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五号线岩溶地区盾构隧道工程技术研究

阅读: 评论:0

广州地铁五号线岩溶地区盾构隧道工程技术研究
桂林
【摘 要】为解决广州地铁五号线(草暖公园-小北站区间)盾构施工难题,采取以钻探为主,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地面物探,总体探查溶洞分布情况;利用电磁波对部分加密深孔进行CT剖切面勘查,判断溶洞边界;结合溶洞注浆孔布置,进行加密钻孔,直观掌握溶洞及充填物状况,合理确定并实施了溶洞处理方案.采用了分区及跳注方法进行溶洞处理,通过盾构掘进参数优化组合和碴样分析等手段,实现盾构信息化施工.盾构施工方案有效地防治了地面沉陷,确保了盾构顺利通过溶洞,为岩溶地区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28)003
【总页数】6页(P324-329)
【关键词】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岩溶地区
去汕头旅游攻略自由行
【作 者】桂林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下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510380贵阳花溪旅游景点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455.43
0 引 言
广州市濒临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北端,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地形地貌有平原、残丘、谷地、台地等,地层基岩中有大量石灰岩岩溶存在。广州西部及北部在区域地质上属于广花凹陷,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建造。根据已有工程地质资料,灰岩主要分布在广州西部的大坦沙、北部的嘉禾至新机场一带,有晚古生代泥盆系、石炭系石磴子段(C1dz)、石炭系壶天(C2+3ht)、二叠系栖霞组(P1q);中生代三叠系大冶组(T1d)、侏罗系金鸡组(J1j)及新生代古近系莘庄村组(E1-2)。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质纯、层厚且岩性坚硬,特别是石炭系石磴子段、石炭系壶天及古近系莘庄村组岩溶较发育。
至2010年,广州共计划建成城市地铁隧道255 km,地铁五号线、六号线、二号线北延段、三号线北延段通过大面积的岩溶隐伏区。盾构掘进施工时会引起岩溶水和泥沙大量涌入隧道,产生涌水、突水工程事故,并导致产生地面塌陷和盾构机陷落事故。岩溶对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等均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该地层中城市地铁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广州地铁五号线(草暖公园—小北站区间),国内首例盾构通过溶岩地区的设计及施工,深入分析研究岩溶地区城市地铁盾构隧道的设计施工技术,以期得出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1 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五号线(草暖公园—小北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西起于草暖公园东端,经过解放北路,沿环市中路,大致呈东偏南方向行进,下穿越秀山,进小北站。
隧道右线起讫里程为YDK7+760.050~YDK9+442.476,总长度1 682.426 m;隧道左线起讫里程为ZDK7+757.962~ZDK9+446.476,总长度1 680.163 m(短链长度8.351 m)。盾构掘进总长度3 362.589 m,左右线间距11.81~34.45 m。
区间线路纵坡为V形节能坡,最大坡度18‰。隧道最大覆土厚度58 m(越秀山位置), 最小16 m(雅阁花园位置)。
1.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1.1 岩土分层及特征 本区间穿越的地层主要有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以及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人工填土层〈1〉、 冲积—洪积粉细砂层〈3-1〉、 冲积—洪积中粗砂层〈3-2〉、 冲积—洪积粘性土层〈4-1〉、 河湖相淤泥质土层〈4-2〉、 坡积土层〈4-3〉、 残积土层〈5-1〉、 〈6〉碎屑岩岩石全风化带、 〈6H〉花岗岩岩石全风化带、 〈7〉碎屑岩岩石强风化带、 〈7H〉花岗岩岩石强风化带、 〈8〉碎屑岩岩石中等风化带、 〈8C-2〉石灰岩岩石中等风化带、 〈8H〉花岗岩岩石中风化带、 〈9〉碎屑岩岩石微风化带、 〈9H〉花岗岩岩石微风化带、 〈9C-2〉石灰岩岩石微风化带。
1.1.2 区间特殊地质构造 本区间穿越二束广从断裂F1、F2。广从断裂总体产状NE20°~50°,倾向NW,倾角40°~70°。与线路近垂直相交,隧道全断面通过。穿越长度约15 m,局部达30 m。
在F1、F2两断裂带间地石炭系灰岩地层149.105 m(YDK7+903.505~YDK8+052.610)范围内,详勘阶段有7个钻孔揭示存在溶洞。其溶蚀空洞和溶洞大部分在盾构隧道之中或隧道洞身上下部,为潜在不良地质。
