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医研究353卫生综合真题(完整)

阅读: 评论:0

贵州医科大学卫生综合真题
卫生统计学:
名解
2014年
抽样误差:即为随机误差,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随机误差在随机抽样和观察中是不可避免的,但一般服从正态分布,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1-β:检验效能:是指当两总体参数确实存在差异,即H1:μ≠μ0成立,使用假设检验方法能够发现这种差异即拒绝H0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要求检验效能应在0.8以上。
2015年
e0:0岁组即出生的预期寿命e0,表示一批人出生后平均一生可存活的年数,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一般情况下的预期寿命多是岁组预期寿命e0。
概率: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P(A)<1。
2016年
区间估计:是指按一定的概率(1-α),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这个范围称为参数的置信区间。概率(1-α)称为置信度,也可表示为100(1-α)%,常取95%或99%。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取双侧95%。严格地说,置信区间是一个开区间,不包括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两个值。
回归系数:表示X改变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改变量。b>0,表示回归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即Y随X增大而增大;b<0,表示回归直线从左上方走向右下方,即Y随X增大而减少;b=0,表示回归直线平行于X轴,即Y与X无线性依存关系。
2017年
小概率事件: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习惯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变异系数: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用CV表示。CV是一个相对离散指标,由于分子分母单位相同,消掉了单位,同时由于CV是计算相当于均数的标准差的大小,从而消除了平均水平不同的影响。
普吉岛在泰国哪个城市
桂林漓江风景图片大题
2014年:
一、应用相对数时注意的事项
答:
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一般不宜过小。
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容易产生的错误有:
(1)、指标的选择错误如住院病人只能计算某病的病死率,不能认为是某病的死亡率。(2)、若用构成指标下频率指标的结论将导致错误的结论,如某部队医院收治胃炎的门诊人数中军人构成比最高,但不一定军人的胃炎发病率最高。
3、不能用构成比的动态分析代替率的动态分析。
4、对观察单位数不同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总率。
5、在比较相对数时应注意可比性。通常应注意:
(1)、观察单位、研究方法、观察时间、地区和民族等因素应相同或相近。
(2)、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是否相同。
6、对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的比较应随机抽样,并做假设检验。
2015年
一、方差分析
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资料的设计类型,即变异的不同来源将全部观察值总的离均差平方和和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门,除随机误差外,其余每个部门的变异可由某个因素的作用或某几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加以解释,如每组均数的变异可有处理因素的作用加以解释。通过组间各变异来源的均方与误差均方比值的大小借助F分布作出统计推断,从而判断各因素对各组均数有无影响。
方差分析的用途:
不受比较组数的限制:
1、可比较多组均数;
2、可同时分析多个因素的作用;
3、可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1、独立性:各样本是相互独立随机的样本;
2、正态性:多样本都来自正态总体;
3、方差齐性:各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
2016年
一、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区别和联系
他们的适用范围不同.正态分布是所有分布趋于极限大样本的分布,属于连续分布.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则都是离散分布,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是泊松分布、泊松分布的极限分布是正态分布.
二、参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的区别
答: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类型(正态分布)是已知的,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称为参数检验。
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称为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
优点:1.能处理参数检验无法处理的问题(随机性检验);
2.适用的数据类型广泛;
3.计算较简便。
上海2008年世博会几月份
缺点:1.对适用于参数检验的资料,如用非参数检验,会损失部分信息,降低检验效率;
2.结果有一定的近似性;
3.无法处理交互作用。
参数检验
优点就是检验效率比较高,
缺点是要求条件比较多,计算较复杂。
2017年
一、四格表用什么检验?
答:
1、当n≥40,且T≥5时,近似较好,可直接用
2、当n≥40,且1≤T<5时,应用公式
3、当n<40或有T<1时,基于频数计算的
二、.......检验(好像是回答方差分析的步骤)
名解
2014年
流行病学:是指研究人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移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015年喀纳斯天气
流行病学的病因:那些能使人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数不存在时,人疾病概率就会下降。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或决定因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016年
相对危险度:又称危险度比,是指暴露组的危险度(测量指标是累计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指标。
流行病学病因:那些能使人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疾病概率就会下降。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或决定因素。
2017年
入院率偏倚:又叫Berkson偏倚。当利用医院病人作为病例和对照时,由于对照是医院的某一部分病人,而不是全部目标人的一个随机样本;又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因为病人对医院或医院对病人双方都有选择性,所以作为病例组的病例也不是全体病人的随机样本,因而难免产生偏倚,特别是因为各种疾病的入院率不同导致病例组与对照组某些特征上的系统差异。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中那些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是从健康人中以早发现、早诊断、早为目的的一系列医疗实践组成的卫生医疗服务活动,而不是人们所误解的那样只是一项简单的医学检查和对疾病做出诊断。
大题
2014年
一、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
1、观察法——(1)描述流行病学a横断面研究b监测c生态学研究
(2)分析流行病学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
2、实验法——(1)实验流行病学a临床试验b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c社区干预项目
3、数理法——(1)理论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起揭示现象、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的作用,即提出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检验或验证科研的假设;
实验流行病学则用于证实或确证假设。
二、论述流行病学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答:
流行病学主要特点:
1、体的特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中的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问题的起点,而不仅是考虑个人的患病与问题。
2、对比的特征,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中发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
4、社会心理的特征,人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发生不仅仅同人体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5、预防为主的特征,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
6、发展的特征,纵观流行病学的历史可以看出,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卫生问题,流行病学定义、任务是不断发展的,研究方法在近年内也不断完善。
流行病学主要用途:
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例如,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2、疾病的监测,例如,在天花的监测上,帮助消灭了天花;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例如,在1959年,若干地区出现的“烧热病”由长期进食生棉籽油引起
4、疾病的自然史,例如,对慢性肝炎或迁延性肝炎病人进行定期随访,研究其转归状况和规律,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恢复健康;
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例如,减少吸烟能降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率,需要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去评价。
2015年
一、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答:
1、观察法——(1)描述流行病学a横断面研究b监测c生态学研究
(2)分析流行病学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
2、实验法——(1)实验流行病学a临床试验b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c社区干预项目
3、数理法——(1)理论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起揭示现象、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的作用,即提出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检验或验证科研的假设;
实验流行病学则用于证实或确证假设。
芙蓉镇旅游景点介绍二、病因推断
答:
营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从描述性研究到分析性研究,最后是实验室研究。
2、因果推断:
(1)、关联的时序性: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Y,则必须X发生于Y之前,这在病因判断中是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
(2)、关联的强度:指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大小,常用OR或AR值来描述。在排除偏倚和
随机误差的条件下,关联强度越大,存在因果关联的可能性也越大。
(3)、关联的可重复性: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联可在不同研究背景下、不同研究者使用不用的研究方法均可获得一致的结论。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因果推断越有说服力。
(4)、关联的特异性:指某因素只能引起某种特定疾病。
(5)、剂量-反应关系:指某因素暴露的剂量、时间与某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一种阶梯曲线,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可作为支持因果关联的有力证据。
(6)、生物学合理性:指能从生物学发病机制上建立因果关联的合理性。
(7)、关联的一致性:指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与该病已知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相一致。(8)、实验证据:指用实验方法证实去除可疑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频率的下降或消失,则表明该因果关联存在终止效应,其作为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论证强度很高。
其中关联的时间顺序是必须满足的,关联的强度、关联的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及实验证据有重要意义,其他可作参考
2016年
一、传染病防治原则
答:传染病流行有“三环节两因素”,三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两因素是自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05:5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97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疾病   因素   流行病学   分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