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词赏析11首

阅读: 评论:0

白云泉
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年旅社安全性怎么样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注释
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无心:舒卷自如。
闲:从容自得。
何必:为何。
牟平养马岛旅游攻略奔:奔跑。
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鉴赏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
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故而创作这首来抒发自己情怀。
垂钓
唐代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注释
1.“临水”之“水”和“江叟”之“江”均指浔阳江,即长江在九江市的一段。
2.甲乙第:指科举考试录取时所评定的等第,第一等为甲第,次等为乙等,应考中式称为“登第”。
3.承明庐:原为汉代承明殿旁屋,侍官值宿所居之屋为庐,后因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4.浮生”即人生。“外事”指世事;“盈虚”意即圆满与空虚。
北华大学赏析
  起句“临水一长啸”采用情感迸发式的写法领起全篇,把临水垂钓与发泄悲愤情绪融合起来,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的人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震撼灵魂的感染力。
  紧接着便回首往事,概述人生旅途的变化,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间冷暖、世事盈虚,
尽在一声长啸之中。
  诗中江州之贬在诗人心灵所造成的阴影时刻折磨着他,即使临水垂钓时也挥之不去。“忽思”一语正这种心理状态的真切表现。
南澳岛面积
  此诗颔联“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是诗人对前期一帆风顺、春风得意情景的追溯,也是对贬谪所受精神创伤的反衬。
  那时,他既利用诗歌“补察时政”、“导泄人情”,往往使权贵们闻声变。这自然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可惜好景不长,逝者如流,这种回忆也带有浓浓的苦涩味了。
  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后期的思想变化。这一联写的是诗人身遭贬谪、饱经风霜之后对世事人生的重新审视,也是他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自慰。
可以看出,白居易头脑中的儒家入世思想逐渐让位于释、道出世思想。全诗以“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作结,轻快潇洒中隐含着深沉的苦闷,自我排遣中透露也几分达观。日照海边民宿排行
春风
唐代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佛山周边好玩的地方

本文发布于:2023-07-01 20:26: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74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泉水   思想   变化   天平山   表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