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

阅读: 评论:0

摘要该⽂总结了村庄传统肌理布局的⼀般模式及特点, 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肌理⾯临的问题,探寻村庄肌理积极保护与更新的适宜之路。
关键词新农村村庄肌理保护更新
  村庄肌理是架构在丰富的⾃然⽣态、历史⽂化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之上的乡村聚居格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化价值。以建筑为主体与道路、⼴场、打⾕场等及⾃然环境所构成的空间形成了村庄整体肌理形态,具有⼀定的空间秩序与意象,是有⼀定的外部范围和内部结构的系统性整体,如空间结构、⼭⽔环境、街巷系统、公共活动中⼼、宅院建筑等。村庄肌理结构反映了它的历史发展中的乡⼟环境、乡⼟⽂化和乡⼟⽣活的内容,其形成与发展体现出强烈的乡⼟特⾊、地域特⾊及⽂化特⾊,形成以村庄肌理模式的连贯性和乡⼟建筑风格的统⼀性为主的⼀系列物质空间、功能空间、社会空间、⽂化空间等有机融合的村庄肌理。村庄肌理是村庄特有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与村庄的产⽣和发展相依相存,休戚相关,是⼀部活的村庄历史。
  随着⼤规模新农村建设浪潮的到来,传统的村庄肌理结构将呈现超常快速演化的趋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村庄肌理变化缓慢,并呈现出良性和谐的发展过程。但⾯对新农村建设⼤规模快速推进,村庄肌理结构的超常快速演化往往被当前和局部的利益及问题所牵掣,从⽽简单地应对,如⼤拆⼤建、填塘挖⼭、村宅标准图南辕北辙地拷贝、西化洋化等,导致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传统乡村风貌的丧失,极
易在新农村建设中过于重视现代化和统⼀性,忽视传统村庄肌理结构形态及传统建筑形制保护与更新,带来千村⼀⾯、传统乡⼟特⾊的丧失及破坏式的更新,使具有多元化的传统村庄肌理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成为当前所⾯临的新课题。
1 村庄肌理的⼀般模式
(1)散点式
  散点式村庄肌理是⼀种常见的村庄布局形态,体现了与⾃然和谐共⽣的特点,⾃然散点分部于起伏的乡村聚居地,这种模式并不试图改造⾃然,也不⼤规模平整⼟地,不强求规整和⼀致的布局,表⾯看来缺乏规划,随意性强,建筑虽散点分布,却⼜凝聚于某个中⼼,如晒⾕场、池塘等,于稳定统⼀中体现着开放与多元。但是由于房屋间距较⼤所以显得较浪费⼟地,这种布局形式的村庄与周围⾃然环境融为⼀体,有⼀种不拘⼀格⾃然随机的肌理美。
(2)街巷式
  街巷式村庄肌理是⼀种最主要的村庄布局形态,适应于⽤地较平坦的村庄,并常见于较⼤村庄。街巷式村庄肌理根据建筑与地形、道路的不同组合关系,树枝状展开,形成统⼀⼜有变化的村庄布局形态,主街和次巷脉络清晰,这种村庄肌理内聚性强,⼜易于随着村庄扩⼤逐步沿路拓展延伸。街巷内
正规旅游公司部空间较为封闭内向,街巷在村庄中承担着交通联系和组织村民⽣活的公共空间的作⽤,成为公共和半公共的线性交往空间和交通联系通道,在⼀些⽔乡村庄,还常有河路并⾏的⽔街⽔巷。街巷式村庄肌理形态较丰富,建筑是界定街巷空间的形式、⼤⼩、尺度的主要因素,⼀些村庄在主街两端还设有门楼,既⽤于安全防卫⼜便于管理。街巷式布局的村庄⼀般空间有秩序,领域感、归宿感⽐较强,⽤地紧凑节约。例如:中国第⼀⽔乡——周庄,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构成了江南⽔乡独特的⽔街肌理形态,街道呈井字形,村庄依河成街,与⽔系有机融合,街巷尺度宜⼈,街巷曲折、进退、对景、节律等⽅⾯处理较好,宫、庙、塔、牌楼等构成了丰富的街道对景。
