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外切的建构_南京图书馆设计探索

阅读: 评论:0

南京图书馆其规模仅次于国家图书馆,是江苏省最大的文献宝库和信息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省级图书馆。图书馆藏书量1 200万册,固定阅览位3 000个,建筑总面积约8.5万m2,其中地上约6.5万m2,地下约2万m2。
江苏省人民政府希望将其建设成为“一座具有标志性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综合型、开放性、多功能的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举措。”为此举行了多轮国际公开竞标活动。2001年10月,由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标实施。图书馆于2007年10月正式建设开放。
南京图书馆基地位于南京城中心区大行宫,即南临城市主干道中山路,北接文化一条街的长江路,西傍太平北路,东邻新建的公共绿化型广场。图书馆地上8层,地下2层,屋顶檐高41.8m。建筑设计依据7.5m统一柱网、统一荷载、统一层高的原则,强化灵活性和适应
内化外切的建构——南京图书馆设计探索
ORGANIC CONSTNUSTION: DESIGN EXPLORATION FOR NANJING LIBRARY
高裕江/GAO Yujiang
性。内部空间采用开架阅览的方式,形成借、阅、藏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创作过程中,我们着重对建筑的城市性、场所性、生态性、艺术性和技术性进行了实践探索。
1.城市性——对周边环境的回应
大型公共建筑的城市环境性是该类建筑设计创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即设计如何合理、有机地整合好建筑内外空间形态,积极地回应该城市场所性,成为设计优劣的逻辑判断标准之一。南京图书馆设计正是将此构成一种创作之力:首先将基地东侧的近2万多m2的市民绿化休闲型广场充分融入到设计中来,积极地将其“借入”,成为图书馆的主入口空间,同时也使市民广场有了“重要依托”,从而使两者成为有机整体;其次,在纳入市民广场空间之际,图书馆自身在其主入口形成内凹的半椭圆型主入口空间,其半开敞的空间形态,则恰好成为空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筑系
收稿日期:2009-01-06
摘要:在大型图书馆的建筑创作实践中,着重关注建筑的城市性、空间场所性、生态节能措施及新技术的运用。Abstract: In practice for architectural creation of a largelibrary, the article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places of space, ecological and energy-saving measures in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关键词:南京图书馆,空间环境,形象塑造,生态节能,新技术
Key words: Nanjing library, Space environment, Imageshape, EcologY and  energy-saving, New technology
1 东立面全景
间变异、过渡,体现一种回馈市民广场的姿态,建立了有效和积极的空间同构关系;再次,在面对基地东北隔长江路的中国近代史博物馆——“中华民国总统府”旧址,设计上采用“扭转”指向的策略,即将原设计上寓意“智慧洞开”的屋盖椭圆空腔的长轴有意偏向“总统府”扭转,形成巧妙的对话和呼应关系,在“看与被看”之间架构起有意义的景观桥梁。
2.场所性——学习空间的架构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也是学习的专门场所。设计如何合理地架构起清雅、静态的学习及阅览环境,并能借助良好的外部环境景观,同时尽力避免不利的城市噪音,成为内部空间营建的重点问题。
设计针对以下几个空间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2.1图书馆共享综合大厅的组构
读者自东或西进入高3.9m的共享大厅,即能感受到东西主、次入口门厅的良好景观沟通及南北廊厅的有机对话,在此能体验大型公共空间所构筑的空间魅力,其间有曲直相融的空间格局,又有高低错位的空间形态,并有机整合了动态型及静态型的空间模式。当读者位于图书馆入口大厅南北轴线与东西轴线的交汇点往东望去,能透过东侧椭圆型曲面玻璃网架全景式地通览景观优美的新市民休闲广场;往南北望去,不仅视线通透、指向性良好,而且其周围的各功能用房一目了然,交通空间功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2.2图书馆共享廊庭空间的架构
白水洋在福建什么地方其一,面对145m×97.5m的梯形的大体量公共建筑的交通指向性要求,以及图书馆特殊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规范,设计通过“南北廊桥平台”与各组垂直交通的整合,形成“兀型”的交通体系,进而较好地解决
