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阅读: 评论: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7街道。2005年底全市人口16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68万,外来建设者近100万。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西江苗寨简介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通过繁荣发展小商品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道路。特别是近年来,义乌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从实际出发,
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力地促进了小商品市场加快提升,经贸国际化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并向全面小康社会快速迈进。
  ——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从1982年到2005年,义乌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年均增幅分别达24%、25%、36%。2005年,全市实
现生产总值30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400美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62亿元、贷款余额355.8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9∶46.2∶50.9。义乌在2004年度全国百强县()中居第15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跃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
  ——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区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短短20多年,义乌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的小商品采购基地,共有41个行业、1900余个大类的40多万种商品在这里展贸交易,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2005年,全市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389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达289亿元,连续15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20058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远离都市的内陆小城正在向国际性的商贸城市迈进。义乌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日用品出口基地、最大的内陆海关和首个可直接办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的县级市。义乌市场的商品已出口到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处(代表处)615家,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在义
乌建立采购中心,全球海运前20强企业中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经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全国第三大经贸类展会。
  ——基础薄弱的落后乡村呈现出城乡一体的崭新面貌。全市城市化水平达60%,农业从业人员下降为306%。全市城乡已基本实现道路、公交一体化,中心城区至各镇(街道)之间已建成高等级道路,形成十分钟经济圈,通村公路全面实现等级化、硬面化。城乡垃圾实现网络化收集、无害化处理。
  ——敢闯敢创的义乌人民基本过上了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义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居民人均储蓄存款4.26万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9.560平方米,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2%和322%,每百户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23.6辆;80%以上的行政村中国和坦桑尼亚关系急剧下降(社区)还建有灯光球场和健身场所。
  ——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保持了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义乌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外来建设者以每年1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40余个国内少数民族的数万名人员、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外商常驻义乌;世界各大宗教信徒在这里人数众多。在复杂
的社会环境中,义乌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已多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恶性体性事件,刑事发案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43%。
  ——蓬勃发展的义乌市场引领着日益兴旺的义乌经济圈。义乌市场锻造和带动了义乌本地产业的发展,还牵引着浙江中部地区众多的特产业区块,形成了一个跨区域的义乌经济圈,辐射范围超出浙江直到全国各地,并使越来越多的浙江制造中国制造经此销往国内海外。在义乌市场销售的商品中,30%来自义乌本地,30%来自浙江其他地区,30%来自全国各省区市,10%来自。
  深入探究义乌发展之,我们可以看到,义乌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精神,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和义乌特点的有效做法,坚持兴商建市,促进产业联动,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和谐发展,丰厚文化底蕴,力求党政有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道路。
  一、兴商建市:推进专业市场的扩张提升,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
的龙头和基石
  义乌的自然禀赋并没有为这里的人们生存繁衍提供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源,计划经济时代也没有在这里布局大工业生产。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活了义乌人民的经商传统,激发了义乌人民的创业激情,让义乌人民走出了一条山东旅游城市排名兴商建市的成功之路。义乌确立并实践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未动摇,遵循抓市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从未改变,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的工作从未停止,真正做到了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自清乾隆年间以来,义乌逐步形成了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1978年底,义乌稠城、廿三里两镇的农民自发地在镇区马路两侧摆起地摊,并逐步形成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马路市场19829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尊重众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强烈要求,毅然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并出资搭建了简陋的市场设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自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198410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战略,把市场摆在义乌
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地位,把商贸业作为主导产业。同年12月,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1986年,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建成。1988年,义乌第三产业比重达39.2%,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呈三、二、一顺序。1990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跃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之首,此后年年保持这一桂冠。19928月,国家工商局正式命名中国小商品城。同年10月,第四代市场——篁园市场一期投入运行;19947月,篁园市场二期又投入运行。19969月,一座集商贸、仓储、办公、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超大型商城——宾王市场投入运行。从此,义乌市场各行业全部搬入大厅式室内市场。20029月,作为第五代小商品市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投入使用。20059月,国际商贸城二期全面建成。绵延25公里、周长66公里、营业面积170万平方米、拥有25万个商位的国际商贸城,已经成为目前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商品批发市场,标志着义乌市场发展进入一个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发展的新阶段。如今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互支撑,拥有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8万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
  市场是商品之卡塔尔人口2022、信息之、交易之。义乌市场的业态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982年创建到1990年,基本属于区域专业市场阶段。其基本特征是批发市场,
经营业态较为传统,交易方式都是现场、现金、现货交易。二是从1991年到三亚家庭旅馆2000年,义乌市场从区域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成为跨区域、连城乡的商品集散中心和层次结构分明的小商品市场体系,确立了在全国专业市场中的龙头地位,并在全国主要大中型城市建立了分市场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形成了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其主要经营业态是:通过摊仓结合、摊厂结合、店仓结合等方式完成交易;通过托运实现人到货到;支票和信用卡成为主要支付方式。三是进入21世纪以来,义乌市场加快向国际性商贸中心迈进,特别是随着国际商贸城的投入运行,市场业态又一次发生质的提升。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洽谈订单、商品展示、现代物流等为主的新型业态迅速发展,会展、金融、物流、购物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现代化服务和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目前,来自欧美高端市场的订单份额显著增加,美国已成为义乌市场商品的第一出口市场;国际商贸城成为全国首家AAAA级购物旅游景区;十一五期间,义乌是浙江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
  从义乌市场发展本身来看,也有其成功之道。在市场形态方面,抢占了发展先机,不断扩张提升,先后经过8次搬迁、11次扩建,经历了一次次嬗变;在市场定位方面,立足实际,确立并始终保持日用商品上海世博会是哪年小、全、新、特、廉的商品定位和市场特;在市场拓展方面,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先占领国内市场,再进军国际市场,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迈进;在市场管理方面,划行归市、分类集聚,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在市场战略方面,既育市场又育商人,既兴市场又兴百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义乌商人队伍也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
  目前,义乌市基本形成以商贸流通、物流、金融、会展、购物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并成为主要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服务业经营单位10万余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超过生产总值的一半,2005年义博会实现成交额81亿元,参会客商达1.4万人。
  二、产业联动: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发展,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独特路径
  商贸业的持久繁荣,需要有产业的坚强支撑。义乌小商品市场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在于义乌没有孤立地搞专业市场建设,而是在推进兴商建市的同时,充分发挥商贸资本雄厚、市场信息灵敏、经商人才众多等优势,积极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策略,引导商
业资本向工业扩展,大力发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加工业,推进工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构筑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小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向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方向发展。
  以商促工、贸工联动。1993年以来,义乌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发挥市场发展业已形成的人才、资金、信息、机制等先发优势,转化商业资本,大力发展小商品加工业。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家和经商户利用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向工业扩展,以商促工、引商转工、工商联动,发挥销地产优势,拉长产业链,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优势明显、市场关联度大的产业和产品,推动市场与产业、城市联动发展,形成了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两者双向互动、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局面。到2005年底,全市培育了2.5万家工业企业,发展了20多个特鲜明的小商品加工产业,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拉链等20多个优势行业。
  园区集聚、产业提升。近年来,义乌市认真落实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策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按照一体两翼”(以商贸服务
业为主的主城区,以加工业为主的两个副城区)的构想开发建设两大产业带,整合工业园区,促进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扶持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增加技改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展技术改造。到2005年底,全市完成技改投资32.3亿元;已授牌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83家,其中省级18家;企业研发(技术)中心79家,其中省级5家;民营研究所43家;专利授权数达3942项;有效注册商标1.06万件,总数居全省各县市首位。

本文发布于:2023-07-11 08:2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823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市场   发展   小商品   建设   成为   产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