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陉(横排双栏版)

阅读: 评论:0

陵水清水湾
太行八陉总图
太行八陉
太行八陉即为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古道。约从七千万年前起,华北西部的陆地开始隆起,在地壳板块间巨大力量的挤压下,太行山脉产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加之百万年的河流与山洪冲击切割,横向形成大大小小专称为“陉”的断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行八陉。按《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的说法,太行山脉始于怀(河南济源)而终于幽(北京)。太行山脉南起河南省西南的济源市,经山西省、河北省,延伸到北京昌平区以北西山,加上余脉,长达千里。包括太岳、恒山、太行、小五台、五台、北京西山等次级山脉。《吕氏春秋》中所说的天下“九山”,即有太行、王屋、孟门、羊肠四座属于太行山脉。其平均海拔千余米,北段小五台山2882米的主峰东台顶为最高峰。
从地理地形上看,太行山脉东侧巍峨陡峭,西侧较为和缓。(太行山脉在山西境内约长4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是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分界线。山西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河流长期的冲刷切割在太行山脉形成许多东西向横谷,成为穿越太行山的交通要道和商旅通
衢。
据《述记征》云:“连山中断曰陉。”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是三省边界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陉,山之绝坎也,凡两山中断以成隘道者,皆谓之陉”。
晋朝《述征记》所列太行八陉:(以次序排列):第一轵关陉。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第四滏口陉。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第七蒲阴陉。第八军都陉。
有八陉《尔雅》,连山中断为陉:《十六国春秋》?)第一轵关陉见济源县,慕容永屯轵关第二太行陉见河内县杜太行口以拒慕容垂。第三白陉见卫辉府辉县第四滏口陉见彰德府磁州(东阳关?)。第五井陉在直隶获鹿县,见直隶重险(娘子关?)。第六飞狐陉在山西蔚州,见山西重险第七蒲阴陉在直隶易州,见重险紫荆关第八军都陉在直隶昌平州,见重险居庸关。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
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
如今人们已能在太行山脉上开辟出越来越多的公路和铁路,而在古代,太行八陉是当时人们穿越太行山脉的主要途径。旅行者们之所以必须关注太行八陉,在于,能够走进真正的太行腹地,同时走进历史。
第一陉,即轵关陉(河南济源-山西侯马)
轵,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县东的轵城镇。在济源县41华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出入之地,太行八陉以此陉为第一陉。轵者,车轴之端也。轵关者,通道仅当一轵(车)之险关也。纵横家苏秦论天下形势时,曾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的说法,语中的轵道就是轵关陉。
1994年考古学家在轵关陉途中的寨里村发现曙猿化石,这种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古灵长类动物是否也是人类的起源之一,曾经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另外,舜有可能在轵关陉附近生活。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卒于鸣条”,这些地名与轵关陉有不少渊源。
晚至商代后,历史在这里开始清晰可辨。黄河北岸山水秀丽的垣曲小盆地上有古城镇,1984年秋季在这里发现了商代古城。它用夯土修筑的城垣坐落在镇南黄河与亳清河之间陡起的高台地上,俯瞰沿亳清河北上侯马的轵关陉。晋国首都在绛县、曲沃和侯马之间,随年代而多有迁移,最后的都城新田平望宫遗址如今仍有遗存。“门神”尉迟恭曾镇守的铁刹关,留有一些残墙和城门土墩,当地人称之为“堡子疙瘩”,它也是轵关陉的终点。
