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园改造_寻回和延续城市的记忆

阅读: 评论:0

寻回和延续城市的记忆
邱冰1,张帆1,2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
(1.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2.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摘 要:在拆旧建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功能退化、设施老化等问题,大量城市老公园面临被改造的命运。但其
大多地处城市重要地段,占据重要的景观资源,并经常与文物古迹相结合,如何改造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该文
在城市的视角下,以城市记忆!为切入点,围绕寻回和延续城市的记忆!这一核心理念,探讨老公园改造的思路,
并提出总体层面上连点成线、统筹规划!,个体层面上整合改良、分区控制!的改造策略和物!的保护、事!的展
示、意!的延续及象!的优化等具体设计手法。
关键词:老公园;改造;保护;延续;城市记忆
现有城市公园的开辟有以下几种类型,第1种是近代历史上租界开辟的公园,这类公园总的特点是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第2种是由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开放而来;第3种是民国以后新建的城市公园;第4种是改革开放以后设立于城市新区或城郊景区内的新型公园,带有主题公园和游乐园的性质[1]。本文所说的老公园是指第3种。从当前的研究来看,话题主要集中在老公园自身的功能提升、生态保育、景观优化和历史传承等层面,没有将其投射到更为广阔的城市环境中。该文试图以城市记忆!为切入点,在城市的视角下探讨老公园的改造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和设计手法。
1 问题的切入点
城市记忆!是当今城市规划界和建筑界的一个热门词汇。从景观的角度来看,城市记忆是人们对城市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点的空间视觉形式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认同后产生的集体记忆![2]。城市记忆!来源于城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风景资源、人文环境、旧区风貌、建筑文物、轴线特征、城市轮廓线、空间节点、典型性建筑、重要的公共场所、构筑物、纪念碑及环境雕塑等方方面面。
近几十年,城市呈爆炸式发展,建筑成了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3],不再寻求彼此之间的联系,城市结构趋向巨型化、高速化和同质化。同时,旧城区普遍出现了功能性、结构性衰退,新城区又不断膨胀,城市更新一度演变为拆旧建新!。当城市记忆!的构成元素损坏乃至毁灭后,城市便开始失忆!:
面貌趋同,失去各自原有的文化氛围。
老公园作为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之一  重要的公共场所,在城市发展、行业发展及个体记忆3个层面上记录着城市记忆!。首先,老公园往往依据旧城区当时的规划而建,大多地处重要地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脉络和建设水平。第二,老公园是一个时期风景园林事业的缩影,是研究当时的行业政策、规划思路及设计语言的实物资料。第三,老公园是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许多老公园已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城市记忆!为切入点研究老公园的改造,一方面通过对老公园及其所在环境的保护与再生寻回正在消失的城市记忆!;另一方面是对老公园自身价值的挖掘与重建,赋予其作为城市记忆!的构成元素应有的文化品格与美学特征。
2 基础研究
以城市记忆!的概念为分类标准,对老公园的基础资料进行梳理和评价,研究老公园改造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社会及使用者行为心理特点等问题。
2.1 记忆的构成元素
(1)物!的记忆。物!的记忆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其中自然要素包含地形、地貌、植被、水
收稿日期:2009-12-09    修回日期:2010-01-04
第一作者简介:邱冰(1978-),男,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与设计。E m ai:l q i m
体和动物;人文要素则包含历史遗迹、典型建筑、重要场地和环境雕塑等内容。有记者在常州红梅公园封园改造前,市民自发前来拍照留念,可见老公园的一草一木对许多市民来说都是一种珍贵的记忆。
