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 3.3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

阅读: 评论:0

第三章 第三节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一、选择题
1.北魏农业生产日益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
A.均田制的推行    B.吏治的改善
C.人民负担的调整    D.迁都洛阳
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限定语“主要原因”,二是注意其他选项与题的关系。
答案:A
2.“6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得益于(  )
①均田制的推行 ②俸禄制的实行 ③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④北魏时期犁和牛
耕的广泛使用
今日北京地铁封站通知⑤北魏时期新耕作技术的推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解析:材料反映出6世纪初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所列选项全部符合题意。
答案:A
3.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解析:B、C两项不符合史实,比较A、D两项,D项是A项的组成部分之一。
答案:A
4.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史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
C.迁都洛阳是正确的
D.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
解析:材料中“百国千城”“商胡贩客”均表明了此时洛阳的“国际性”。
答案:D
5.下列因素中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民族融合    B.社会矛盾激化
C.北方的分裂与统一     D.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解析:注意题干中“互为因果关系”这一关键词。孝文帝改革是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结果,反过来,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一些措施,又加速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B、C两项只是原因,D项只是结果。
答案:A
6.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改革的实质是不同阶层之间利益的调整,因而改革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答案:A
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
解析:D项应是描写汉族女子受到了鲜卑族文化的影响。A、B、C三项均是民族融合的表
现。
答案:D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沈阳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解析:曼施坦因两场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最主要的是促进社会制度的变化即政权的封建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魏孝文迁洛》
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政策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解析:第(1)问,先分析四则材料所属派别,然后回答其他举措。第(2)问,根据材料“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得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对观点进行评价即可。乌镇景区内酒店哪个好
答案:(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举措:颁行均田制、俸禄制,革除旧俗等。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政策。评价:该观点错误,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措施无关,北魏的衰落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
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公元494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祖纪下》
材料二 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治国当用什么人?”杜弼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人。”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文化的熏陶,被认为是得了“汉家性质”,几乎被废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大杀汉族官吏,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渐流行。
(北周奠基人)宇文泰是鲜卑人,重用汉人苏绰制定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加
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宇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令在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受了汉文化优秀部分,最值得称道的是释放奴婢……基本上解决了魏晋以来残存的奴隶制问题。
北齐和北周,东西相对,以黄河为界。先时,河西的周人唯恐齐人乘河向西,整个冬季,守河将士天天去椎冰,年年如此。后来,周人渐强不再椎冰,轮到河东的齐国将士开始椎冰,防备周人东渡。
——摘编自郭伯南《新编中国史话》
(1)依据材料一,指出“高祖”采取的治国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给予简要评析。
(2)北齐与北周的统治政策有何不同?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四川自驾游游景点大全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回答,评析时要从对鲜卑和其他民族等方面综合考虑。第(2)问,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北周重用汉人,采用汉族先进制度;根据材料“被杀汉族官吏的家属发往北边,妇女罚作官奴婢”“最明显的表现是释放奴婢”总结出北齐以汉人为奴,北周释放奴婢。结果根据材料和史实可以得出。
启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措施:实行政策(或改革鲜卑旧俗,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评析:孝文帝这些举措主观上是为了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鲜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了民族融合。厦门鼓浪屿天气预报15天查询
(2)不同: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北周重用汉人,采用汉族先进制度;北齐以汉人为奴,北周释放奴婢。影响:北齐由强转弱,北周由弱转强,最终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启示:落后的民族最终会被先进的民族文化征服。(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文发布于:2023-08-04 05:34: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018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洛阳   材料   改革   鲜卑   北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