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阅读: 评论:0

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汤晓萍
1.C反应蛋白的发现和结构泰山攻略两日游
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研究发现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能和肺炎双球菌细胞壁上的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后证实参与反应的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之为C反应蛋白[1] 。基因位于1 号染体q23,序列上高度保守 ,C反应蛋白属于穿透素家族成员之一,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对称的环状五球体, 中间环绕一孔型结构,其凹面含有配体结合位点, 每个亚单位有 206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为23×103 [2-3]。正常状态下,分子以五聚体形式存在 ,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也可分解为单体, 从而引起某些免疫反应 ,但由于C反应蛋白 单体存在于细胞膜而非血清中, 故很难检测[4-5]。 炎症 、感染、 组织损伤时, 在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等的刺激下, 主要由肝脏生成并可在其他组织局部如神经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合成[6-7] 。
南海影视城好玩吗2.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C反应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参与多种自身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与磷脂胆碱残基具有高度亲和力 ,并且可以和多种自身配体如浆细胞脂蛋白 ,损伤细胞的细胞膜 ,小核糖体蛋白颗粒 ,调理素细胞等 或外来配体如多聚糖 、磷脂以及细菌 、真菌 、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组分相结合,与这些配体结合后 ,可以激活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8-9] ,但经典途径的激活仅限于其初级阶段 ,即产生调理素几乎不能激活晚期补体蛋白。 因此不激活膜攻击复合体的强烈促炎作用, 限制补体激活晚期炎症反应的发展及强度[10-11]。 同时 ,还能通过 因子的介导抑制补体激活替代途径。可以看出C反应蛋白一方面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 ;另一方面对补体激活后的炎症反应所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具有限制作用[10]。
此外,C反应蛋白还具有和补体相似的调理和凝集作用, 增强巨噬细胞对各种细菌和异物的吞噬功能[1,11] 。从而减少由于外来抗原暴露所带来的异常免疫反应[12], 还可诱导白介素受体的表达 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的释放并阻碍干扰素的释放, 从而发挥抗炎作用[6]。有研究结果表明C反应蛋白可以结合自身抗体, 有助于凋亡细胞的清除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13-14]。
3.C反应蛋白的的测定
传统的C反应蛋白测定方法有多种 ,如免疫沉淀法免疫浊度法、 标记免疫法等 ,其中以免疫浊度法最常用 。通常情况下 ,新生儿血清C反应<2mg/L,儿童和正常成年人血清中C反应<10mg/L[15],种族、性别 、年龄、 肥胖 、妊娠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其水平[16], 基因选择性多态性也可以影响其在健康人中的水平[17]。
4.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关于C反应蛋白的研究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C反应蛋白在感染 、心脑血管性疾病、 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外周血管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 肿瘤等多种疾病中用于指导临床诊疗。 目前在感染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4.1感染性疾病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是指示细菌感染的一项敏感而客观的指标, 细菌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以中等度至明显升高 ,阳性率可达90% 以上 ,而病毒等感染时 ,水平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因此可以C反应蛋白帮助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此外, 定
量测定脑脊液、 胸腔积液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亦可以对脑膜炎 、胸膜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不仅如此,C反应蛋白水平还与感染范围和感染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19]。各种细菌感染均可引起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20]。
4.2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为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等多
种疾病。 尽管其病因 、病理及临床表现和各不相同 ,但自身免疫性炎症在其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 ,在大多数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系统性血管炎等的活动期均可升高 ,水平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关节破坏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21-22]。然而研究发现,在系统性硬化病 皮肌炎等某些结缔组织病中, 血清C反应蛋白 水平仅轻度升高或反而不高,即使疾病处于活动期 ,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水平也并无显著升高 ,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 [23],有以下几种可能性,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已发现,C反应蛋白种类型及抗核抗体产生相关 ,生成减少 ,血浆清除加快。患者中明显高于其他疾病 ,并且在免疫复合物中可检测到 ,因此推测可能伴随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加快 ,患者体内有不同的单核
细胞激活 ,或许可以解释此炎症反应水平分离的现象 [24-27]。而中单核细胞对这两种刺激均有反应特别重要的是在疾病活动及感染时均可升高 ,但升高的水平有所不同 ,感染时升高往往非常明显 , 即使非常活动期的患者中 ,也仅轻度升高一般 。然而无论是否合并感染合并浆膜炎时却可呈现中度以上升高[28-29]。 因此,在不合并浆膜炎的患者中 ,水平对于鉴别疾病活动抑或感染有重要意义 。水平越高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越高。此外 在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的活动期 ,血浆C反应蛋白也可以升高 。文献报道还与结缔组织病中动脉粥样硬化 、骨质疏松等多种并发症相关。
4.3心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 随着对心血管事件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慢性炎症在其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0-31]。 动脉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是脂质核和纤维帽,并有大量的炎性细胞, 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等浸润 。这些炎性细胞往往因心脏缺血被激活 ,使斑块因稳定性受到破坏而破裂 ,大量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释放 ,刺激肝脏产生。 因此, 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并预测斑块破裂的可能性, 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往往明显升高 。如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
