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⒉《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阅读: 评论:0

第一专题:祖国土第一板块:江山多娇《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了解三峡的壮丽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⒉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⒊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⒈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⒉掌握“引用”的修辞。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方法:
⒈文本研习。
⒉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
意大利美术学院排名名单情。
媒体设计:
⒈积累三峡的古诗文。
⒉课前播放三峡的风光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整体感知课文,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据《新闻晚报》(2005年8月26日)报道,长江三峡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李卓夫告诉记者,近期公司将把从古至今描写过三
峡的文章进行归类整合,作为三峡的新“风光”,其中就包括
刘白羽的名作《长江三日》。
8月24日下午,在散文《长江三日》生动描述过三峡风光
的著名作家刘白羽辞世。
该文是他1960年写出的名作,并入选了中学课本。李卓
夫告诉记者:“刘白羽先生的作品让一代人记住了三峡,很多
游客是背诵着他文章内容来这里游玩的。”“我们一定会对刘
白羽的逝世举行一些纪念活动,而且可能把那篇《长江三日》
以石刻的方式记录在三峡景区内,不过具体方式还不能确定,也可以考虑碑林的方式。”他说。
设计二: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刘白羽本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描写了自己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唱出一首献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赞歌。
二、作者及背景:
⒈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⒉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青岛海泉湾温泉票价
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⒊《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
《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三、整体感知课文:
⒈重点字词。
碇dìng:系船的石礅夔kuí州,旧府名;
滟滪 yànyù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名隽jùn同俊
峙zhì:耸立坂bǎn山坡、斜坡
崆kōng:山名秭zǐ古时数目名,一万亿。
汩mì罗:江名澎湃péngpài
苍莽: 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莽莽苍苍: 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迷茫。
雷霆万钧: 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 响雷。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yes or no 主角神妙莫测: 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 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 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 清秀美丽的样子。
森然耸立: 繁密高高地直立。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
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蒸,升腾;蔚,聚集。
隽秀:秀丽。
婀娜:柔美的样子。
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灭顶之灾,比喻致命的灾祸。
浸泡:使渗透。
怪诞:奇怪,古怪。
⒉朗读课文。
要求:⑴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⑵思考下列问题:
①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②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①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②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补充:讲解本文的分段原则:
A本文记叙了作者乘“江津号”轮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每过一峡都可独立成段。分段落时要注意过渡的段落和语句。例如第3段的首句,“抬头望处,已是巫山。”再如第6段:“十点……穿过了巫峡。……
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B关于第5段的归属。第5段的首句,“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样的概括性语句,往往是划分段落的地方。可文章接下去写的是巫峡的景象,因此仍要把这一段归到上文部分。
C文章开头是总写作者过三峡的感受,文章结尾写“江津号”过西陵峡的崆岭滩,这段当然要归到过西陵峡部分。
四、文本研习(第一部分):
朗读第一段,讨论、探究:
委内瑞拉加拉加斯
⒈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想去美国旅游怎么办理明确: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
⒉作者说:“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⑴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⑵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
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
⑶“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补充:作者在《长江三日》11月17日这样写道:“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胸中。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在和江流搏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
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我想,一个作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满深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作者在谈到《长江三日》的创作过程时就这样写道:“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强烈了。我在船上细心观察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我把看到的与想到的及感情所渗透的都记了下来,就产生了《长江三日》。”
五、布置作业:
⒈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
(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不烙上作者的感情彩。)
文曾路
⒉思考“文本研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文本研习(二~四部分)、重点语段赏析、写作特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3:1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44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三峡   作者   景物   长江三峡   作品   部分   特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