(3)组团式
  组团式村庄肌理常见于地形较复杂的较⼤村庄,受⾃然地形影响,由于地势变化⽐较⼤,河、湖、塘等⽔系穿插其中,村庄受到河及地形⾼差分割,形成两个以上彼此相对独⽴的组团,其间由道路、⽔系、植被等连接,各组团既相对独⽴⼜联系密切。组团式布局是顺应⾃然的⼀种做法。
(4)条纹式
  条纹式村庄肌理常见于地形⾼差较⼤的⼭地村庄,丘陵⼭地坡度较⼤,受⼭地环境因素制约⽽⾃然顺应地势,形成由⼏个不同⾼差的台地条状伸展布局为特点的条纹式村庄肌理,布局虽分⼏个台地但聚合⼒强,对⽤地紧张的⼭地村庄是⼀种较适宜的布局⽅式。
(5)图案式
  图案式村庄肌理⼀般受地形或风⽔理念等影响,形成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特殊图案肌理,如⼋卦形、半⽉形、鱼形、⽜形图案的村庄。这类村庄肌理模式⽐较特别,⼗分重视村址的选择和整体布局,可能地体现出某种⽂化及宗教的理念,村庄⼀般聚族⽽居,整个村庄不仅体现了⼈与⾃然的和谐,⽽且体现了宗族式布局的封闭性、内向性、防御性及等级尊卑观念。如浙江省兰溪市诸葛⼋卦村,⾄今有600余年的历史,为⼋卦图案式村庄肌理,村内布局结构似内外两个⼋卦图,该诸葛⼋卦村由诸葛第27代孙按诸葛绝学九宫⼋卦阵布局设计。
地铁5号线2 村庄肌理的特点
(1)村庄与⾃然和谐共融,乡⼟氛围浓郁
  村庄肌理是⾃然与⼈⽂有机的结合体,村庄肌理形态受⾃然环境的影响较⼤,如地形、地貌、⽓候、植被、⽔⽂、⼟壤状况等,它们都是构成村庄肌理的基本⾃然要素,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候、地形两⽅⾯。村庄肌理形态与⾃然环境的适应,成为村庄营建的⼀条重要准则,村庄选址⼀般都依⼭傍⽔、靠近⽔源与⽣产地,因⽽表现出独特的充满⽣机与活⼒的空间特点,不论是村庄选址、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的设计、构筑,突出⼀种⼈与⾃然和谐相处、融为⼀体的环境氛围。
(2)村庄建筑同质性强,地域特⾊显著
  村庄作为⼀种传统的乡村聚居空间始终保持着世代累居的特点,许多村庄都以⼀个宗族聚居⽽成为⼀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
京剧演出订票
元,形成了⾎缘体和左邻右舍守望相助的地缘体,村落⼈⼝流动率⼩,活动范围受地域限制,价值观相对统⼀,与外界相对隔离,富有强烈的地缘性,建筑与村庄布局由⼯匠根据长期⽣活实践中形成的带有浓厚地⽅特点的习俗和经验进⾏营建,具有相当⼤的⾃相似性,建筑同质性强,村庄肌理的空间关系上也有较强的连续性,保留了相对封闭的地域特⾊。⼀般⽽⾔,虽然每⼀次新的兴建活动都会对村庄肌理原有结构有所改变,但⼤的⽅⾯还是保持了对村庄肌理原有结构的尊重与延续,顾及了与周围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并未破坏整个村庄肌理系统的整体性。
(3)村庄功能布局有序,肌理层次丰富
  村庄建村时间⼀般都⽐较长,⼤多有百年以上历史,很多村庄肌理都能展现出其丰富⽽独特的历史⽂化信息。这些肌理较完整的村庄保持着某⼀时期或⼏个时期积淀下的特征,保留有典型的村庄格局、乡⼟氛围、古建筑、公共活动中⼼,村庄功能布局严谨和谐,⼤部分村庄的⽔系、街巷井然有序,民舍、庭院、宗族中⼼等错落有致。传统肌理保持完整的村庄还保有丰富的传统⽣活内容,保持着传统⽣活氛围,是历史⽂化的活的见证。
3  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临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简单、快速更新的现象
