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阅读: 评论:0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
1.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长白山景区门票(  )
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2.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3.春秋中期以后,很多诸侯国的权力被少数强大的卿大夫家族所控制,政归大夫、政出家门、国君形同傀儡的情况层出不穷。这种情况表明(  )
A.宗法制度重新确立            B.天子共主地位丧失
C.等级制度遭受冲击            D.政治改革运动频繁
4.《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后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  )
A.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          B.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
C.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          D.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
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B.燕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6.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关于第一个“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其内涵是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C.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D.指的是郡县制
7.《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南乐天气预报15天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8.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  )
A.宗法制的影响  B.分封制的影响  C.世官制的影响  D.郡县制的影响
9.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
质上反映了(  )
A.相权不断削弱               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C.皇权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10.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  )
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九龙沟生态漂流.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1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士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
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    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12.国学大师钱穆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 “化家为国”,主要得益于(  )
A.颁布挟书律   B.创立科举制   C.海内为郡县   D.汉承秦制
13.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统治者(  )
A.完善中枢权力体系的意图        B.密切各地区经济联系的意图
C.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意图       D.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的意图
14.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反映了(  )
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
C.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转变      D.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
1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D.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16.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慕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据此可知,郡守(  )
A.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          B.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
C.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          D.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
17.秦朝时期,“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这反映出秦朝(  )
A.实行依法治国  B.百官胆小怕事  C.皇帝独裁专断  D.行政机构缺失
1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
A.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19.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风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0.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21.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形成上述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2.以下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叛将而无叛吏
B.有官无吏,人员精干
C.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D.置使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
23.“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
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取代的是哪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4.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  )
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       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25.金克木在《风流汉武两千年》中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运转机制,加上了软件。以下机制不属于汉武帝加装“软件”的是(  )
安徽省人民政府
A.十三部刺史   B.司隶校尉    C.中朝制度     D.监御史
2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自秦代设置监察机构以来,我国历朝都很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以下官员或
机构不属于专事监察职责的是(  )
A.参知政事 中正              B.御史 御史台
C.提点邢狱司 都察院            D.刺史 十三州部
27.下图是中国古代某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最早可能生活在(  ) 
A.秦朝    B.东汉      C.唐朝     D.宋朝
28.“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摘自《哈佛中国史》)材料介绍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9.“行中书省与都省杭州宋城旅游景区(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
A.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         B.与都省相互制衡
C.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D.受到都省的节制
30.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政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31.“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2.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或直接交中央各部院;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了(  )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6:3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484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方   制度   监察   掌管   机构   官员   中央   皇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