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窠围的夜

阅读: 评论:0

《鸭窠围的夜》 讲稿沙扒湾住宿攻略
本节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散文集《湘行散记》的基本情况。
2.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深沉的生命感喟。
3.鉴赏文章对生活原生态的叙写和诗意的美学追求
题解:1934年,沈从文为探母病,远离新婚妻子,只身前往故乡凤凰。以沿途记录下的感想及写给妻子的大量家信为素材,回来后创作出一篇篇精美散文,结集出版,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湘行散记》。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本散文集是沈先生才华的集中体现,其成就甚至超过那本最富盛名的《边城》,因为它感情真、刻画细,是直接从心底流出的语言,丝毫不露雕琢之迹。这其中,我又自以《鸭窠围的夜》为诸篇之首。
它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鸭窠围是什么地方,它是一个深潭。而从沈从文在《湘行书简》中另有三篇写此潭的书信,可见先生对它喜爱宾馆预定那地方确实很美,两岸耸立挺拔伟岸的山, “长年翠逼人”的竹子及离开水面三十丈上下的吊脚楼。这样一个地方,当夜幕缓缓降临,天空洒下大把雪花时,又会是怎样一副景致呢?沈从文看到了。
  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将沈从文的文风纳为“田园牧歌”式这“田园牧歌”的情调在《鸭窠围的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沈从文和他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是有别于鲁迅那类写实的乡土作家的,他是浪漫主义的“乡土作家”。他那独特的艺术成就是鲁迅等人所不能代替的,而他的最大的成就就是他以独特的笔法创造了独特的湘西世界。它不但有审美价值还有现实意义。
(沈从文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那片故土,他出生在凤凰古城,湘西是他一生的眷恋。
他经常来往的是家乡人, 说的是家乡话, 谈的是家乡的人和事。他不止一次和他的学生汪曾九寨沟珍珠滩瀑布作文
祺谈起棉花坡的渡船; 谈起枫树坳, 秋天, 满城飘舞着枫叶。
莫斯科是哪个国家
八一年他回凤凰一次, 带着他的夫人和友人看了他的小说里所写过的景物, 都看到了丹麦是发达国家吗, 水车和石碾子也终于看到了, 没有看到的只是那个大型榨油坊。七十九岁的老人, 说起这些, 还象一个孩子。他记得的那样多, 知道的那样多, 想过的那样多, 写了的那样多, 这真是少有的事。
他自己说他最满意的小说是写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边上的人和事的。选集中的散文更全部是写湘西的。这在中国的作家里不多, 在外国的作家里也不多。这些作品都是有所为而作的。
读了沈从文的书,总能使得人向往湘西迷恋湘西。沈从文创造的湘西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是崇美而朴实的,宁静而清新,健康而自然的。走进里面,你会发现,那里的山是如此的清,水是如此的秀,风俗是如此的崇朴,人心是如此的美好。
(一)审美价值——景美、风俗美、人情美
首先,景美
你会惊诧于沈笔下湘西的景竟是如此的美,如此的诱人。
且看那山,那水,那房屋:白河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映照,河底小小的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是高山,人家多在桃花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可沽酒。(选自《边城》)
然后是我想你会为那崇朴的风俗所深深吸引。
端午的龙舟竞渡,水手泅水捉鸭子,中秋的月下对歌,新春迎春看舞龙耍狮子放烟火,迎亲的花轿,办丧事的饶棺,孩子的取名及“走车路”的对象方式,都显得多么的可爱。
虽然风景美,风俗美,但人情更美。青年男女之间,父子祖孙之间,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之间,无一都不充满了爱。就是连那也是多么的淳厚。它们虽多靠四川商人维持生活,但思情所法,却多在水手方面。我们总能见它们痴痴地等待水手归来的身影。而水手呢,则用自己一个月的一切劳苦汗水换取的钱心甘情愿地毫不犹豫地买了雪花膏,卷子,手巾等送给他那日思夜想的人儿。然后再由她们那里获取新的力量,新的希望和快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再次启航出海。黄龙到九寨沟多少小时
沈从文的成功之处不仅写出了这三种美,更重要的是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了。从而构成一副崇美的人情风俗画,自然和谐而美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
(作为中国乡土作家的代表,沈从文散文中的审美观,可以说是中国人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感受,我们的美是带有浪漫主义彩的,在景物与人情中体现浓厚的生活气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情感牵连,但这美也往往与道德伦常、风俗人情有关。
不同的国家作品对于美的感受和认识也是不同的,比如日本人讲究“物哀”之美。认为美的最终就是悲,爱情的悲,比如物语文学,《源氏物语》。
西方人的作品通过宏大的场面、华丽优美的语言与对客观世界的准确把握来反映他们眼中完美的艺术形式。)
(二)现实意义
沈从文创造的湘西世界除了有审美价值欣赏价值外,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沈从文是浪漫主义的“乡土小说”作家。高尔基曾经精辟地指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在
于激发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从而促使他们追求新生活;在积极主义的浪漫主义文学里,总是可以看到作家对现实的强烈的不满,在追求理想创作方法把原始自然的农村生活作为反抗现实黑暗的理想境界而写作的。他带着热爱甚至不无理想化地塑造了优美的湘西世界。从而使之与黑暗现实形成一种反差,对比。从而刺激读者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和对当前一切的怀疑和反思。故此,他所创造的湘西世界是有现实意义,现实价值的。
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看起来是谦和的,是柔弱的。但是在柔弱之下,有着不随波逐流的刚直,有着对亲友和后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侠义。这一点确实有湘西人的性格特征,决非溢美之词。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
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8:0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43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湘西   生活   小说   世界   作家   作者   现实   价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