轵关陉穿越的是太行山脉最南端的“尾稍”。晋文公时期曾因军事拓宽、加固,大军正是通
过这条道路深入中原。如今有一条现代公路亦取此道,附近经过五龙口猕猴自然保护区、王屋山森林公园、黄河小浪底水库和济渎庙等景区。
出济源沿王屋山方向前行,走312省道,汽车从豫北平原过了李八庄,约83公里处即到达封门口村。沿封门口村路牌上行20米右拐约2公里即是轵关陉的一处重要关口,进村的道路上还可以看到通往古道的古石桥,封门口村口可见古封门关遗址,土墙边的封门关石墩依稀可辨。《战国策》中苏秦说赵王“秦下轵道则南阳动”,所指的轵道,就是轵关陉,也就是这条现代公路途经之处。
常州嬉戏谷图片过封门口后,轵关陉通往王屋山风景区,过王屋山后,直达黄河小浪底水库北岸古城镇。考古队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这里发掘商代古城。这座古城不大,位于背倚太行、三面环水的高台之上,位置险要,防御坚固,正锁在沿毫清河北上侯马的轵关陉之上,很可能是军事要塞。轵关陉进入山西垣曲,直达黄河小浪底水库北岸古城镇。过了垣曲,是绛县、曲沃和侯马。春秋时代晋国国都就在这几个相邻的城市间移动。
在从绛县往曲沃去的途中,公路边一个叫下村的小村旁的小山包上有晋文公重耳墓,墓是村民集资重修的,还有一座他的石雕像。曲沃的曲村镇赵北村有最早的晋都遗址。在侯马,
有晋国最后的都城新田平望宫遗址,轵关陉的最后一个关隘——铁刹关,它高居于侯马市区南约8公里处公路边、太行余脉的紫金山上,南同蒲铁路穿关而过。地图上标为“隘口”,但当地人仍叫其老名“厄口”,取其扼守之意。唐王朝曾于贞观年间修建此关,由大将尉迟恭镇守。现铁刹关只剩一些残墙和城门土墩了。站在被当地人称为“堡子疙瘩”的城门土墩旁四下看去,关城坐落在左高山右深沟的隘口古道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说,至此,贯穿豫西北晋东南的轵关陉已算是走到头了。花都自驾游十大免费景点推荐
第二陉,即太行陉
河南沁阳-山西长治)
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三十五华里处,陉阔三步,长四十华里。沿陉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晋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关名曰“太行关”,亦称天井关,宋靖康时改名雄定关。形势险峻,素称天险。由此南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取洛阳,逐鹿中原,是争雄天下的要陉。《元和志》:太行陉在怀州北,阔三步,长四十里,羊肠所经《括地志》河内北有羊肠阪,盖即太行陉也,瀑布悬流,实为险隘。太行关位于太行山南麓之丹水出口,是战国时韩国连接上党的唯一通道。太行陉起于河南沁阳,经晋城、高平至壶关、长治(上党)。在沁阳市常平乡丹河峡谷风景区发现过一个神秘的山洞,洞壁上有大量的形似女性生殖器和女性乳房的图形,这些图形可能是远古生殖崇拜时期遗存下来的图腾。哈尔滨太阳岛公园图片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这是李白留下的著名诗句,描写了古代人们穿越“太行陉”之难。李白走过的古陉,也许与今人常走的大路不同。在河南沁阳市区西北15公里的关帝庙,当地人称为小口。此陉阔不过三步,长不足四十里,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略通道,太行雄关天井关便坐落其间。
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截断太行陉,断绝了韩国上党与国都的联系,使得上党被迫降赵,从而引发了改写中国历史的长平之战。天井关村的明清民居很有特,古关城门和一段石板古道,如今保存良好。高平是长平之战的古战场,有座古庙名叫骷髅庙,就是悼念长平之战死者的。如今有公路通达的太行陉一线,自然比那时要好走不知多少倍了。
太行陉是豫北通往晋东的又一条重要交通孔道,原古陉在河南沁阳市区北偏西15公里处关帝庙两侧,一名丹陉,当地人俗称小口。此陉山势陡峭,道路险窄,宽仅五步,百折回肠。现原道已很难通行,一般是走与之相似的另一条公路,即从沁阳出水南关,渡沁河,北上太行山南麓的常平镇,过大口隘,一直攀登到太行山顶上的山西晋城晋庙镇天井关,再经高平、壶关抵古上党(今长治地区)。
