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阅读: 评论:0

三峡游船攻略上海欢乐谷有什么项目收稿日期:2018-02-07
作者简介:李强(1983-),男,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E-mail:406470758@qq
.comdoi:10.16006/j
.cnki.twnt.2018.02.011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李 强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文化生态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特民族文化旅游的前提。该文分析了黔东南侗寨文化及生态特征的现状,对黔东南侗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保护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以及促进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关键词: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37-5617(2018)02-0057-04
犆狌犾狋狌狉犪犾犈犮狅犾狅犵狔犘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犇犲狏犲犾狅狆
犿犲狀狋狅犳犜狅狌狉犻狊犿犚犲狊狅狌狉犮犲狊狅犳犇狅狀犵犞犻犾犾犪犵
犲犻狀犛狅狌狋犺犲犪狊狋犌狌犻狕犺狅狌LIQiang
(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犎狌犿犪狀犻狋犻犲狊犪狀犱犛犮犻犲狀犮犲,犌狌犻狕犺狅狌犕犻狀狕狌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犌狌犻狔犪狀犵,
犌狌犻狕犺狅狌550025,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Culturalecologyisthefoundationof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anationalculture,andisalsotheprerequisiteforthetourismdevelopmentwithnationalculturalcharacteristics.Inthisstudy,wefirstly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ofDongvillagecultureandec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nfurtherstudiedtheproblemsexistedinthetourismdevelopmentofDongvillageinSoutheastGuizhou.Thenseveralcountermeasuresonhowtoprotectculturalecologyof
Dongvillage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localtourismresourceswerepromoted,whichwouldmakeprofoundcontributionto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ofDongvillage.犓犲狔狑
狅狉犱狊:SoutheastGuizhou;Dongvillageculturalecology;tourismresourcesdevelopment  自2
京东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帮助少数民族众摆脱贫困,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相继开发了一些民族村,通过展示民族传统文化来吸引游客,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学术界一直都在关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不同学者由于研究视角不一样,其
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如,杨惠[1]
认为民族旅游的
开发强化了族认同和推动了民族传统文化复兴;
而唐雪琼[2]认为,虽然旅游给当地人带来经济收
益,但也破坏了当地淳朴的民风,使民族村的传统
文化出现了商品化和庸俗化的倾向。陈志勇[3]认为
要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注意实现利益
分配的均衡性。尹绍亭等[潮汕
]则认为:“生态博物馆和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建设,乃是新生事物,无论是‘移植’还是‘创造’,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达到预期的目标。暂时的成功和失败其实并不十分重要,
有时失败比某种程度的成功更有意义。只有重在开拓,重在参与,重在过程,不断积累,不懈努力,我们培育的文化事业的‘生命之树’才能生长发育,茂盛长青。”
当前,学术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很重视的,有的学者担心旅游会破坏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但也有学者对此持相反的态度,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研究倾向于尹绍亭等学者的观点,即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开发旅游的方式,加强侗寨的文化生态建设,使侗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和建设少数民族特村寨,适度地开发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为少数民族谋福利才是本研究的根本目的。
黔东南是苗族侗族自治州,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少数
第2期2018年4月
台湾农业探索
TaiwanAg
riculturalResearchNo.2
Ap
ril2018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民族风情,是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其侗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但受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散落在大山深处的侗寨鲜为人知。笔者认为,适度开发利用侗寨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促进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 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及其特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与文化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黔东南侗族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村寨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侗族文化的产生、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侗寨。在调查中发现,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与其他地区的侗寨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
1.1 有较好的文化传承环境
