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 评论:0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  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shé)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用“√”表示。
[2]王戎凭借什么断定“此必苦李”?(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②,天雨墙坏③。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⑤。”其邻人之父亦云⑥。暮⑦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宋国。②富人:富裕的人。③坏:毁坏,损坏。④筑:修补。⑤盗:偷盗。⑥亦云:也这样说。⑦暮:晚上。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家/甚智其/子。 B.其家/甚智/其子。
C.其家甚/智/其子。 D.其/家甚/智其子。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如果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C.这个富人家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 钱财。
D.偷盗之人是富人的邻居。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人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家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_____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______也感到心惊。
(2)带点一句中,“家书”是指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___。
4. 阅读天地。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计:办法。②俄:一会儿。③老父: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
[1]解释加点的字。
初竖执之:_____   遂依而截之: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老父说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分析有误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②别人提出的建议,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一定要尊重、听从。
③人不能自作聪明,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的事。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5.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下面对文中第二句话的标点,最恰当的是(  )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弃去:
弃去弃去_____ 还卒业:______
[3]“问之”是指李太白问老媪。他是这样问的:“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给山下的小溪取名为“磨针溪”呢?下面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
A.为了纪念曾经在这条小溪边磨针的老媪。
B.为了纪念曾经经过小溪的大诗人李白。
C.为了学习发扬老媪坚持不懈的磨针精神。
6.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啖蔗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1]解释下列字词。
(1)啖(______)   (2)尾(______)
(3)云(______)   (4)渐至佳境(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问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yù)盾①与矛者,誉②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⑤应⑥也。夫⑦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②誉:赞誉,夸耀。③陷:穿透、刺穿。④或:有人。⑤弗能:不能。⑥应:回答。⑦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
附近一日游景点[2]翻译句子。
大连旅游地图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银川旅游景点图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
珠海荷包岛船票时间
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
8. 读文章,完成练习。
西宁湟中县十大旅游景点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⑤斫:砍。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______________
(2)名刚:___________
[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小古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zhì)地②。鸡子于地圆转未止③,乃下地以屐(jī)齿蹍(niǎn)④之,又不得。瞋(chēn)甚⑤,复于地取纳口中,啮(niè)⑥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掷地:扔到地上。③圆转未止:旋转不停。④蹍:踩。⑤瞋甚:愤怒至极。⑥啮:咬。
[1](词语解释)文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填序号)
箸(______) 屐(______) A.筷子 B.木鞋
[2](提取信息)王蓝田对这个鸡蛋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
①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②以箸刺之  ③举以掷地  ④以屐齿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提出建议)面对如此性急的王蓝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过是溪(____)
A.这   B.正确  C.名字叫“是”
(2)太白感其意(____)
A.被她的意志感动
B.明白了她的意思
C.感谢她的语意
(3)还卒业(____)
A.还是结束了学习
B.回去完成了学业
C.还是完成了学业
[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
(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文理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______,“取之”的“之”指的是______。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外阅读。
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黑龙江雪乡[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
注释:
[1]比:连续,接连。
[2]贾:同“价”。
[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
社会现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陪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5:2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970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下列   阅读   句子   鸡子   读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