(2)事!的记忆。事!是公园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背景、重要事件、历史典故,名称的由来等历史内容。例如,上海的长风公园,原址是一片低洼地,从1957年开始辟建为公园,总面积36hm2。第2年赶上了全国的形势。当时,主席在∀送瘟神二首#中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在公园建设中利用原有水塘洼地开辟的湖面,于是就取名为银锄湖!;挖湖取土在北岸堆起的一座小山,就取名为铁臂山!。那时候全国到处都是一片乘长风、破巨浪,奋力争上游的口号声,长风公园!这一名称,也反映了的声音[4]。
(3)意!的记忆。意!是指老公园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其空间形态在人们心中形成的公众意象!即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这种共同印象是公众的一种文化的认同,是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以达成一致的领域。意!的本质是
苏州房产网
人们对城市产生的精神层面上的认同感。意!的记忆包含有人文环境:人口、民族、文化情调等;风貌样式:建筑风格、种植风格等;空间形态特征:布局结构、道路肌理、天际线等。精准到几点几分下雨的天气预报
(4)象!的记忆。象!是指老公园的空间构成形式,诸如:点、线、面的组合形式。人们日常所熟悉的城市空间是各种具有点、线、面性质的物质通过一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结果,空间的差异性最终可以归结为点、线、面的组合形式的差异性。象!的本质是由空间构成形式引发对意!的记忆,是意!的具体化、细节化,是人们对城市环境及其形态要素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同,包含尺度分级模式、彩构成模式、比例特征等因素。2.2 记忆的采集与分析
天山大峡谷门票多少钱一张
在至少为期一年的时间里对老公园进行深入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结合物!、事!、意!、象!的分类从人、自然和历史3方面采集与分析城市记忆!。
(1)人  公园的使用者。首先,进行行为观察。深入观察和记录老公园中游人的活动情况,即不同空间中人的活动,不同时间(一年四季、一天不同时段)内人的活动,不同年龄、职业等游客的活动,以及自发形成的、稳定的活动场地,并依据观察结果绘制人的行为轨迹图。第二,调查和访谈游客,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对老公园景物的情感,尤其是他们特别希望保留的景物。上海已改造完工的公园做过一些调查人的工作,比如和平公园在改造前向游客发放了1000份征询意见表,在
回收到的900余份意见表中,96%的市民要求保留园内
的观赏动物[5]。大连市儿童公园改造前,市民表示希望
不缩小园内的水池,设计师最终采纳了该意见,并保留
了旧驳岸(见图1)。苏州市中心的大公园改造为苏州
公园后,取消了荷池,表面显得整齐了些,现代了些,但
是,市民反映强烈,怀念早先的大公园。为了寻失去
的美丽荷塘,许多市民只好自驾车去到常熟曾园[6]。如
果事前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访谈,便可避免类似的失误。
第三,聘请专业摄影摄像师,把老公园在4个季节中人
与自然和谐的影像留好、留足。系统留存改造前公园的
历史影像,作为保护性改造方案的参考依据。
(2)自然  公园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老公园生
长了几十年的大树和其他植物是在改造前必须彻底弄
清的自然的家底!(见图2)。不仅要统计物种的多样
性,还应将重要的植物登记在册、并通过标牌公之于众
(不局限于古树名木)。不仅要调查和保护已经稳定的
植物生态落,还可以总结一批经年累月形成的植物景
点[5]。
(3)历史  公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把公园内点
滴的历史汇集好,记录整理公园内不同时期的印迹!,包
括历史文物建筑、山石、植物和场所等,对其分类并进行
价值评定,具体方法可参考城市文化资源保护的相关内
容。另外,应比较研究老公园建成后各阶段的形态演变
过程,为空间形态的调整提供依据。
兴和县天气预报
3 改造策略
改造策略不仅应指导每个改造项目科学合理、有序
高效地应对普遍性问题,更需从城市的角度对所有老公
甘河镇天气预报
园的改造统筹考虑,从城市和个体两个层面把握:总体层
面上连点成线、统筹规划!;个体层面上整合改良、分
区控制!。
3.1 连点成线,统筹规划
在城市总体层面上对所有老公园统筹考虑,使之与
其他城市记忆!的构成元素共同构建城市的整体风貌,具体分3个层面展开:
(1)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与其他城市记忆!构成元素(历史街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等)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共同构建体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公共空间系统,强化城市的风貌特。例如∀京杭大运河(无锡段)保护规划#中对锡惠公园(见图3)的保护利用,使锡惠公园的改造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定位,凸显了老公园的历史文化价值。
