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基于《中国知网》的调查报告

阅读: 评论:0

Yi Shu Ping Jian
“少数民族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
—基于《中国知网》的调查报告
王琨哈尔滨音乐学院
摘要:古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远在古时就已从我国传入亚洲的一些其他国家。文章以知网上的成果为主要线索,从伽倻琴、雅托噶两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伽倻琴的研究最早,与雅托噶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筝,在研究上有一定的区域性。
关键词:古筝伽倻琴雅托噶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006-02
古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在秦国一带广泛流行,故而也有秦筝之名,两千多年的历史承载了浓郁的民族特。古筝有九大流派,其中朝鲜筝与蒙古筝是少数民族筝派,使用的乐器通常称为伽倻琴、雅托噶。自20世纪60年代,有关少数民族筝的研究逐步开始并日益丰富。
一、伽倻琴
中国、朝鲜、韩国都有朝鲜民族,朝鲜筝是他们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有伽倻琴之称,有五声和七声两种音阶排列方法,指肉弹奏,可用于独奏、伴奏等。以“伽倻琴”为关键词在知网检索到相关文章60多篇,最早的文章见于1964年。
(一)伽倻琴的形制改良与演奏技巧方面
伽倻琴形制及演奏技巧是学者们十分关注的领域,相关的成果最多。文红宣在《伽倻琴在中国的改良与发展》中提到,伽倻琴19世纪末由朝鲜传入中国。50年代延边歌舞团对伽倻琴进行了仿制,国家还派金震、崔山明等赴朝鲜国立音乐大学留学,后期在延边地区成立艺术学校并设伽倻琴等专业。但流传下来的散调调弦法给新曲目带来转调上的不便,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改革。此后,在中国使用的伽倻琴大致可分为传统散调伽倻琴和改良后的21弦伽倻琴两类。
李秀莲在《传统乐器改革得失探微——
—以朝鲜族乐器伽倻琴为例》中指出,伽倻琴改革至25弦后以七声音阶定弦,其音量更大易于调音,开发了新的演奏法可演奏多种风格的作品,并且对改革后伽倻琴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二)伽倻琴源流考浙江江郎山景区介绍
伽倻琴相关的硕士论文共7篇,山东大学宋飞飞的硕士论文《古筝与伽倻琴历史考》,对伽倻琴的源流进行了追溯。
文中指出伽倻琴一直是受古筝的影响而发展的,有关古筝的发展历程以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为时间轴,从名称、起源、形制、材质、艺术特性、文化属性、新中国筝乐的发展、流派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论述。伽倻琴的发展历程则从起源、传承与发展进行了阐释。朝鲜史书《三国史记》及韩国《大世界百科事典》都有关于伽倻琴起源的记载。《隋书·东夷传》《旧唐书·音乐志》对百济乐的乐器也有所载。伽倻琴的产生晚于古筝,古型伽倻琴用于宫廷音乐,散调伽倻琴用于民间音乐,流派则是以地域和风格划分的,当代出现了不少被改良的伽倻琴。
(三)伽倻琴的传承与作品探微
伽倻琴承载了民族文化,其传承问题是需要重视的。记者姜美玉2013年在《延边龙井市:最大规模伽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景点介绍
倻琴合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报道了854人组成的伽倻琴合奏阵容,可见学习的人数量之多。但2015年李琼丹在《朝鲜族乐器伽倻琴的教学与发展探索》中提到,伽倻琴学习的人寥寥无几,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刻分析,还提出了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几点方案。
有关伽倻琴乐曲形式及作品的成果,如金震、肖之的《伽倻琴散调音乐》中详尽的解释说明了这种大型器乐曲形式。延边大学李明红的硕士论文《安国敏交响音乐创作研究——
南京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
—以随想曲<;我的故乡>、伽倻琴组曲<
6
Yan Jiu Ping Lun·研究评论
沈清>为主》,对《我的故乡》《沈清》的创作背景进行了阐释,对音乐也作了详尽的分析。
除上述三个方向的成果外,伽倻琴与古筝的比较研究性文章,如吉林大学穆童的硕士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和朝鲜半岛音乐的交流与影响——
—古筝与伽倻琴的比较》等。
二、雅托噶
蒙古筝又称雅托噶,始于宋元时期,五声音阶非依次排列定弦,音粗犷洪亮。在我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蒙古国等地流行。从知网上现有的文献来看,雅托噶的相关文章有30多篇,大体分为历史文化、演奏风格、传承教育、形制改革四个研究方向。
(一)雅托噶的历史文化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额尔敦在《雅托噶文献考》中指出,雅托噶弹奏最早见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有关汉文的记载见于南宋赵珙撰王国维笺证的《蒙鞑北录·燕聚舞乐》。此后的《玉山璞稿·斯歌二首》《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明郑氏子瑟谱》《清史稿》等文献都有相关的记载。传统雅托噶与古瑟在形制等方面近似。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娅茹在《蒙元时期的雅托噶(蒙古筝)》中对雅托噶的历史作了全面的梳理。蒙古汗国时期木华黎征战途中吸收借鉴了很多民族乐器。元朝时出现了很多新乐器,雅托噶随蒙古人口的迁移,辗转来到内地,并在倒喇戏、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祭祀音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表达思乡情感的独奏曲《白翎雀》问世。北元时期的雅托噶也一直在蒙古草原上流传。《清会典》详尽记录了雅托噶在《笳吹乐章》《番部合奏》中的应用。林丹汗时期仍然延续之前的宴会体制。