了大型公建通达性、指向性问题,并与各组出入口形成
有机整合。
其二,通过对廊桥空间的进一步设计深化,以及与
读者大厅半椭圆型空间的有机组合,在动态的光影时空
之中,动静区域的恰当划分,竖向空间的收放设定,空
间尺度的有度把握,以及读者的活动交织参与,廊庭共
享空间正演绎出其特有的时空性、整体性、艺术性和情
致性。
3.生态性——适宜的生态节能措施
在全球传统能源日益紧缺的状况下,如何通过设计
手段和方法,运用切合实际国情的绿建材,正是建筑
设计需要真正面对的课题,在南京图书馆设计中我们依
据这一理念作出了如下3个层面的探索:
第一层面,众所周知,建筑物在相同体积的条件下,
其外围护面积越少,其整体与外界的能量交换也就越少,
因此,建筑物在通风采光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宜
集中紧凑布置。南京图书馆设计的构思理念之一,就是
希望大型图书馆在动静分区能符合设计基本要求的同时,
将读者阅览区、活动区相对集中,这样不仅使读者在不
同区域间有紧凑、便捷的联系,而且相对需要空调的用
房能集中起来,减少外界接触面,提高使用空间气候的
稳定性,有利节能。图书馆的公共活动区在三维的空间
布局上正体现这一设计思想。在二维的平面上,图书馆
凹字型的平面将公共阅览区、读者书店、餐饮空间、学
术活动、展示、陈列及培训用房等通过“兀型”交通体迪拜酒店十星级酒店
系及其依附共享的采光廊庭和双曲读者大厅椭圆型空间
整合集中起来,在竖向空间叠加上,也遵循这一设计理
念,读者活动区从图书馆大厅以上至5层的专用研究空
间,至下的文物遗址陈列空间、学术报告厅、多功能会
议中心,即形成竖向近30m、南北近120m、东西近90m
的方形公共空间,形成有利节能的正方形空间模式。
第二层面,设计受传统西北民居覆土建筑形态模式
的启示,即是运用地下、半地下空间气候相对稳定的原
理,达到冬暖夏凉降低能耗的目的。从理论上正是运用
绿生态的地域性适宜技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生态节
能效果的一种营建模式和策略。故此,我们在设计中将
部分相对独立的学术活动、展示陈列、培训及餐饮等功
能安排在室外自然地坪标高及以下的2.4m左右标高中,
同时结合图书馆主入口大厅的适度抬高(3.9m),这种
半下沉的基座建筑形态类似于半地下建筑空间,具有相
对稳定的气候条件,减少能耗节约资源。然而,设计不
仅停留于此,而是将地下和半地下空间通过共享立体的
休息、文物陈列、展示空间同图书馆大厅双曲倾斜的椭
圆形空间,及长条形的廊庭空间连成一起,使之进行气
流交换,产生良好的“自然空调形式”,在达到相应空调
效果的状况下,减少空调运营费用。
第三层面,设计同样受江南传统民居“檐廊空间”、
凉亭及活动木窗扇模式的启示,将这一“成熟”的适宜
低技术运用到我们的设计中来。
图书馆建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性建筑,不仅是
因为特殊的功能结构关系导致出类型学的形态模式,而
是其特别的采光要求:一方面阅览区要求有足够的采光
要求,另一方面其采光既不能太直接强烈又不能照度不
足,而是要求一年四季的照度尽可能的均衡,即理想的
漫反射形式。这实际在外立面开窗形式上就要求设计成23
2 总平面3 一层平面
深出挑檐加上横竖综合外遮阳的系统,来达到其特殊的采光要求。设计正是将这种传统典型的遮阳技术与图书馆特殊的采光要求整合起来。在方案构思之初,我们运用箱型屋盖的形式,不仅在形象上能使人联想起“书柜”、“书橱”等图书馆的物化形态,而且其立面四周的大出檐(出挑达6m-10m)和东入口巨大的椭圆洞孔所构成的灰空间,承沿着江南传统建筑亭榭和檐廊的空间格局,同时在各立面开窗、遮阳的设计深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铝合金中空玻璃幕墙的纵横向结构支撑关系,以及穿孔百叶遮阳构件遮阳角与冬至日、夏至日的自然射角的综合平衡处理等,使图书馆立面采光功能性与审美性得以有机统一,进而也达到了生态节能的目的。
4.艺术性——内化外切的建筑形象塑造
作为省级大型公共图书馆其相对巨大的体量和尺度,在城市中心区的环境之中如何得以良好把握,并同时能够整合好其内在功能,以及其技术支撑体系,应是建筑设计创作的重要内容,而注定要成为城市建设中标志性工程的本图书馆形象塑造则更具设计的挑战性。然而,如何平衡和整合其相关构成要素,便成为设计创作的切入点。
在建筑形态的宏观层面上,设计构思运用“箱型形体”模式,一方面能符合大型公建其大尺度、大气整体的形象需求,另一方面又能较好满足建筑物各出入口空间及内部各类空间形态的建构之需,同时箱型屋盖通过内部廊庭空间采光的切口打开以及隐喻“智慧洞开”的椭圆型空间及洞口采光的设定,既具有自然通风采光的生态节能效果,又形成内化外切的形象特,自然地演绎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
在建筑界面的中观层面上,设计结合内在平面功能及其对采光、通风、遮阳、防噪及景观等需求分析之后,同时考虑城市传统文脉的因素,在建筑物下部界面突出“城基”的意象,以反映和展示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而在其上部,则依据不同的朝向采用不同的遮阳方式和檐口出挑深度,西立面以遮阳为主,东立面以通透纳景为主,使形式和功能得以有机整合,进而获得较丰富的立面层次感。
在建筑微观层面的材料选用和构造节点处理上,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的经济性、生态节能、功能使用要求和
