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绿金融发展现状及思考

阅读: 评论:0

普惠金
摘 要:
中国岛屿面积排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指导思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省作为生态大省2014年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绿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省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之一,绿金融作为重要的资金引擎,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以充沛的能量为绿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加速推进绿金融在青海省提档升级,描绘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新疆喀纳斯旅游报价关键词:
绿金融  循环经济【中图分类号】 F83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41X-2020(9)-0015-05
■ 时 波 刘永合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1)
全国各城市疫情高峰感染高峰进度
青海省绿金融发展现状及思考
一、青海省绿金融的制度框架和绿项目认定
(一)制度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始系统地构建绿金融体系,这是建立在我国提倡绿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等一系列发展理念的金融制度安排。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我国的绿金融体系是在2015年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作为重要的资金供给方式,绿金融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2016年,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印发《关于构建绿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同年,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积极跟进,出台《关于发展绿金融的实施意见》,形成中央、地方协调推进的绿金融发展体系。操作层面,先后建立了《青海省绿金融统计制度》《青海省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信贷业绩评价实施细则》《青海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具体措施。市州人民银行出台《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绿金融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办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金融示范点推进实施意
见》等制度性文件。同时,还制定了多项配套措施,积极
推进青海省绿金融发展。2013年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原中国保监会青海监管局联合制定《青海省环
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立多批次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名单,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企业防范和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2015年,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探索建立了《青海省绿金融统计制度》(试行),对绿贷款和绿债券进行了初步统计,逐步形成了六大类、九小项的绿信贷统计指标,之后2018年人总行制定了《绿贷款专项统计制度》,2019年人总行对其进行重新修订,建立了严格、权威、完善、系统的绿贷款统计制度,为全国和青海省有效地统计、监测绿金融发展动向夯实数据基石。2018年下半年,为更好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向绿领域提供资金,人总行制定了《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信贷业绩评价》的方案,并将其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青海省积极跟进制定《青海省绿信贷业绩评价实施细则》,全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产业、循环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增强绿产业发展活力。
(二)深入理解绿信贷特征,准确认定绿项目范围我们通过将绿贷款与扶贫、小微企业等专项贷款
普惠金融
相比,深入理解绿信贷(见表1)。首先,扶贫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是针对两类特殊主体发放的普惠性贷款,在主体合格的前提下,努力扩大贷款覆盖范围,旨在惠及大多数体;而绿贷款是选择对产业绿转型有积极意愿的主体提供专业贷款,对贷款主体和贷款项目均有较高的要求,具有较
强的专有性质,并不以惠及大多数体为目的。其次,绿贷款的期限以中长期为主,风险敞口相对扶贫和小微企业贷款更大。再次,从类型上分析,扶贫贷款具有较强的保障性质,以发展民生和助力脱贫为主要目标;小微企业贷款具有较强的发展性质,是以帮助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为目标,是帮助企业由小到大的重要资金支撑;而绿贷款通常是建立在已有产业基础之上,以较强的产业升级和绿改造为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更高级需求。这些都决定了绿信贷的稀缺性。
扶贫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绿贷款性质普惠性普惠性专有性
类型保障型发展型升级型贷款期限短中期短中期中长期对贷款主体要求低中低高
