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教案)

阅读: 评论:0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教学设计
课题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习
沈阳国旅国际旅行社
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4.通过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重点
  1、 赫鲁晓夫的改革。
  2、 匈牙利改革
难点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厦门市地图全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斯大林逝世图片
指出: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和东欧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在斯大林模式影响下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怎样的历程呢?
观看图片
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讲述引出本节课内容
讲授新课
长春好玩的地方都有哪个景点
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出示图片和表格:二战后,东欧成立的8个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讲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中都得到了苏联的帮助。
提问: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是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的?结果又如何呢?
建设措施:进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
结果:各国国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人民生活水平滞后以及忽视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
二、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教师讲述:随着二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逐渐掌握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开始椎行改革。
播放视频《赫鲁晓夫往事》,了解赫鲁晓夫其人。
出示材料: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音响,录像机都不能生产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
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
出示赫鲁晓夫等相关图片凤凰古城旅游费用
2、改革内容
(1)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撤销机器拖拉机站;扩大农庄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推广玉米种植等。
出示图片: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
提问: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
中国四大石窟排名
回答: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权。
(3)批判个人崇拜,提倡集体领导,纠正冤假错案;允许揭露斯大林时社会阴暗面文学作品公开发表(解冻文学)。
出示苏共二十大图片,指出: 1956年2月24日,在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史称“秘密报告”。在报告中,他片面地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破坏集体领导原则、搞个人崇拜的种种错误和严重后果,并把这些错误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原因。随后,批判斯大林的运动在全国展开。
思考与讨论:你认为苏联出现个人崇拜现象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消除个人崇拜?
(1)以俄国的专制主义和封建崇拜的历史传统为基础的,是苏联当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结果。
(2)由当时的特殊国情及社会主义建设状况和斯大林个人的偏好等多种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
增强党内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改革结果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他对改革缺乏全面考虑,而且没有触及苏联模式的根本,改革最后回到了原状。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指出: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合作探究: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一味否定斯大林又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
出示对赫鲁晓夫的评价的图片
教师讲述:勃列日涅夫接替赫鲁晓夫任苏联领导人期间,也搞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没有触及苏联模式的根本,反而使它进一步僵化。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不得不进行改革。
2、匈牙利改革
(1)导火线——匈牙利事件
教师讲述: 1956年10月,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爆发反政府的大规模游行示威,由于国内外敌人的插手,迅速转变为,斯大林塑像被推翻。不久,全国各级党政机关陷于瘫痪。事件发生后,匈牙利政府请求苏联政府帮助恢复秩序,11月,苏军进人匈牙利,局势得以逐渐恢复。
出示匈牙利事件视频和相关图片
(2)改革领导人——卡达尔
出示卡达尔图片
(3)改革内容:
列表归纳
领  域
宝鸡网红景点
主 要 措 施
政治上
改善党的领导,革新干部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经济上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开放农贸市场。
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和价格工资制度,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4)改革结果
改革取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较快,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
出示材料:城市职工中一部分人收入增加,农业持续发展。1984年粮食人均产量达1500公斤居世界前15名
但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债负担过重,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加剧等原因,经济再度陷人困难。
出示材料:
匈牙利领导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估计不足未能及时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又没把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减下来而是以大量外债和补贴来维持危机行业和居高不下的人民消费水平结果外债负担越来越重。到1988年初已经达到160亿美元人均外债1500美元居东欧国家之首。
合作探究:苏联和东欧改革的失败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根据国情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把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点。
看图片
结合课本回答
观看视频
阅读材料
阅读课本出改革内容
交流讨论
阅读课本总结改革内容
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
阅读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展示自学成果学生阅读材料
合作交流
通过图片使学生从空间上掌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位置。
通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状况为后来的改革埋下伏笔。
整体认知赫鲁晓夫其人
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分析材料能力,同时通过大量数字能更直观地看出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提高学生阅读、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学会客观对待,既要看到其不足之处,也要看到积极影响。
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匈牙利事件给匈牙利造成的破坏。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知识的能力
通过材料的补充更充分地理解匈牙利改革的结果。
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思考达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目的。
习题
1、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突出的是:(  A  )
A、匈牙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南斯拉夫    D、民主德国
2、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B  )
3、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出现了“解冻文学”,这股文艺潮流主要揭露了下列哪一人物时期的社会阴暗面( C )
A.赫鲁晓夫            B.列宁
C.斯大林              D.亚历山大二世
4、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主要指( C )
A.使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
B.彻底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无实质性突破
D.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这主要是因为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哪 两场运动?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改变苏联的经济管理模式,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改革的成效如何?
改革: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给农庄更多的生产自主权;工业方面,精简机构,提高地方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权,注意利用奖金、利润等措施推动工业发展。
成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改革缺乏全面考虑,而且没有触及苏联模式的根本。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国家也进行了改革,成效最突出的国家是哪一个?这次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匈牙利;不机械地模仿他国,按照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4)通过对中国、苏联和匈牙利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经济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经济建设一定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勇于探索和创新;盲目照搬他国的改革模式,忽视本国的国情,注定是要失败的。(言之有理即可 )
课堂小结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国家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为改变这种状况,苏联先后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等勃列日涅夫等改革。东欧各国也先后进行了改革,以匈牙利改革最为突出,但改革由于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历史告诉我们,要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谋求发展;要根据经济规律办事,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板书
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二、赫鲁晓夫改革
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本文发布于:2023-07-19 09:3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892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改革   苏联   发展   社会主义   经济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