食物的领地不断扩大。一些远祖继续西行,在距今180多万年前,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了今芮城县的西侯度一带。
在这里,他们又有了再一次改变命运的重大发现,这就是火的使用。1961年至1962年,山西省博物馆对西侯度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烧骨材料。
这是目前人类最早的用火证据!
这个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了距今183万年前。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还没有发现过如此古老的烧骨。
可以想见,在西侯度,我们的远祖将盐和火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他们享用撒着食盐的熟食,开始区别于其它动物,并加快了他们的进化速度,使他们在拥有了人类的早期智慧,从古猿到类人猿,从类猿人到猿人、从猿人到古人、今人,一步步走向了人类文明。
在古老的河东大地,关于人类的发源与发展,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传说中的女娲、后土娘娘抟土造人。
位于万荣县的黄河和汾河交汇处,古称汾阴。由于黄河与汾河两条河流的长期冲击,河中形成了一块南北长四五华里,东西宽二三华里的狭长“河洲”。这块“河洲”,便是传说中女娲、后土娘娘“抟土造人”的地方,称为“”。相传,这里还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站立之处,也是伏羲、女娲交媾产生人类之处。
在河东,关于女娲、后土的传说很多。关于女娲、后土是不是同一个人的说法也很多。但普遍认为女娲即后土,后土即女娲。
玉龙雪山索道票
虽然这些动人的传说,与现代科学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甚至有些幼稚。但它体现了我们的远祖在生产能力和认知能力十分低下的时代,对人类起源最初的想象和探索。
自古以来,华夏儿女都把黄河称为母亲河。母亲河到了河东地区,拐了一个弯。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看出,黄河拐弯的形状像极了母亲的乳房,乳房所在的地方必然是母亲的怀抱,这是上天的造化。从垣曲县寨里村到运城盐池,再到西侯度遗址,再到汾阴上,似乎可
以看到,我们的远祖一直是沿着母亲河“乳房”的周边逆流而上,黄河水则像乳汁一样,哺育着我们远祖。
黄河流经的古河东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水文条件十分优越,再加之气候湿润,山水相连,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有河水冲积带来的厚厚的黄土,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我们的远祖们便在中条山下的运城盆地里驯化植物,休养生息,享受着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恩赐。
大约在5000年前左右,经过了长期的进化和演变,我们的远祖已经开始成为大地的主人。中国最早的地理文献《禹贡》,把中国划分为九州,古河东地区被称为冀州,又名涿鹿。居住在古河东地区盐池周围的部落被称为九黎部落,酋长是个能征善战之人,名叫蚩尤。他有九个儿子,个个彪悍勇猛,力大无穷。九黎部落在蚩尤的带领下,十分强盛,附近的一些小部落,都愿意臣服于他。
那时的黄河中下游,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部落。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有些部落开始强盛,而有些部落通过战争走向消亡。
这些战争,使许多部落得到了融合。按照历史学的观点,当时正处于人类由野蛮阶段向文明阶段过渡的原始社会末期。
当时,还有两个著名的部落,分别是神农部落和有熊部落,两个部落的首领就是炎、黄二帝。为了争夺地盘,我们这两位祖先拉开了战争的序幕。黄帝最终打败了炎帝,炎帝部落融合到了黄帝部落里。
然而,黄帝又将目光投向了生活在古盐池边的九黎部落,因为这里有天日映成的河东古盐池。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开始了,史称涿鹿之战。这场战争旷日持久,打了三年。
黄帝一面调集了忠于自己的各部落的援军,在涿鹿附近集结,一面又召集自己的部下仔细研究蚩尤军的特点和破敌的办法……战争终于结束,黄帝胜利了。蚩尤虽然失败了,但他是一位勇士,和炎黄二帝一样,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涿鹿之战之后,华夏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方圆数千里的各部落慑于黄帝的威严,皆安分守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各部落得到充分融合,天下初定。
登泰山记
经历了两次大战而获得胜利后,黄帝为了进一步天下,就到现在位于万荣县的汾阴上祭祀后土,祈求得到后土的保佑,史书称之为“轩辕扫地而安九土”。所谓“扫地为坛”,就是黄帝在祭祀后土前,亲自扫除黄土圣坛上尘土污物,显示出黄帝对后土圣母虔诚至极的钦敬之心。
扫地坛与后来的后土祠都在汾阴上,后因河水冲毁,扫地坛与后土祠曾于清代两次移地重建。这不可辩驳地说明,万荣县汾阴上的“扫地坛”是轩辕黄帝最早的祭祀场地,中华民族的祭祀活动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现在的人们前往陕西黄帝陵祭祀黄帝时,首先要意识到,其实最应该祭祀的还有黄帝曾祭拜的后土女娲娘娘。
在后土圣母的护佑下,天下的黄帝统领着各部落,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一步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就为三世帝王尧舜禹相继在河东建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昭示着经过漫长的孕育,“古中国”将在河东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
(二)
在古代帝王中,尧被尊为五帝之一。
在尧之前,中国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易·系辞》中说: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徒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可见黄帝之后,尧帝之前,部落首领没有固定的宫室。是帝尧,创建了古“唐国”,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深深地打下了国家的烙印。
大量的史料记载以及史学家的科学考证,“尧都平阳”几乎已成定论。但又有诸多史料记载尧“迁都平阳”,那么,尧又是从哪里迁到平阳去的?
我们还是从史料里来寻答案吧。唐代杜佑《通典》里有这样一句话:“尧旧都在蒲”;北魏地理学家阚所著《十三州记》里这样写道:“蒲坂,尧都。盖帝尧都此,后迁平阳。”;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慨叹曰:“河东地形极好,乃尧舜禹故都,今晋州河中府是也。左右多山,黄河绕之,嵩、华列其前。”;《帝王世纪》和《通典州郡典》及《蒲州府志》里,也都有“尧旧都在蒲坂”或“安邑为尧旧都”等有关记载。这些资料表明,尧最初建都在蒲坂或安邑,也就是现在的运城一带建都,后来才迁都到平阳,也就是现在的临汾市。
除此之外,尧在河东的这片土地上,还留下了许多遗迹。在运城市绛县,和尧有关的村子就有好几个,尧寓村、尧都村、尧宿村,每个村里都有尧的遗迹,村村都有尧的传说。
尧寓村有尧王古城,“陶唐遗风”和“唐尧寓处”两块石匾至今还保存得十分完整。该村南依中条山,村后的三座山峰分别叫东尧岭、西尧岭和中尧岭。三岭之间的两股泉水分别被称为东尧泉和西尧泉。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20:2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41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类   部落   远祖   后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