白天鹅宾馆1.1.3 水文地质 本区间的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块状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区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越秀湖)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排泄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地下水位受季节的影响明显。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1.2 工程设计施工中难点问题
本区间在广从断裂控制范围的石灰岩分布地段,岩溶较发育,溶洞埋藏较浅(埋深6.90 m),且溶洞上部与冲积砂层接触。盾构隧道遇溶洞时,会产生突水、突泥现象,并导致产生地面塌陷和盾构机陷落事故。
在岩溶地层中采用盾构法施工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只有作好3个方面工作:溶洞的空间分布、大小及充填情况探明;溶洞处理;盾构机掘进施工,才能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
2 溶洞探明
为确保探明溶洞的分布与填充状况,在工程初勘和详勘工作成果基础上,采用以钻探为主,多种方法联合运用、相互印证的综合探测方案。首先,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地面物探,总体探查溶洞分布情况。然后在地面物探工作基础上,利用部分加密钻孔,采用电磁波深孔CT剖切面勘查,判断溶洞边界。最后,结合溶洞注浆孔布置,进行加密钻孔,直观掌握溶洞及充填物状况。
重庆十大必去景点
2.1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
对YDK7+880~YDK8+035范围内纵向进行探测,共设计物探剖面6条,剖面长均为177 m(详见图1)。每条剖面均有2个基点控制。
勘察的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有4处岩溶发育区。据其成果将勘察范围划分为5个区域单元进一步深入勘察。
2.2 电磁波深孔CT物探
莆田旅游景点排名前十
在DK7+982~DK8+041范围内进行了跨孔电磁波法(简称跨孔CT法)探测工作。完成了与隧道交角约为70°的22条CT剖面的探测,另外在异常复杂地段又增加了5条剖面,共计完成27条CT剖面的探测,基本上查明了CT剖面上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情况(图2)。
CT相邻孔对间距5 m,孔深35 m,各CT钻孔的终孔高程一般应基本一致,若在预定终孔深度处为溶洞时,钻孔深入溶洞底板3 m,孔径不小于75 mm。发射孔与接收孔的间距26.1 m,定点发射点数5个,各探孔内的动点观测间距为1.0 m,出现的异常特征加密定点发射点距与点数,实测探测点11 137个。
图1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溶洞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chart detected by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图2 CT孔对布置图Fig.2 Plan layout of inter-hole CT
采用跨孔电磁波透视对隐伏岩溶进行探测,弥补了勘探钻孔网点稀少的不足,通过CT资料分析,即自上而下可分为土层软土CT异常带、浅部岩溶CT异常带和较深部岩溶CT异常带,岩溶发育具有竖向分带差异。较深部岩溶异常带具有异常强、规模大、呈“串珠状”竖向分布等特点。
为尽可能利用钻探孔,在每个区域单元内应先钻外侧两列的孔并进行孔间跨孔CT物探,而后按一般钻孔的顺序进行。
2.3 补充钻孔勘探
在勘察区域内, 分别在距离左右线隧道外侧3 m处、 区间隧道中线上和左右两隧道中间位置布置5列、25排钻孔。每一排钻孔的间距约为5 m,布孔124个(其中技术孔37个),共计钻孔长度4 109 m(图3)。因隧道底板埋深22.86~24.30 m,位于左右线区间隧道中心线位置的两列钻孔设计深度原则为35 m,另外3列钻孔设计深度原则为30 m,有溶洞的钻孔要钻至溶洞底下2~3 m。
在钻探施工过程中,准确、详细记录异常现象(如缩孔、坍孔、漏水、冒水、掉钻及遇到洞穴等)及其发生的位置和严重程度,描述溶洞空间大小、分布等。
将勘察到有溶洞的钻孔作为技术孔,采取土样37件、岩样22件、水样2件、标贯试验111次、测量地下水位248次,并抽水试验估算溶洞水流量。
编制了详细的勘察报告:纵剖面图5个、横剖面图24个、投影图2个(隧道顶3 m至隧道顶,
隧道底至隧道底5 m),并作平切面图7个(隧道上3 m,隧道顶、中、底,隧道下1、3、5 m)。
霍尔果斯天气预报图3 补充钻探钻孔布置图Fig.3 Plan layout of complementarity drilling hole

本文发布于:2023-06-21 23:1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660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洞   隧道   盾构   岩溶   钻孔   施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