现在我们得注意上党这个地方了,因为太行八陉中有三条及关肠坂道(从河南林州通往山西壶关)都直接通向这里。它高踞太行顶端,与天为邻,故称上党。这里关山险固,既可自保,又可东顾临汾,北攻太原或向东南下太行争夺中原,实乃用兵之地。太行陉就是其南下之道。在山顶扼守此道的天井关又名天门、太行关、楚雄关、平阳关等。《战国策》中军事家吴起说“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可见夏朝时就以之作为守卫太行陉的要塞了。这儿历代战事频频。
站在天井关村后最高处那棵冠盖如伞的千年古槐下远眺,太行重峦叠嶂有如大海波涛滚滚而来,尽收眼底。抗战时八路军在此筑堡扼守太行陉,日军攻了好几次都没能攻上来。村里有古庙、古观音寺,还有块“孔子回车处”古碑,据说孔子周游列国,登太行,欲入晋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料才到天井关就听说晋国执赵简子连杀两位贤人,大为失望,至此叹息而返。村中上述古建筑及明清民居极有特,非常漂亮,但无人爱惜修缮,不少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令人扼腕,再不及时抢修,必将倒塌颓圮,然古关城门和一段石板古道,保存尚好。
附近最好的农家乐
太行陉继续向北延伸,过晋城,至高平。高平乃战国时长平之战故地。古战场位于高平市城西北2.5公里处的南市区谷口村,此处公交车不到。村边一小山包上有座古庙,此庙是悼念长平之战死者的,名叫骷髅庙,建于唐代。骷髅庙小山包上环顾,四面皆山,看来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连这儿的地形都没弄清,就贸然带着全部人马追赶佯败的秦军冲进了包围圈,为将者竟然不知地形,仅此一条就足以失败了,何况还有其他。
回到高平,见丹河大桥边立着市政府关于加强丹河管理的通告,但丹河仍发黑发臭,漂满垃圾。看来,治污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发布政府通告上。从高平往北,经壶关到长治,太行陉延伸至此为止。
“羊肠板”古道遗迹位于沁阳市常平乡常平村北的山岭上,现存总长约1500米,古板道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石面上有许多清晰的马蹄样的深坑。在古道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元代至正21年开凿的佛龛,佛龛两侧的记事碑记载了当时修太行山路“羊肠板”的情况,古道一侧的石壁上有雕凿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古羊肠板”四个大字,为清代“两朝帝师”翁同龠禾书写。同时发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常平阻击战遗留炮弹弹片等。“羊肠板”古道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太行陉的一段险要路段,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形似羊肠而得名。历史上著名的孔子游说赵国、“常平之战”、曹操的著名诗篇《苦寒行》等都与“羊肠板”有关。
第三陉,即白陉(河南辉县-山西长治)
起自河南辉县,途径薄壁镇、横水河、平甸、陵川,至高平后与太行陉交汇,最后到达长治(上党)。从太行山流下来的磨河冲出一条深谷,谷地的出口在河南辉县薄壁镇后,名为孟门隘口。孟门隘口山石颜奇特,又称紫霞关。
白陉即孟门陉,位于河南辉县薄壁镇后的南关山(现在河南辉县西五十华里博壁镇处,从薄壁镇经由马圪当大峡谷),距阳台山风景区不远。此处应为《吕氏春秋》所说的孟门山。这儿有个从太行山流下来的磨河冲出的大裂谷,古白陉的孟门隘口即在此。原古白陉之孟门隘口,两山耸峙,宽仅2米,当地人称“没牙豁”,地势险要,古为晋豫交通要冲之一,因其紫霞石遍山,又称紫霞关。由于屡遭洪水冲蚀,加以年久失修,后渐少行人。《左传》襄二十三年,“入孟门”。注:“孟门入晋隘道,盖即白陉是也。”据此陉可南渡黄河攻汴,郑,东向荷泽,大名,北窥安阳,邯郸,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陉。

本文发布于:2023-06-22 09:4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665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太行山   河南   轵关陉   上党   山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