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小学数学课的观课议课活动实录

阅读: 评论:0

一节小学数学课的观课议课活动实录
 
济源市轵城镇东天江小学  商国辉
 
 
课前交流: 
一、作课人作课前预设说明
课题: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作课人:商国辉
  间:518
关注点:学生思维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之中。
预设及说明
(课始激趣,创数参与
1 请学生说一个分子是 1的真分数。
把真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得数保留3位小数。)
跟据分数化成小数的结果,你感觉到上面的分数可分为哪几类?
 
预设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说数,从说的过程就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研究分子是1的真分数,是为了将低本节课的难度,让学生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分母作准备。
():定向探究参与
1、刚才这些真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想,一个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数的什么有关?
2、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母有着怎样的关系?
3、探究。(可能出现奇偶数、质合数方面的猜测)
4、汇报总结。
5、验证与推广
刚才我们研究的分数分子都是1,这个规律对于分子不是1的分数是否有用呢?南漳县天气预报
判断下列分数是否化成有限小数:
总结: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分母不是1的分数。
6、典型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强调:必须是最简分数。
7、为什么分母中除了25以外没有其它的质因数的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预设目的:本阶段从分子为1的真分数中猜测规律,验证规律,然后再推广到一般的规律,最后再到典型的分数中。主要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让学
生在参与探究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巩固成果,课尾余趣
1、判断
因为30=2 × 3 × 5,所以  上海科技馆门票在哪里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因为30=2 ××5,所以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作业:下面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有能化成有限小数?
3、给同学或父母讲一讲今天的收获。并放到<数学快乐储蓄箱>里。
 
二、准备观课教师交流:
常亚歌: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之中,你准备采取哪些方式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商国辉:学生只有思维的参与,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参与。这节课,我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年级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集中的班级),把思维梯度降低了一部分,采取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考方法来让学生探究规律。为了让学生都能思考,我的提问有些难度很小,但学生必须动脑。如你能说出一个分子是1的真分数吗?这样,促使学生真正地思考。
史红桃:你准备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让学生参与?
商国辉:我想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规律。通过思考来让学生知道规律是怎样得来的?
 
刘新超:我觉得这一节课是一节思维含量高的课,数学课的总结,特别是规律的总结是学生高级思维的表现,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让学生总结规律时,从语言表达到内容的概括都很费力。我觉得这节规律课让学生思维参与到规律的探究、总结我觉得不容易。特别是你这一班的情况更为特殊。
 
赵涛:我觉得让学生说为什么分母只含有25而没有其它的质因数时,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个问题好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位,让学生能认识到吗,学生对于这个过难的问题怎样去参与呢?
曹理智:教师的行为也相当重要,在上次的观课议课中,教师怎样及时地对学生的思维及时地反馈呢?来及时地看学生参与的情况呢?
于会:学生的思维速度不同,参与时的深度不同,特别是你这一班,学习的基础普遍较差,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思考,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我们在学习<教学的革命>中,培养学生高参与的策略时,有一句话:不要指望学生对所学内容全部掌握,完全理解,因为我们的练习和复习还可以互相助。那么学生参与到知识中,你这班的学生时间需要肯定很长,在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时,你采取什么方法来使各层学生能参与到知识中去呢?
三、课前观课分工
1、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准确计算上课效率的有效度(赵涛)
杭州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2、教师行为:行为是否有效,教师怎样去查出学生思维状况,教师的哪些行为有利学生参
与,哪些行为对学生参与无利?(理智:济源市骨干教师)
3、学生观察:学生中否参与到教师的提问与引导的思考上了?各层学生在提问时干什么?学生是否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于会:参与课题组成员)
 
 
观课议课记录:
 
一、作课人及时反思
本节课总体感觉:
学生没有达到预定的参与目标,出现了太多与平常行为不符的意外。
1崇明岛旅游攻略、班里的学生虽然起点较低,但属于天不怕,地不怕的班级体,本节课敢说者甚少,与
平日课堂大相径庭。
2、学生没有参与探究而直奔主题后,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以读规律、讲规律来看学生的理解水平时,总有一种水过地皮湿,再润不浸的感觉。
3、总结方法时一反平时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状态,一直重复而无争辩。
学生的意外导致了教师的意外:
1、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学生却说出了规律之后,明知理解肤浅,当堂却不知从何入手,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规律。导致对规律把握不好。
2、由分母是1的真分数直接到结论后,把预设时推广到一般规律的环节掉了,致使本节课在思维上不太严密。学生的思维更没有真正地融于规律的理解中去。
其实太多的意外,其原因根源在于自己想关注课堂的生成却无机智的应变能力,在学生直奔主题时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参与到对知识的验证中,从而错失学生参与的良机。
 
二、交流:
 
