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下安吉鲁家村景观发展途径的调查研究

阅读: 评论:0

2021年第5期现代园艺乡村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下安吉鲁家村景观发展途径
的调查研究
朱钦震
大观园门票多少钱一张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风貌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但许多村庄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寻求适宜自身的发展途径,难以营
造具有差异性的特景观,无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契机,“千村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不断推进,在一些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的村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成为
了破局之策。以乡村振兴示范村———鲁家村为调研对象,总结凝练出乡村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下鲁家村的乡村景观发展路径和经验,并为资源条件相似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一套完善且科学的景观发展模式。关键词:乡村;田园农业;景观;发展
着手,成功创建了美丽乡村精品村;2013年,鲁家村开始发展家庭农场,依据村内的丘陵缓坡,根据发展需要建设了18个特各异的家庭农场,创建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2015年,鲁家村通过观光小火车将18个农场串连成一个整体,以观光游线串连各个独立的家庭农场,使得鲁家村初步形成了全域景区化;2017年7月,鲁家提出“区域性”经营管理概念,以鲁家村为核心,可以辐射带动中国周边南北庄村、义士塔村、赤芝村3个村,4个村总面积55.9km 2,组团发展成为我国首批通过国家对于田园城市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项目———“田园鲁家”田园综合体。
鲁家村将村庄规划、产业规划、旅游规划“三规合一”,积极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首创家庭农场聚集区模式,打造“田园鲁家”田园综合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模式,带动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典型的田园农业旅游发展型乡村。
2鲁家村景观总体布局鲁家村将全村规划为“一心、二环、四区”格局,“一心”是指“一湖三中心”,由鲁家湖、游客服务中心、火车站广场、两山学院组成;“二环”是旅游列车循环和观光缆车环,该环是一个旅游专列火车科学游线,以绿的
季节为主线,融入二十四节气和文化旅游科普活动;“四个区”是家庭农场的18个不同的特点,沿着村庄道路系统分布在东西南北4个片区之中,提升家庭农场空间的可达性,便于村民和企业人员进行经济生产活动,开展旅游休闲项目,旅游休闲项目结合乡村旅游,
实现娱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住房等旅游功能,如水果和蔬菜采摘及农事体验等项目,打造独具特的“田园综合休闲旅游”。除了基本的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过程当中,许多乡村难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协调的双赢局面,难以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三者之间的平衡和谐发展。部分具备丰富农业资源的乡村探索出了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建设乡村田园景观、农业活动和农业产品的休闲景点,结合农业旅游的发展特点,发展水果游、花游、垂钓游、主题游等休闲活动,以满足游客体验农业的需求,并将村庄结合自然资源打造成大景区,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1]。在此模式下,乡村景观也在乡村田园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得以发展。而安吉县鲁家村是首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田园鲁家”田园综合体的所在地,因此,以乡村振兴示范村———鲁家村为调研对象,分别从产业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人文性景观4个方面入手,总结凝练出乡村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下鲁家村的乡村景观发展路径和经验,并为资源条件相似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一套完善且科学的景观发展模式。
1
安吉鲁家村概况
鲁家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安吉经
济开发区东部(图1),距离杭州市30km ,约1h 车程,辖13个自然村、面积16.7km 2,村中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267hm 2低丘缓坡,占村庄面积的90%,是典型的“丘陵型”乡村。鲁家村的功能定位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鲁家村实现了从落后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转变。鲁家村在2010年前还是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空心村。直到2011年,鲁家村从基本的村庄绿化、村道硬化和污水治理等环境治理方面开
始图1鲁家村区位图
1
23〇
现代园艺2021年第5期
村内道路,鲁家村还发展火车铁路观光游线和电瓶车
观光道,以丰富游览路线,每个场中的休闲用品是多个
旅游线的有机结合。
3鲁家村景观调查分析
3.1经济生产性景观
鲁家村在自然资源分散和历史文化资源相对匮乏