文化艺术性的综合平衡。鉴于基地北侧长江路文化一条
街和中山东路民国建筑集的现实因素。石材选用浅黄
拉条花岗石,在彩及肌理上能与周围的建筑相协
调;而其精美的穿孔铝板遮阳构件与轻盈舒展的钢架铝
板饰面的檐板,体现出建筑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5.技术性——新技术的利用
5.1 屋盖特种钢结构技术
由于南京图书馆建筑功能及形式的需要,面对局部
去北京旅游费用单跨最大跨度达52.5m的钢桁架空间结构,同时又要满
足建筑的轻薄形态的美学要求,设计采用檐口变截面和
结构蒙皮处理技术(类似与飞机翼的蒙皮技术),较好地
解决了建筑形式与结构体系的矛盾,取得了预期效果。
为了满足大面积屋盖的风震安全系数的要求,结构
设计协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风洞实验室,运用实际
宿尺比例的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和论证等专项技术研
究,最终达到结构的安全性与建筑功能性、美观性的有
机统一,并在这一设计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
领先的水平。
浙江省
5.2 空间双层双曲钢网架幕墙技术
建筑设计为使图书馆达到内外空间景观的沟通和融
合的效果,在面向东侧城市市民景观休闲广场一侧,运
用了空间双层双曲的钢网架幕墙结构体系,三角形双层
双曲钢网架体系在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空间结构重点实
验室的配合支持下,设计使其杆件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
提下采取最细最少的组合形式,而跨距依据中空低辐射
玻璃最大面积极限使之达到最大,从而形成通视性良
好,形态优雅,赋有韵致的幕墙界面体系。
5.3 平顶屋面虹吸雨水整合排放技术
由于屋面轻盈、扁平的建筑美学需要,南京图书馆
近1.5万m2的屋面由常规钢筋混凝土屋面和空间钢桁架
屋面组成,屋面形式及形态复杂,设计为了达到雨水排
放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采取建筑、结构、排
水整合的策略,运用重力排水与虹吸排水复合组成的设
计方式:普通屋面先采用重力排水,然后在共享廊庭空
间部位利用虹吸排水技术,在形态上使排水管与空间钢
网架有机整合;空间钢桁架屋面部分,先在每个轴线网
格范围内形成多个重力排水区,然后通过虹吸集水口的
昆明旅游攻略二日游
收集进入虹吸排水系统,继而汇集至雨水回收处理设施
区。
5.4 消防性能化设计探索
消防性能化设计是鉴于大型、超大型建筑复杂空间
的安全疏散,在超出现有消防规范的现实情况下,基于
计算机虚拟及模拟技术,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方法,设
计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系统,具有专门应对的安全、经济、
合理的综合消防设计。南京图书馆由于功能复杂、规模
大,建筑形象要求高,在建筑功能、空间整合之下,在
设计中具有集中人流的多功能会议厅半下沉地被安排在
东侧读者大厅主入口平台之下,其480座的人员安全疏
散按现有消防规范不能满足要求,设计借助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火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力量,通过火灾发生
的机理分析和计算模拟,着重通过安全疏散口的合理布
置,防排烟的强化、应急措置,以及其他相关安全性能
提升,最终较合理地解决了这一消防安全难题,在消防
性能化设计领域作了一项有益探索。□
建设单位:江苏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京图书馆建设
指挥部
设计单位: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地点:南京市大行宫
用地面积:23 100m2
来宾人才网唯一官方总建筑面积:85 000m2
设计/竣工时间:2001.8-2007.10
方案设计:高裕江,罗明辉,钱晓倩,黄龙明,周研,刘
文军,王小江
设计主持:高裕江,李永漪
建筑:罗明辉,钱晓倩,黄龙明等
结构:侯善民,包红燕,江韩
暖通空调:张建忠,陈瑾,朱加庆
给排水:姚强,王忠明
电气:王幸强,王凌
摄影:高裕江,水镜,徐敏
45
4 二层平面5 五层平面
896 东入口椭圆形“智慧洞开”形象景观
7 东立面局部
8 西立面综合遮阳体细部
9 东南面日景
10
11
1213
10 四层廊庭空间局部景观
11 三至五层廊庭空间采光内景
12 椭圆形共享大厅局部
13 椭圆形共享大厅休息区局部景观

本文发布于:2023-07-31 11:0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989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间   设计   图书馆   建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