可以急剧上升并达到高水平,与冠状动脉梗阻程度, 冠心病终末事件的发生及预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等均有显著相关性[32-36]。 目前, 已经成为健康人及冠脉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因子之一, 也是监测疾病效果的指标之一,很多人在没有任何心肌细胞坏死指征时 ,已经处在心肌局部缺血事件的高度危险中[37-40]。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报道了C反应蛋白的微量变化对心血管事件的有力预报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证明,在正常人C反应蛋白水平与之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40-42]。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判断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的新标准,C反应蛋白是中国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测因子,如何降低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呢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的水平,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死亡率, 延长生存期 ,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 ,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水平[43-46]。          此外 降低体重等亦可有助于降低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一样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
此外C反应蛋白的测定还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 妇科、 产科、 外科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与过程。 对于临床中协助疾病诊断 ,判断病情及指导发挥重大作用。 但应注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 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适时合理的
应用该指标来指导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英,陈崇基.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01)
[2] 杨杰英.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淮海医药. 2006(01)
[3] 刘宁红,宋立晶,马丽娟.  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临床意义[J]. 宁夏医学杂志. 2010(11)
[4] 吴瑞杰,高峰燕.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11)
[5] 贾勤.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CRP水平与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0(01)
[6] 宋少荣,陈剑雄,屠洪.  冠心病患者血清oxLDL-Ab与hs-CRP分析的临床意义[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7(04)
[7] 刘大勇.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09)
[8] 罗桂芹,杨艳,谢忠敏.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5)
[9] 杨立明,赵宝春.  不同类型炎症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与冠心病的关系[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03)
[10] 邓荷萍,王朝晖,董继华.  人巨细胞病毒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广东省内游有哪些好玩的地方[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1(02)
[11] 彭慧萍,庾永基,肖彩宏.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
[12] 薛立新,王慧俐,任刚,冯莉,王雅萍.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6)
[13] 程庆荣,李结华,唐海沁.  高龄冠心病患者脑钠肽、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23)
[14] 金明林,李丹妮,黎明新.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分析[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1(04)
[15] 廖洪.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关系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24)
[16] 朱时法,刘彩玲.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24)
[17] 李绪飞,丁树红.  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4)
[18] 初开秋,张少燕,杨爱华,任立晟,谭丽娟.  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1)
[19] 方毅 陈家林.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
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之间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四川自贡最新疫情] 方毅,陈家林.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01)
湘西凤凰古城简介[21] 李卓成,刘远智,王莹,屠洪,陈剑雄,李延武.  AMI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1(03)
[22] 陈剑雄,彭紫元,张琼丽,李延武,屠洪,李卓成.  血浆NT-proBNP和Big ET-1在冠心病的代谢变化及其临床价值[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1(03)
[23内蒙古满洲里市属于哪个市] 周炯峰,陈怡粤,宋志红,李晔晔,刘德红,杨俊芬.  ACEI/ARB对AF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 热带医学杂志. 2011(08)
[24] 池晓霞,陈剑雄,屠洪.  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早期肾损害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09(03)
[25] 池晓霞,陈剑雄,屠洪.  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热带医学
杂志. 2009(07)

本文发布于:2023-08-03 16:4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013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应   蛋白   疾病   水平   患者   感染   血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