侗寨大多散落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中,远离城市喧嚣,自然生态保存完整,森林植被较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景宜人。由于山高路远,地势不平,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较少,侗寨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较好。但随着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学校教育、网络,以及电视等现代媒体的普及,汉族文化对侗寨文化生态产生了许多影响,侗寨村民的语言、生活方式都慢慢地发生了变迁。
1.2 较强的村寨凝聚力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侗族人口为287.99万,其中,贵州侗族人口143.19万,黔东南侗族人口有101.04万。由此可知,侗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的黔东南地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个寨子全部都是侗族的现象比较普遍,村民之间都是熟人,寨子的凝聚力较强。1.3 丰富的生态农业思想
侗族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其耕作方式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农业思想。如村民取暖、煮饭都用柴火,柴烧后变成灰,灰可用作肥料;黔东南侗族的“稻-鱼-鸭”共生模式和“林-粮”间作的生态系统,也是生态农业的重要体现。
1.4 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
黔东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自治州,共有30多个民族居住在这片土地上,除了苗族和侗族外,还有汉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等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与其他民族互相往来,和睦相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1.5 特鲜明的民族文化资源
在黔东南的历史进程中,侗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例如建筑、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民间工艺等都十分引人注目;而民族歌舞、艺术等具有原生性和神秘性等特点,为发展旅游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1)。除此之外,侗族村寨的风水文化更是值得学者进行深入研究。侗族人民讲究“风水”和“龙脉”,他们认为村寨的“风水”、“龙脉”与村寨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5]。在黔东南侗族村寨调查发现,很多村寨周围都有高大挺拔的古树,村民们认为这些古树像“神灵”一样,守护着整个寨子,让自己的家族人丁兴旺、风调雨顺。
表1 黔东南侗族村寨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情况
分类侗族村寨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建筑艺术风雨桥、寨门、鼓楼、民居(吊脚楼)等
饮食
油茶、腌菜(腊肉、腊鱼)、糯米酒、苦酒、糍
粑等
工艺品
侗锦、首饰、芦笙、侗笛、琵琶、牛腿琴、编
织品(竹编、藤编、草编)等
生产工具水车、水力碓
节日文化
春节(踩歌堂、祭萨、斗牛、抬官人)、三月
三(抢花炮)、四月八(吃乌米饭)等音乐、舞蹈、戏曲
侗族大歌、多嘎多耶、芦笙舞、珠郎娘美、
侗戏等
塞舌尔共和国
其他梯田、古镇、码头、石碑、家祠等
 注:数据收集整理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旅游服务-民俗风情专栏[6]。
1.6 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
黔东南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境内有黄平、黎平2个飞机场,贵广高铁在从江、榕江设有车站,而已建成通车的沪昆高铁在三穗、台江、凯里设有站点,厦蓉高速广西段、贵州段全线通车,再加上各县高速公路陆续建成,黔东南交通更加便捷,大大增强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工作的居民来黔东南侗族村寨旅游观光的可进入性。侗族村寨代表的是传统的农耕文明,而城市则是现代文明,从长远看,这符合游客寻求异域文化体验的需求,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可以到侗寨感受慢节奏的生活,使他们得以调节工作的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2 黔东南侗寨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目前,黔东南的黎平肇兴、地坪、堂安,从江
5台湾农业探索2018年4月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增、小黄,榕江三宝、大利,天柱三门塘等侗族村寨已经开发旅游,在国内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众多。但是,总体上黔东南侗族村寨旅游业还处于“欠开发”状态,要想真正让农民从旅游中受益,通过旅游开发来改变侗族村寨贫穷落后面貌,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黔东南
侗族村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 经费投入少,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黔东南侗族村寨大多都散落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没有高级的酒店和餐饮店,旅游业发展速度缓慢,许多旅游景点对客源市场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楚。在调查中发现,到黔东南侗族村寨住宿的旅游者很少,大多游客都是匆匆看一下就走了,并没有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村民们也没有从中得到太多的收益。所以说,只有当侗族村寨旅游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村民才有可能从中获益。
2.2 侗族村寨旅游开发力度不足
黔东南侗族地区大型企业较少,经济发展速度慢,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旅游业。旅游虽然是朝阳产业,但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却需要相对漫长的周期才能显示出来。作为一种产业,旅游经营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大量有旅游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因此,在侗族村寨旅游开发方面,光靠政府部门肯定是不行的,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2.3 侗族村寨建筑布局缺乏规划
侗族村寨由于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村民建房子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寨子的美感问题,房子之间过于紧密,道路和公共场所大多被占用,给人一种“脏乱”的感觉。在建房子的时候,村民用材不统一,大多
数人只追求楼层高,以为房子越高就越有面子,盲目攀比心理严重,使得整个村寨的布局出现混乱和不协调。
2.4 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