的条件下,探寻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打造
景区村庄”的发展方向。鲁家村因地制宜地利用了村内
的各种低丘缓坡和微景观,活用村内的旧屋、河道、果
林、菜园等素材,以及闲置土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
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为资本,开启了
“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在全国首创
了“家庭农场集模式”,18个独特的家庭农场建设,
按照功能区域划分,结合各自的发展定位需求,形成以
农场为主要产业的主题农场聚集区,每家农场都是以
企业不同的产业为支撑系统运营的,在具体发展过程
中,因地制宜地创建多种功能,形成特旅游项目,从
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共同发展。
家庭农场作为鲁家村经济生产的主体,家庭农场
景观即成为了村内生产景观的主体。鲁家村近年结合
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建,经实地走访调查,目
前形成了在营业的18个家庭农场及2个非农场生产
单元,根据乡村生产景观的类型,将鲁家村生产性景观
分为7种景观类型。
3.1.1农作物型农场景观。包括红山楂农场、盈元农场、
果园农场、海龟农场、五月虹农场、香草园农场,传统的
果蔬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的农业景观,发展果蔬采摘体去张家界旅游跟团好还是自己去好
验、休闲观光、农副产品销售、科普教育等业态。
3.1.2畜牧养殖型景观。建设有高山牧场,进行牛、羊、
猪等肉用性牲畜的养殖业景观,发展亲子游农事体验
活动等旅游项目。
3.1.3经济作物型景观。多肉农场、玫瑰农场、石斛农
场、中药农场、映山红农场、花海农场、桃花农场、牡丹
农场、蝴蝶农场,以花卉、苗木、经济作物栽培为特的
农业景观,同时发展花卉观赏、科普教育农业观光旅游
体验活动。
3.1.4工业生产型景观。精一木作,发展竹木建筑工业
和木雕手工业,艺术性景观特征明显,属于工业主导的
生产性景观。
3.1.5“农文旅”型景观。建设有万竹农场,以竹林栽培
为基础,结合自然环境开展树上探险、攀援、皮划艇等
拓展活动,建设木艺文化、竹文化特农家乐和民宿,
打造人文度假村。
3.1.6现代科技型景观。萤火虫房车营地、农高园农场,
非农场生产单元,将VR、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元素和
自然元素有机结合,进行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的培育、生
产、展览。
3.1.7传统农业景观。传统农作物景观主要有农田、耕
地、庭院菜园,通常种植水稻、玉米等食用性景观。鲁家
村生产性景观以家庭农场为主,传统农田、庭院经济作
物景观为辅,鲁家村合理利用乡村聚落内部的可用土
地空间,除了保留乡村原有的稻田、玉米田,还在庭院
和街角的可利用空间内因地制宜地布置了一定规模的
可食用性景观,在完善了街巷绿化体系的同时,又为村
民提供了可食用经济作物,并保留了乡村传统生活气
息。
鲁家村家庭农场主要分布在丘陵缓坡地带,且集
中在乡村各级道路附近,在营的每一个农场都各具特
,进行差异化发展和多业态发展,在传统的种植、栽
培、养殖和手工艺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丰富旅游业态,发
展体验性旅游项目,因此形成了特各异的产业性景
观。通过创建家庭农场集聚区主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上海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游的发展,把美丽乡村发展成为美丽经济。由此可见,
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导向下,作为鲁家村经济支柱的
家庭农场绝大部分以农林畜牧业为基础,并延伸发展
休闲旅游业态,在各类游憩项目的影响下,使得景观类
型从单一的农业景观发展为多元素复合型景观。如万
竹农场,以竹木为材料制作滑梯、秋千、梅花桩等游憩
项目,并在丘陵之间的洼地上修建了人工湖、开展水上
娱乐活动,开发观光旅游和拓展项目;除了依托于家庭
农场的拓展基地,鲁家村也有单独设置的拓展基地,如
利用山地丛林等自然资源而单独设置的战旗拓展基
地,专门开展高空攀岩、越野车等野外拓展团建活动。
3.2自然生境景观
鲁家村地处山地丘陵地带,地势较平缓,海拔高度
在100~200m范围内,主要有山地、丘陵、山谷3种类
型,其中有冲积田93.33hm2。主流河是鲁家溪,是鲁家
村主要的自然水系,村内水环境以河流为骨架,结合防
洪、饮水保护、造景和游憩等功能,与村庄道路的走向三峡大坝门票
基本一致,通常沿溪沿湖设置休闲绿道、观景平台等游
憩设施。
鲁家湖是鲁家村主要的人工湖,地处地势较低洼的
谷地。在2015年水环境工程中取土成湖后成“生态
湖”,分东湖与西湖,两湖有自然水系相通,并与鲁家溪
相连,湖中建有生态岛——
—月亮岛,成为了鸟类和两栖
类动物的小型栖息地,湖岸种植垂柳营造林下休息观
景空间,创造宜人的小气候,成为集生态、美观、景观于
一体的生态湖。鲁家村在改造自然景观的过程中注重
将观赏价值和功能体验相结合,环湖建有健康绿道,并
设置健身设施,成为居民游客户外活动的场地。鲁家村
水系景观的发展既是美丽乡村环境改造成果,也是生
态文明发展的标志(图2)。
124〇
鲁家村自然资源丰富,低丘缓坡地形适宜发展家庭农场和乡村旅游项目,土地较为集中,基础设施较好,水系和山林等资源为家庭农场集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3聚落景观
中心村是鲁家村建设的重点,形成了中心村的民居聚集区,13个自然村常以小聚集的形式沿着道路或河流分散形成大小不一的村庄聚落,其相对分散的村庄聚落布局形成了“分散型”乡村聚落,构成了“一中心,多落”的布局形式。其中,中心聚落成为了鲁家村行政、商业、游客的活动中心,建设有村委会、酒店、超市、幼儿园、篮球场等配套服务建筑和设施,并以乡道为交通基础构成了商业街。其他自然村聚落各自形成组团,通常分布在道路两旁和鲁家溪相关水系的沿线附近,受家庭农场为主的经济产业因素影响,常与各个家庭农场相毗邻,便于村民进行农业相关生产活动,或改建成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图3)。总体来看,受地貌、水系和家庭农场等因素的影响,鲁家村以中心村和自然村为点,以环状道路系统串连各个乡村聚落,把鲁家景区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布局,各类家庭农场也多布局在乡村聚落附近。