  新农村建设战略惠泽⼴⼤乡村地区,但由于⾯⼴点多,短时间内进⾏⼤批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常繁重,技术⼒量投⼊和对当地村民的技术培训也是⾯临的重任。因此,⼀些地区采⽤由技术⼈员快速设计和统⼀菜单式建筑选型进⾏规划设计的应对⽅式,由村民组织建设实施,在短时间内完成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圈舍及公厕、垃圾收集点的建设。但在实施中出现⼏种情况,⼀是简单依附现状,建设标准偏低,不适应发展要求;⼆是过于⼤拆⼤建,快速更新建设,造成对村庄肌理结构的破坏。村庄肌理结构是⼀个不断发展、变化、⽣长的有机体,村庄既是个空间单元,⼜是⼀个社会单元,简单、快速更新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村庄丰富的环境、⽂化、历史等的延续,⽽造成村庄肌理演进中的历史割裂和断层,独特的家园感⾯临丢失的危机。
(2)新农村建设中出现重新、轻旧的现象卡塔尔世界杯四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农村家庭结构、⽣产⽣活⽅式和⽣活⽔平的种种变化,村庄作为重要的⼈类聚居地,必然要与时代的社会经济⽂化发展相适应,因⽽需要进⾏更新。传统村庄肌理封闭式的营造正⾛向发展更新之路,传统的村庄肌理也存在难以满⾜现代⽣活⽅式的⼀些问题。如街巷窄⼩,村宅内部布局不适应现代⽣活需要,需要配套现代村庄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等。⾯对种种问题,常见的处理⽅式是弃旧建新、拆旧建新、拓路建楼,⽼村或⽇益衰败或被新村取代。
伊犁旅游景点大全  地⽅材料不被重视,过于追求新型建筑材料,传统建筑觉得乡⼟,追求现代洋化的建筑。因此⼀些村庄保存完好的砖屋、⽯街、⽯屋完全可以⽤维修的⽅式更新改造,但被忽视⽽被拆除或⽤现代材料新建。⼀些村庄⽼街⾃然弯曲、尺度宜⼈、建筑错落有致,完全可以保留更新,另外再开辟新路以适应发展需要,但往往采取拆房拓宽取直的⽅法,⽼街变新颜,具有多年历史的村庄风貌被快速抹去。究其原因,⼀是设计和建设⼈员对传统特⾊的村庄肌理与乡⼟建筑不够重视,⼆是致富之后的村民思想观念上渴望⽤现代新建筑来表达对现代⽣活的追求。
怎么跟团出去旅游
(3)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单⼀、⼤同的现象
  村庄传统的肌理形态是⾃然⽽丰富的,但⽬前村庄建设中村庄肌理⼀般都采⽤现代街巷肌理——⾏列式整齐布局的单⼀肌理形态,虽然节约⽤地、施⼯⽅便,但空间较单调。传统村庄弯曲的街巷、错落的房屋、⾃然的池塘、多种变化的空间变成单⼀线型空间,街头房前的各种⼤⼩不同的公共、半公共空间统⼀为集中的公共活动中⼼。传统村庄邻⾥络结构随之也变得松散。
村庄肌理演变中最主要的单元细胞——建筑与宅院,⽬前⼤多采⽤统⼀的建筑尺度,⼤同的现代建筑形式,因此,村庄肌理细胞丰富性变得较好,但合成的村庄肌理也就随之出现单⼀、⼤同的整体趋势了,现代建筑难分东南西北地域,某中部地区村庄整体改造采⽤徽派风格建筑形式,令⼈不知⾝在何处。

本文发布于:2023-07-21 14:3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90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村庄   肌理   建筑   空间   布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