侗族村寨缺少良好的运营环境,各自为战,使有限的资金更加分散,缺乏整体效应,有时甚至出现“相互拆台”的现象,直接制约了黔东南侗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
2.5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形势严峻
首先,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传统文化只能靠口头传承,通过唱歌的方式得以流传下来。在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的情况下,侗族文化开始发生改变。在侗族村寨里,许多年轻人已
经不会说侗语,他们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知之甚少,民族文化传承比较困难。其次,侗族建筑大多是木质材料,防火工作有待加强,且舒适度不如砖房。保护侗族古建筑、传承侗族建筑文化形势严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2.6 流动人口增多,文化生态受冲击
在黔东南侗寨,大部分年轻农民都在外打工,侗族村寨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小孩和妇女,不仅对旅游
开发不利,同时人口流动频繁还会引起侗寨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加强侗族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3 促进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乳山2020银滩最新消息  近年来,黔东南加大了保护少数民族村寨的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保护侗寨文化生态和发展村寨旅游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为基础,不断提高侗族村寨的知名度。
3.1 政府应高度重视侗族村寨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完善旅游管理机制
  侗族文化是发展村寨旅游业的灵魂,但这种文化也是比较脆弱的,很容易在旅游过程中出现负面影响,例如商品化、异化甚至消失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完善管理体制,不能让侗寨旅游业盲目运行。镇远报京侗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有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好了,只有把传统文化保护好了,旅游业发展才有希望。
3.2 拓展侗族村寨旅游的服务范围,努力开发与侗族传统文化有关的旅游产品
  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和特农业活动,使游客能广泛地参与到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体验到侗族文化的魅力。例如,黔东南侗族村寨都有稻田养鱼的习惯,政府部门可大力倡导村民养鱼,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定期举办捕鱼节活动,使游客也能感受到捕鱼带来的乐趣。
3.3 打造黔东南侗族村寨旅游品牌
应当强化侗族村寨旅游的整体形象,充分利用侗族村寨旅游资源优势,定期举办各种具有地方特的旅游节庆活动,例如天柱四十八寨歌节、从江侗族大歌节、榕江侗族萨玛节等。重点打造两个侗族文化旅游圈,即清水江流域的三穗、天柱、锦屏
第2期李 强: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部侗族文化旅游圈和都柳江沿岸的黎平、从江、榕江南部侗族文化旅游圈。前者以汉族文化与侗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为主,后者则以挖掘原生态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黔东南侗族村寨旅游产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3.4 做好侗族村寨的规划工作,加大投资力度
  对于建筑的布局,要注重规划,尊重侗族人民的习俗和生活习惯,多听村民的意见;同时还应当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把侗寨建筑的文化风格展现出来,使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能展现自己的原生态文化魅力。政府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侗寨的交通、卫生和居住条件;加强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弘扬侗族人民敬老、尊师重教、邻里和睦的文化传统,定期表彰一批道德模范人物和民间能工巧匠,使侗寨和谐之风盛行。
3.5 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维护侗寨村民的权益  要想保护好侗寨文化生态、使旅游业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而要想让村民主动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就必须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利益分配不均,容易引发村民的不满情绪,不利于侗寨的和谐稳定。
总之,对侗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各地应当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侗族传统文化,在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中彰显侗族特,不能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要做好长期坚持的打算。发展旅游业是为了保护文化生态、促进黔东南侗族地区经济发展,把侗族村寨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
参考文献:
[1]杨惠.民族旅游与族认同、传统文化复兴与重建———云南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族”机器应用繁华的检讨[J].思想战线,2003(1):41-44,79.
[2]唐雪琼,车震宇.哈尼村寨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的初步研究———以元阳县箐口村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04(3):79-82.
[3]陈志永.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主体选择及利益制衡机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10-13.
[4]尹绍亭,乌尼尔.生态博物馆与民族文化生态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5):28-34.[5]罗康隆,麻春霞.侗族空间聚落与资源配置的田野调查[J].怀化学院学报,2008(3):1-3.
[6]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旅游服务-民俗风情专栏[EB/OL].(2018-02-10).http://www.qdn.gov.cn/zxfw/ztfw/lyfw/csml_45772/.
6台湾农业探索2018年4月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6-23 19:2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678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旅游   村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