是否享受再贷款、贴息等货币政策是是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绿项目认定的范围,基本经历了从粗略到精细,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最早的绿项目认定标准是2013年银保监会制定的绿信贷统计制度,主要是对节能环保及服务贷款进行了12类细分,并涵盖4类需要限制的环境、安全等重大风险企业信贷情况统计,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的综合统计。值得肯定的是,这是我国对绿项目认定的初次探索,也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通过绿信贷对绿项目进行的认定。2015年中国金融学会绿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制定《绿债券项目支持目录(2015版)》,这是从债券的角度对我国绿项目进行的又一次认定,对推动绿债券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绿债券发行指引》,对绿项目进行了认定,对于推动国内绿债券发行起到了积极作用。20
19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绿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综合多个部委和科研机构,根据投资、价格、金融等不同支持政策的实际需要认定了绿项目,形成了标准化的绿贷款认定体系,并与人民银行2019年重新修订的绿信贷专项统计指标相匹配,最终实现绿项目的准确认定,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建立系统、科学、权威绿项目认定标准的国家之一。
二、青海省绿金融有力支持地区发展
(一)绿贷款总量压实回调,优先支持重点行业
2016年以来,青海省绿贷款呈现出先快速增长后压实回调的特点,截至2019年末,青海省绿贷款余额1701.32亿元,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相比最高的2017年,下降17.19%,较青海省初步探索构建绿金融体系之初(2015年)增长6%,占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的25.43%。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民生银行西宁分行、光大银行西宁分行绿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25%、7.87%、13.96%、67.59%、11.25%和4.43%。有力支持了光伏、水电、风电等绿项目。2018年以来,随着青海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规划的获批,“青电入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成为世界首条专门输送清洁能源的特高压通道,“绿电15日”持续清洁能源供电再次启动,从2017年开始,青海省连续三年实现了“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实现清洁能源供电。
(二)结构上重点突出,核心绿贷款项目连续多年增长
绿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两类贷款余额连续多年形成梯级增长或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末,绿能源贷款约910.65亿元,同比小幅下调1个百分点,较2017年增长11.4%,较2016年增长10.7%,在绿能源认定标准趋严的大背景下,青海省绿能源贷款仍然呈梯级增长,占全部绿贷款余额的5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贷款更是紧密围绕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路径,给予配套信贷支持,截至2019年末,资源循环利用贷款约243.77亿元,自2016年进行绿信贷统计以来,年年增长,年平均增长率10%以上,较2016
普惠金融年末增长38.64%,占全部绿贷款余额的14.48%。
同时,有效剔除非绿项目,2017年以来,对于认定
标准不统一、统计口径不规范的绿项目,人行西宁中支
紧握绿信贷统计这一重要抓手,引导全省各家金融机构
严格依照国家发改委、人总行等部门的标准,对绿项目
进行准确认定,将不属于绿项目的贷款从绿贷款统计
系统中逐一剔除,保证青海绿发展底不变,提高支持
实效。比较典型的认定标准变化是:将绿农林牧业项目
的认定由以往的粗放式转变为现代农业、绿有机农业、
农作物种植地保护、森林资源培育、绿畜牧业等多项具
体明确的认定方式,说明“苗绿、树绿、草绿”不等于绿
贷款当中的“绿”,现代、有机、循环才是绿贷款中
真正的农林牧业之绿。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绿农林
普陀山两日游
牧业相关的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95.9亿元,同比下降
38.41%,实现了非绿项目的有效剔除。
2016y 2016
占比
2017y2018y2019y
2019
占比
同比增长
较2016
绿能源贷款822.51 40.31%817.39 922.07910.65 54.09%-1.24%10.72%资源循环利用贷款175.83 8.62%187.57 224.73243.77 14.48%8.47%38.64%绿建筑贷款53.81    2.64%94.09 19.3230.13 1.79%55.95%-44.00%绿交通贷款538.31 26.38%509.40 406.95330.19 19.61%-18.86%-38.66%绿农林牧业贷款225.57 11.06%224.50 155.4873.04 4.34%-53.02%-67.62%绿水利贷款51.46    2.52%31.43 46.4237.07 2.20%-20.14%-27.97%工业节能节水贷款36.37    1.78%69.99 57.8826.75 1.59%-53.78%-26.44%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
贷款
102.90 5.04%61.69 31.0830.47 1.81%-1.96%-70.39%绿服务贷款33.65    1.65%48.35 27.77  1.37 0.08%-95.07%-95.93%(三)金融机构支持方面,以政策行、国有行为主力
截至2019年末,政策性银行绿贷款余额531.25亿元,占31.23%,国有商业银行绿贷款余额858.93亿元,占50.49%,股份制商业银行绿贷款余额91.44亿元,占5.37%,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贷款余额182.31亿元,占10.72%,非银金融机构绿贷款余额37.38亿元,占2.2%。数据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审慎的绿信贷放贷模式,也是青海省绿信贷余额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国有行、政策行仍然是青海省绿信贷的主要发力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农信社系统虽然对绿信贷的贡献不高,2019年末绿信贷余额为113.46亿元(6.67%),但58.55亿元的生态农业贷款,占全省绿农林牧业贷款的80.16%,对生态农林牧业的贡献率极高。