(二)雅托噶演奏风格及作品探究
对于雅托噶演奏风格、曲目等方面的研究多见于硕士论文中,内蒙古大学陈奕萱的硕士论文《文化交融下的“蒙古筝”研究——
—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为例》,对蒙古族潮尔歌曲《圣主成吉思汗》、“蒙古筝”协奏曲《夏日布协奏曲》,以及一些民歌弹唱作品进行了详尽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王慧玲的硕士论文《雅托噶(蒙古筝)音乐作品研究》,从创作技法、织体类型、音乐创作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上海音乐学院李若洋的硕士论文《从演奏角度看内蒙古地区雅托噶的传统与现状》,以《阿都沁阿尔斯》等曲目为例比较了流行于锡林郭勒与鄂尔多斯两个地区雅托噶的演奏技法及风格。就现当代的雅托噶传播与改革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呼吁学者们保护这件面临半失传的乐器。
(三)雅托噶的传承方面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刘小璐的硕士论文《娜仁格日乐对雅托噶的传承研究——
—以阿斯尔曲目为例》中提到,娜仁格日乐在1985至1995年间将12弦传统雅托噶改为19弦定型沿用至今,她还曾赴蒙古国讲学半年,回国后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任教培养了多名雅
托噶传人。阿斯尔是器乐合奏的统称,雅托噶是其中的
组成乐器(也可以独奏的形式演奏),在演奏中乐手们
会依据乐器的特点即兴发挥。扎木苏和娜仁格日乐是
师徒传承谱系,他们在演奏同一乐曲时风格迥异。娜仁
格日乐继承了由扎木苏传承的10首阿斯尔乐曲,并对
乐曲进行了记谱和整理。在她的雅托噶教学中有阿斯
尔等传统曲目和一部分改编曲。在演奏方面,继承了“双指应弦”,还用“器乐化”的语言对蒙古族民歌进行
了改编等。
除以上几方面的成果外,还有一部分比较研究性
文章,如内蒙古师范大学敖登的硕士论文《中国传统古
筝南北流派及蒙古筝的比较研究》等。
三、结语
以上的研究视角多侧重于形制、演奏、传承、创作
等方面,吉林地区与内蒙古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
优势。但筝究竟是何时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而后发展
而成伽倻琴的?有学者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有学者认为
是隋唐时期。虽有史料,但这其中的记载需要进一步的
推敲与考量。雅托噶的成果大多为同一学者不同研究
方向发表的多篇论文。
伽倻琴与雅托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既注重保留穷游app下载
传统又满足新时代的音乐需求。筝乐在茫茫大陆留存,
发展至今早已不是简单传承乐器而已,更多传承的是
东方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额尔敦.雅托噶文献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02).
[2]姜美玉.延边龙井市:最大规模伽倻琴合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J].中国品牌,2013,(10).
[3]金震;肖之.伽倻琴散调音乐[J].中国音乐,1989,(04).
[4]李琼丹.朝鲜族乐器伽倻琴的教学与发展探索[J].当代音乐, 2015,(01).
[5]李秀莲.传统乐器改革得失探微——
—以朝鲜族乐器伽倻琴为
例[J].民族音乐,2010,(03).
[6]文红宣.伽倻琴在中国的改良与发展[J].人民音乐,2007,(04).
[7]娅茹.蒙元时期的雅托噶(蒙古筝)[J].前沿,2013,(21).
[8]敖登.中国传统古筝南北流派及蒙古筝的比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9]陈奕萱.文化交融下的“蒙古筝”研究——
—以内蒙古民族艺术
剧院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7年.
[10]李明红.安国敏交响音乐创作研究——
—以随想曲《我的故乡》、
伽倻琴组曲《沈清》为主[D].延吉:延边大学,2012年.
[11]李若洋.从演奏角度看内蒙古地区雅托噶的传统与现状[D].
三亚三日游攻略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12]刘小璐.娜仁格日乐对雅托噶的传承研究——
—以阿斯尔曲目
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6年.
[13]穆童.中国古代音乐和朝鲜半岛音乐的交流与影响——
—古筝
与伽倻琴的比较[D].长春:吉林大学,2009年.
[14]宋飞飞.古筝与伽倻琴历史考[D].济南:山东大学,2011年.
天津好玩地方推荐一日游[15]王慧玲.雅托噶(蒙古筝)音乐作品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
师范大学,2016年.
7
Yi Shu Ping Jian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04:4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938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伽倻   音乐   演奏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