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导游词简介

阅读: 评论:0

恩施大峡谷导游词简介
  恩施大峡谷导游词1
  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自然景区主要由大河碥风光、前山绝壁、大中小龙门峰林、板桥洞、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组成。
  其中两座位于一炷香石柱旁的的山峰于20___年4月22日命名为迪恩波特双子峰。
  除了大峡谷外,最大的景观特是两岸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 有天坑,有地缝,有天生桥,有溶洞(200多个),有层层叠叠的峰丛,还有近乎垂直于大峡谷的大断崖。
太行山旅游景点大全>三峡大坝景区门票  峡谷内有近10公里长的地缝幽深奇绝,世所罕见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
  曾游历欧美的张良皋教授将清江大峡谷与美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
  他说,论壮观,科罗拉多大峡谷与清江大峡谷不过伯仲之间,论美丽,恩施大峡谷的沐抚段实在无与伦 比。
三亚分界洲岛旅游攻略
  八百里清江中,恩施屯堡至沐抚的大峡谷,以气势雄阔的绝壁险峰,称奇于世。
  被专家誉为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的湖北清江恩施大峡谷位于长江三峡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中的一段。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自然景区主要由大河碥风光、前山绝壁、大中小龙门峰林、板桥洞、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组成。
  其中两座位于一炷香石柱旁的的山峰于20___年4月22日命名为迪恩波 特双子峰。它也是湖北恩施 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恩施大峡谷现经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投巨资整体开发打造,已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新兴旅游热点景区。
  华中科技大学著名的旅游与建筑专家张良皋教授实地考察对比后认为。
  若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论壮观,恩施大峡谷与之难分伯仲;若论风景之秀美、景观之丰富、层次之多样,恩施大峡谷则远胜于科罗拉多大峡谷。
  沐抚大、中、小楼门6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200米以上的独立山峰30余座;静水清江,虹桥卧波,青山倒影。
  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中部,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地近四川盆地边缘,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梯级末端。武陵山脉余支从东南部蜿蜒入境,西有大娄山山脉向北延伸,北有巫山余脉环绕。
  西北及南部两翼高,近似山原地貌,平均海拔800余米;西南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海拔900米左右,有较大的山间坝槽坐落其间;中部地区丘陵起伏,由于地层下陷,形成陷落盆地,比较开阔,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恩施大峡谷导游词2
  区域上主要地层为震旦纪(Z)—三叠纪(T)地层,反映出古地质时期沉积的陆棚陆表海、包括宽广的滨岸或碳酸盐台地和浅海陆棚海组成的古地理环境。广泛的碳酸岩沉积为后来的
南站长途汽车票网上订票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鼓浪屿一日游攻略
  在恩施市的西北部有巫山山脉环绕边境;东南部有武陵山脉余支沿东北方向展布全境;中部为局部断陷盆地,总的地势是西北、西南两翼高,中部低。
  山岭多西南—东北走向,河流与山脉走向大体一致。境内崇山峻岭,山峦逶迤,河谷多成深峡,多急流瀑布;喀斯特地形发育,山体多见为馒头状的溶丘,其总体岩溶环境为丘丛和峰丛洼地地貌类型。康辉旅行社
  清江两岸70%的地段为喀斯特地貌。
  恩施大峡谷属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河床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水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钟萼木、莼菜8种。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属第三纪孑遗古老植物,紫油厚朴是我国珍贵中药材和珍稀保护植物,在20___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GAP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动物种类较多,脊椎动物32目、89科、350余种;哺乳动物有8目、20科、60种左右;爬行动物7科、25种以上;两栖动物5科20种;无脊椎动物130多种。
  矿产资源达126种,特别是拥有世界最大的硒矿床,有“世界硒都”的美称。

本文发布于:2023-06-21 19:1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65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绝壁   恩施   清江   岩溶   屯堡   植物   鄂西   西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