2016y2017y2018y2019y 政策性银行占比32.29%26.18%31.09%31.23%
国有大型银行占比43.20%46.86%48.06%50.49%
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  6.46%  6.59%  6.32%  5.37%地方法人占比17.41%19.73%13.63%10.72%非银占比0.65%0.64%0.89%  2.20%(四)绿贷款的地域分布差异化明显
从绿贷款分布地区来看,经济发达的西宁市和资源富集的海西州是重点地区,形成第一梯队,绿
贷款余额占全省绿贷款总量的70%以上,人口相对稠密的海东市和水光互补发电为主要发力点的海南州居于第二梯队,约占24%。从重点支撑行业的数据上分析,符合青海省绿发展的整体趋势。数据显示,青海省太阳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1%,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相当于134个三峡电站,水电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为西北之最,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且有近10万平方公里荒漠戈壁可供装机,风能资源年利用小时在1000至2300小时,页岩气资源量达2万亿立方米,可燃冰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同时正在逐步构建水、光、风、核、热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及相关产业主要还是分布在西宁市和海西州,部分分布在海南州和海东市,其余4州处于生态保护核心区或未完成绿转型升级,因此,绿信贷需求孱弱。
海西州西宁市海南州海东市其余4州
39%33%16%8%4%
(五)绿金融债券从初次探索,到二次实践
青海省的绿金融债首次探索由西宁农商行于2018年12月3日成功发行,第一期实际发行1.7亿元,计划总额不超过7亿元,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节能减排、可再生资源利用等绿项目,积极支持青海省绿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共赢。经过第一次的成功经验,2019年4月10日,青海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规模为15亿元的“青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第
一期绿金融债券”,成为省内第二支绿金融债,该期债券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本期实际发行规模
普惠金融
为15亿元,票面利率3.77%,有力支持了全省绿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债券资金全部用于支持绿产业,投放绿项目16个,其中,污染防治项目4个,投放资金5.35亿元(35.67%),清洁交通项目3个,投放资金4.48亿元(29.87%),清洁能源项目2个,投放资金4亿元(26.66%),生态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7个,投放资金1.17亿元(7.8%)。该笔绿金融债进一步加快了青海省绿金融立体化发展的步伐,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六)三批次试点,不断增强绿保险可操作性
绿保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环境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青海省是生态保护和循环发展大省,一方面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承担着合理运用富集的自然资源,实现循环发展的重要任务,盐湖资源、清洁煤化工、新材料、锂电产业等多个项目都需要绿保险的积极参与。自2015年5月至2019年末,青海省先后启动了三批次试点工作,试点企业百余家,累计出具环责险保单200余笔,累计保险金额7亿多元,向70余家参保企业提供了现场风险评估服务,其中发现企业存在环境风险500余处,提出改正建
议710余条。编制并发放600余份《青海省环境污染责任保费测算说明》、《青海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服务手册》、《青海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知识问答》等材料,使企业更直观、方便地了解青海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保障内容及服务举措。
三、绿发展观念不断增强
(一)生态信用体系逐步建立
生态文明和绿发展不仅需要从制度上和实际操作层面下功夫,更需要在全社会建立良好的绿发展理念,可以从根本上推动绿发展,从具体落实情况来看,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信用意识极为关键,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31个单位制定《关于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对环境信用、生态信用进行了初步的定义和规范,2017年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多家单位制定了《青海省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对环境保护领域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惩戒方式分为四大类25个分项,主要是限制或者禁止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或者融资行为;停止执行生产经营单位享受的优惠政策,或者对其关于优惠政策的申请不予批准;在经营业绩考核、综合评价、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对生产经营单位及相关负责人予以限制等。
(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稳步开展