(2)城市绿地系统:首先,通过
绿廊道强化老公园之间的空间联
系;第二,提升老公园在旧城区的功
能,与新公园在功能和特上形成
互补,错位发展;第三,划定老公园
的保护范围,包括城市界面和视线
廊道的保护;第四,提出与绿地系统
相适应的改造导则。
(3)老公园:在上述两点分析的
基础上,依据老公园具体情况(区
位、周边环境、历史沿革、现状特征、
存在的问题等)的分析结果,分别制
定改造细则,拉开差距,互为参照,
凸显各自的场所特。
3.2 整合改良,分区控制
作为个体的老公园类似于旧城更新中的历史地段,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又存在着结构性、功能性衰退等问题,所以既不应推倒重来,也不能将其作为古董保存。整合!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思路。所谓的整合!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使用和改良,强调使用现成的以及已经存在的形式和结构,用现在的材料来工作,将其转化为新的、有用的东西。这种思想符合持续发展的环境主义思想以及场所理论。
整合改良的思想结合城市记忆,将老公园划分为保护区、保留改建区、新建区和协调区4个区域进行控制,把握老公园功能分区、形态走向及改造强度分布等问题。
(1)保护区:是指含有历史遗址、文物、良好的植被资源以及多数游人希望保留的景点的区域,该区不做建设。保护区的合理划定是老公园延续城市记忆!的关键。控制好历史遗址保护区及多数游人希望保留的景点的范围,并使其与周边环境有最佳的过渡、衔接关系,这是城市记忆!中的核心部分。控制好
老公园的自然
环境、自然资源,特别是植被资源的利用,尽最大可能保留和维护其原貌,这是公园中城市记忆!中的永恒部分。
(2)保留改建区:是指公园改造前游人较为稳定活动的区域,但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如保护区。改建方案应严格控制该区的改建强度,这是城市记忆!延续中的更新部分。
(3)新建区:是指为提升老公园功能而新开发的区域,应与原有整体风貌统筹考虑,为形成新的城市记忆!打好基础。
(4)协调区:是指在保护区、保留改建区两个区域与新建区之间建立的缓冲地带,强调视线缓冲和功能缓冲,保护公园原有视觉形象,包括主立面、天际线、视线通廊、鸟瞰总体印象等。
4 设计手法
整合改良、分区控制!在个体层面上提出了解决保护与开发!这一对矛盾的策略,那么物!的保护、事!的展示、意!的延续以及象!的优化等具体设计手法为寻回和延续城市的记忆!这一核心理念提供了实施途径。
4.1 物!的保护
对公园中的物!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分别制定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文物、历史景观按照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相关办法进行保护和展示。稳定的植物落、大树实施生态保育,划定保育范围。市民希望保留的场地、景物(文物、历史景观除外)应予以保留,并设牌提醒游客自觉保护。
对于公园内破损的文物或历史景观采用修缮的方法,即修复!和修补!。修复!针对文物景观而言,修旧如旧!,由专家进行论证;修补!则运用于普通历史景观。修缮过程中应遵循保留真实的历史信息的原则,多数情况下应采用修补!,即整修和补足。在修补!过程中尽量采用区别于被修补!物体的材料,工艺和形式,新旧形式形成对比,既整修了历史景观又保留了历史信息的可识别性。
4.2 事!的展示
以背景音乐系统解说或设牌等方式向游客传递公园内历史印迹!的文化内涵、营造时间、主题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游客全面了解公园原有的历史文脉。需要指出的是:不必为了展示事!专门设置假古董、浮雕墙或者各类的象征文化的小品,不应喧宾夺主,妨碍真实的历史信息。
4.3 意!的延续
意!的延续是指在风格样式、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等方面的延续,归纳起来包括历史连续性、空间连续性和传统心理的延续3个方面,是对公园总体印象的控制。
(1)历史连续性。保持老公园的历史连续性是在公园原有的风貌基础上从精神上或者说从抽象意义上延续它的特,即在公园原有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将公园改造后新的信息通过某种手段、手法与历史信息连接起来。这两种信息都应该有相同的文化渊源,但新的信息应该反映当今时代的特点。历史信息的表层展现是在一定时间和特定的区域环境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具有统一性和共性的程式或式样,称之为风格!。公园的历史连续性的表层展现就是风格式样!连续性。