在近年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鲁家村进行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在建筑外立面翻新改建的同时,打造美丽庭院和文明家庭;并通过家庭农场的创建带动了农林渔牧业和旅游业等经济生产景观的发展,直接产生了与生产要素相配套的服务建筑和设施,如游客中心、农家乐、民宿等生活服务类设施。随着乡村精神文明的进步和文化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2],也间接产生了幼儿园、两山学院、党员使命教育馆等教育型服务设施,形成了集居住、餐饮、文化传播和农文旅配套的服务建筑落。从发展功能的角度出发,将鲁家村建筑类型分为7种类型,并对主要的建筑功能进行概述。总体来看,鲁家村建筑景观相对分散的情况下,讲究“整体统一,局部相异”的原则,整体统一了灰瓦砖墙
的乡土建筑风格,特殊功能性建筑的设计中注重与自然元素的有机融合,在形式、材质、意境等方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
鲁家村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常规道路空间系统、特殊通道空间、广场、绿道、建筑附属活动空间,体育场、草坪,林下空间等,是村民和游客交流集会、休闲娱乐的室外空间。鲁家村在全国首创了家庭农场聚集型乡村的同时,为了将分散的家庭农场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域,鲁家村在常规道路游览系统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特殊观光通道,如观光小火车通道和电瓶车通道等,增加了家庭农场和其他景观的可游性和体验性,具有较高景观异质性的观光小火车成为了鲁家村一张独特的名片。除了沿溪而建的两山绿道,鲁家村开辟了环鲁家湖健康绿道,作为居民和游客的户外运动空间。总体来看,鲁家中心村道路网密度较大,构成了以中心村为核心,沿着平缓地形和水系向四周扩散的乡村道路系统。
鲁家村根据建筑聚落的密集程度布置各类活动空间。因中心建筑密集,民房和各类服务设施较集中,不适宜布置大型活动场地,因此,利用密集的建筑聚落中有限的空间,在中心村入口设计小型的文化广场,既作为入口年代标志性景观,也为居民提供交流和活动空间。鲁家村结合自然水系有效地开辟出线性绿道空间,在沿鲁家溪设置了两山绿道,形成了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绿化带-绿道的复合型交通游憩空间,成为村民游客通行、观景、交流的公共活动空间,并对鲁家溪进行适度改造,营造嬉水体验性景观,使得鲁家溪也成为了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娱乐性公共空间。3.4人文景观
乡风文明的建设促进了鲁家村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在乡村产业发展的共同促进下鲁家村最初的乡村景观建设是以两山理念为出发点,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衍生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其类型繁多,除了独立成景的雕塑、小品等,鲁家村各类文化元素常与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相结合,不仅作为乡村生活和生产性景观的点睛之笔,也成为造景元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多类型景观的衍生使得鲁家村的文化繁荣程度逐渐提高、景观呈现多元文化发展趋势[3]。经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根据景观特点,将鲁家村文化景观分为4种类型(表1)。(下转第127页
鲁家村地形水系分布图鲁家湖
鲁家溪
图2鲁家村地形水系景观
表1
鲁家村文化景观分类表
文化景观类型
文化景观单元
文化景观特点
“两山”文化景观景观小品、两山学院
“两山”理念的具象化和物质化表达,从而衍生出的基础设施、景观小品等传统文化景观二十四节气小品、生肖广场、
景墙、雕塑、农耕剪影传统生活场景再现
复合文化景观小火车标识系统
将科技元素融入标识系统中,功能性和文化性相结合,
主要分布在道路、铁路两旁党建文化景观
法制文化标语、
道德文化标语体现乡村的法制和德治理念,
乡风文明建设的展示1
25〇
(上接第125页)传统文化景观是传统生活场景的再现与复刻,体现在材质上、造型和意境等方面,表达了乡愁记忆,常布置在各级道路和火车轨道附近以及游览路线之中,极大地提升了景观小品的观赏价值,创意文化景观是因经济生产景观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型景观,通常将文化元素与使用功能相结合。此外,鲁家村将法制和德治理念具体化,形成了造型各具特的景观小品,既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种物质形态化表达,也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景观性表达[3]。
4结语
鲁家村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丘陵缓坡地形,建设和发展规模较大的田园景观,运用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牧业游等不同特的家庭农场主题休闲活动来满足游客体验农业的需求,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规划和发展,18个特农场为“点”,火车和电瓶车环线为“线”,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将村庄打造成大景区。聚落景观、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公共活动空间景观、文化景观等要素的发展均受家庭农场景观的引导,在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多元业态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农文旅”生活和旅游空间,从而形成乡村三维空间景观系统,推动田园综合体和景区村庄的发展。
(收稿:2020-09-18
[1]王学军.努力打造“公司+家庭农场”模式[J].财经界,2014(2):30-31
[2]晋国亮.乡村景观多元价值体系与规划设计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21.