在环境信用评价方面,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连续多年对全省的重点排污企业和单位,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依照红黄蓝绿进行四分类,规范企业依法依规、合理排污。根据排污结果,青海省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惩戒或奖励。其中,行政执法部门对环境评价不高、存在环境违规排放的企业给予,同时限制其市场准入和融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产教融合的企业选择上,优先选择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较好的企业。青海省各家金融机构基本建立了系统的环境评价信贷体系,将环境评价作为绿信贷发放的重要指标,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存在环境违法记录或重大环境风险事件的企业,在绿信贷中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
四、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有效的绿信贷激励机制
在激励约束方面,目前仅对金融机构开展了绿信贷业绩评价,主要是通过绿信贷的几个关键指标,进行测算,并将结果以分值的形式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依据得分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但绿信贷业绩评价结果在宏观审慎评估框架中占比低,属于一种间接的激励惩罚机制,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不强,贴息、定向降准、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未能有效介入绿产业,使得绿信贷缺乏
普惠金
成都免费一日游哪里好玩
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绿融资方式有待持续丰富
信贷仍然是青海省绿融资的最主要方式,绿企业债、绿公司债、绿金融债、绿债务融资工具、绿资产支持证券、绿地方债等债务融资方式,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存在需求缺口,部分融资方式仍属于空白状态,这对于降低绿产业整体的资金使用成本非常不利。同时,生态保护类的绿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商业回报率低的特点,亟需破解短期建设大量依靠财政投入,长期建设信贷资金商业可持续性不足的两难境地。
(三)绿循环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青海省绿循环产业主要围绕盐湖资源产业链和矿产开发综合利用产业链,生态红线和技术壁垒是青海省绿循环产业必须坚守和克服的职责使命,现有的循环解决产业链条已不能很好地贴合社会总体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青海省绿金融快速向前的步伐。
(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运用不足
一是各家商业银行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虽然各家商业银行建立了自身的企业环境信用评定体系,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没有对青海省的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形成有效运用。二是联合惩戒的协调配合力度仍然有待加强,在省级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惩戒措施主要以执法部门的和督导为主,严重失信企业进行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联合惩戒的合力尚未完全发挥。
五、政策建议
(一)建立绿信贷激励机制
借鉴绿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在青海省内,选择优质绿项目开展再贷款定向支持,尝试开展绿票据再贴现业务,增强货币政策工具对绿产业的激励力度。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项目实行财政横向补偿,使用部分补偿资金进行专项贴息。
(二)丰富绿融资方式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金融债,定向支持省内绿产业,选择优质项目,加大绿企业债、公司债发行力度。对生态效益显著,但资金需求量较大、商业可持续能力不高的生态环境保护类项目,建议积极寻求具有国家主权属性的绿主权债,以国家信用为担保,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敞口和违约风险。
(三)优化绿贷款结构
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已经成为青海省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大清洁能源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壁垒攻克的信贷投入,积极化解绿信贷风险敞口,降成本、增收益,提高绿能源和循环经济综合占比,形成青海省绿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
(四)增强环境评价结果的运用
加大引导金融机构对青海省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对企业的省级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纳入金融机构授信审批系统,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环节之一。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重大环境违法信息等一系列生态信用数据纳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参考文献:
[1]陈双.绿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武汉金融,2017(11).
[2]王遥、潘冬阳等.基于DSGE模型的绿信贷激励政策研究[J],金融研究,2019(11).
兰州地接旅行社[3]柴洪杨、林娟.我国绿债券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中国集体
经济,2019(12).
作者简介:
时波(1985—),男,青海西宁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刘永合(1982—),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韩 璟
………………                     校  对:HJ

本文发布于:2023-07-01 07:3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742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绿色   贷款   青海省   发展   信贷   企业   项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