(2)空间连续性。不同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科技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风俗会形成当时的特定空间形态特征,历史连续性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空间连续性。中国园林历来重视空间体验,这比恒定的造型更受关注。无论是苏州园林甚至是古镇的传统民居中的那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不断转换的视点、空间的划分、正负空间的对比、层次的递进以及尺度的微妙变化都比建筑或某个细节更具启发性。空间连续性要求继承公园空间布局、肌理、彩分布、天际线等特征,拆除公园发展过程中加建的、影响整体风貌的建、构筑物。
(3)传统心理的延续。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与老公园的实体环境共同构成了老公园的特点,不仅要保护实体环境也要延续真实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心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对老公园的改造再利用,往往热衷于新的视觉形式、文化主题和商业化设施,而对人们的传统心理的延续则不太注重。将老公园衰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缺乏商业、游乐设施,错误地理解∃公园%的休息和娱乐活动内容,认为在公园中增加小火车、飞轮转盘、过山车等等设施就是使公园景观现代化![7],结果导致老
公园丧失原有的文化历史气氛。
4.4 象!的优化
意!的延续使改造后的公园保持人们对老公园昔日的大体印象,象!的优化则进一步强化其特征。
(1)调和(类聚)。类聚是指设计总体内各部分追求接近性、类似性、连续性和规则性以构成完整的整体的手法。老公园空间形态调整、扩建、加建和添加各类设施的过程中,新景观的形式按老公园形式调和:立足于原有空间形态的特点,采用新的材料、工艺、技术按照原有尺度分级模式、彩组合模式、植物种植模式获取新的形式,与原有历史景观既有区别,又保持共同的文化渊源。
(2)并置(片断组合)。在新景观总体量、总面积明显小于旧景观、并且新景观的分布比较散,旧景观历史比较悠久的情况下,可选择片断组合的方式。包括两种情况:新景观与旧景观形成对比,新景观以片断的形式存在;某一旧景观破损严重,只有某些部分可以保留,新添加的部分与其直接相接,形成对比,旧的部分以片断的形式存在(如图4)。
(3)转化。通过转化原有建、构筑物的存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的目的,这种思路适用于老公园中的非文物类历史景点,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比如,江阴中山公园的中山纪念塔外部罩了一层与塔身形状一致的玻璃,既增加了体量,成为轴线上的终点,又保护了碑体,并强化了中山公园!的命题(如图5)。
5 结 论
老公园由于其所处地段、所含的历史信息等原因,对其实施改造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工程,一旦失误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毕竟真实的历史信息不能复制。在各方面条件均不成熟的条件下,一方面应放慢对老公园的改造步伐,另一方面寻回和延续城市的记忆!或许是老公园重获新生的一个突破口。在城市的视角下,运用连点成线、统筹规划!的策略,以老公园的保护和再生应对城市的失忆!,
挖掘与重建老公园的价值;以整合改良、分区控制!的改造策略和物!保护、事!的展示、意!的延续及象!的优化等具体设计手法实现老公园的功能提升、生态保育、景观优化和历史传承。
参考文献
[1]陶敏.中小型城市传统公园的适时更新  以江苏省泰州市泰山公园改造设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4(4):34-37.
[2]邱冰.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D].无锡:江南大学,2004.
[3][法]P&克莱芒.城市设计概念与战略  历史连续性与空间连续性[J].世界建筑,2001(6):23-25.
[4]柳尚华.中国风景园林当代五十年1949 1999[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胡玎,王越.上海,是否应放慢改造老公园的脚步[J].园林,2008(6):32-33.
[6]周成玲.城市旧公园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7]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1):60-64.
(责任编辑 吴祝华)

本文发布于:2023-07-15 17:2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86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公园   城市   历史   改造   空间   记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