[3]吴蒙.用乡土文化提升山村旅游产品的研究——
—以临安白沙村为例[D].浙江农林大学
北京郊游去哪里玩比较好
,2016:17.
朱钦震,男,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
铺装作为景观
中面积最广的景观
表现形式,包括园
路、广场绿地、公园
绿地、宅旁绿地等。组织交通,引导游览的同时还丰富和美化了地面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往往会忽略了铺装的艺术效果性,只注重其功能性。铺装作为最基本的景观要素之一,它所表现出的风格形式往往需要与总体布局设计的风格相一致,能够与周围环境建筑相协调,能起到辅助烘托气氛的作用(图2)。2.5漏窗
又称花窗,是古典园林园墙上的一种装饰,舒缓了空间闭塞感,增加了空间层次性,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抽象化提取后植入漏窗形式,做到以小见大(图3)。
2.6桥
位于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的剪影桥(图4),设计
元素提取自扬州的非遗——
—剪纸艺术,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座桥,它沟通了运河两岸,满足了基本的交通功能。在艺术形
式表现上,它采用现代化
的材质和工艺,将拉花用
镂空的形式表现出来,颜
上也选取了中国剪纸常
用的红代表吉祥喜庆。
2.7智慧型景观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景观游览形式和景观小品出现。人们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线上游览,了解景点的详情,或是通过LED智能显示屏循环播放相关内容。
3结论与展望
首先,古运河扬州段孕育出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承载非遗的信息载体(诗歌、书画等)多元化,
这也造就出了不同类型的景观表达方式。
其次,目前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存在局
限性,缺乏认识的渠道,了解的内容也较为片面。随着
社会各界对于保护非遗的关注度提高,宣传量越来越
多,但方式仍旧不够多样化。
最后,景观设计者不能只停留在对当地景观物质
环境的设计,而忽略了对其文化背景的考量。人类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并且非物质文
化遗产景观表达化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传播和发扬非
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要求设计者选取更易让人接受的
表现形式。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不能为
了迎合市场,而丢失了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
貌。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设计的表达,在保护和
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们对参观和
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收稿:2020-09-23)
[1]丘萍,张鹏.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
对策[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4):80-84.
[2]李红,徐欢,吴文霞.京杭大运河徐宿段堆沙场遗址景观优化设计
[J].北京园林,2017,33(1):8-14.
黄河壶口瀑布视频[3]龚道德,张青萍.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动态管理对中国大运河保护
与管理的启示[J].中国园林,2015(3):68-71.
[4]王晓.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从历史地
区环境“完整性”出发[J].东南文化,2016(6):20-26.
[5]吴鼎新,王浦,周桂良,等.京杭大运河淮安段的经济效益评价[J].淮
阴工学院学报,2014,23(4):1-5.
[6]钟行明.基于管理制度运作视角的清代济宁运河河道管理机构与
城市建设[J].建筑与文化,2017(4):181-183.
[7]徐欢.京杭大运河淮安段遗产廊道与绿道系统规划[J].北京规划建
设,2020(03):84-87.
[8]史丽华,张翠.中国大运河生态环境分析与景观建设的建议——
—以
京杭运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28):197-200.
[9]徐欢.申遗成功后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趋势研究[J].北京规划
建设,2016(1):115-117.
图2传统海棠花铺装图3古琴漏窗
图4扬州剪影桥
127〇

本文发布于:2023-07-01 06:1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74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景观   发展   乡村   家村   农场   家庭   农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