曹理智:上课为了让学生参与,你采取了提问,本节课你提问学生的目的在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参与状况,可你发觉了没有,你提问涉及到几人?其中,崔林峰一节课就回答了五、六次。而有的学生却一次也没叫到。
商国辉:这一点倒是平时不太注意的。应该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一个人平时回答多这一点没有考虑到。因为平时这个班非常活跃,会不会都想说、敢说,并且一时组织滞后将会不自觉的超时争辨。看来,在日常的教学中以后还得关注学生回答参与率这一点。
 
史红桃:开课让学生说分子是1的真分数后,接着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光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用了伊春茅兰沟旅游攻略5分钟,这一节课中让学生把分数化成小数目的是干什么的?用5分钟是否合适?
 
商国辉:让学生把分数化成小数的目的是体会除尽与除不尽,为化成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埋下伏笔。用5分钟从导入的角度去思考,时间还是有点长的。
刘新超:此时如采用分组做就能迎刃而解了。或者把计算器拿来也能快速地计算出来,这样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可以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在探究规律的真正的思维上。
 
于会: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率从课堂回答还是能看出反馈情况的,如采用手势,一个人回答,其它人胸前手势判断,能看出所有人的思维情况而不受他人的影响,当然,这样,会使氛围在静悄悄中进行,而显不出那种活跃的氛围。从参与的角度来看,是学生高参与可行的方法。
刘新超:当你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问题一提出,多数学生都没举手,只有几个人举手,结果,他非常流利地说了出来,接着,你问其他同学,你们是不是也知道?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说,是从课本上看的。接着你又问,为什么分母的质因数只有25时,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又答了,接着,你让学生读规律、讲规律,而一改你所预设的探究。这一点我觉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参与到规律之中,这一点你当时是怎样想的?目的是干什么?
商国辉:这是本节课所有意外的根源,学生为了上这节课,已经预习了,对规律会不会都已经知道了。这时我想,对于已知谜底的规律再让学生去探求,学生又有多大的兴趣呢?可我班学生在学习中浅尝辄止的现象严重,再加上本身基础较差,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众现象严重,怎么办呢?当时,我想了一下,就从读书入手吧。(因为我平时比较注重指导学生读书,这样,不管我是否有事外出,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读书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读书,参与到规律的理解之中。便让学生先读了规律,为了检验学生对规律的理解,我让学生看黑板上的数字,并补充,这一行为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规律中除了2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而设计的,这一点可能没有经过探究,没有经过分析与比较,是不会有太深的感觉的,那么通过体悟规律,来补充完事黑板上的数字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因此,我让学生根据这句规律所反应的情况对黑板上的例题做以补充,如8只有质因数220只有质因数25,当时学生补充了125分之一,是只有质因数5,可以看出学生对这句话理解了,所以我又补充了特例
 
,引起学生对最简分数的理解与注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规律,并标出学生自认
为的重点词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规律。但由于学生没有亲历探究,读中悟得不深,所以在总结判断的方法时,用时较多。
 
史红桃:你让学生总结怎样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的方法时,学生用了好几分钟时间也没总结上来,这一点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达到什么目的?
商国辉:让学生总结判断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清楚判断时的步骤,也为这一班整体基础较差,组长能给组员讲提供一些帮助。
史红桃:这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商国辉:从最后的作业情况来看,很多人仍用除法来做,学生做题慢是这班的实际情况,从表面现象来看,规律对学生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这一节并没有收获多少。学生的收获,还得从课堂问卷和学生作业来分析。从参与的情况来看,学生没有积极参与,从课堂的氛围可以看出。但是什么原因造成本节课的思维没有参与到规律之中呢?
 
史红桃:学生的参与关键是动机,在激发动机时没有情感的参与。没有激起探究的欲望,如果在第一阶段后,问学生感觉分几类后,再写几个数,师生比赛,看谁能能快速判断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呢?在比赛中激发欲望。我想会好一些。(全体教师的一片掌声)
改进设想:
武汉带娃一日游推荐在第一阶段,感觉分几类后,再写几个数,问你能快速判断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呢?然后和学生比赛,激发欲望。
课堂上必须冷静,不可太慌。如再遇到学生直奔主题时,采取如下方案:
1、可将作业提前,从作业入手看学生掌握程度,如多数掌握较好,则从出题训练入手,让学生参与对规律的深层理解;如学生多数掌握的不太好,从不理解处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做,这时不能过早地提问好的学生,而应让学生先交流后针对重点问题深入探究,从而让学生思维真正地动起来。
2、也可采用读书法,但在读书时,通过读规律,让学生说例子,并说出为什么,然后,分组对抗比赛,在学生不能解决的矛盾处探究。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4:4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51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规律   参与   没有   思维   化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