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简介

阅读: 评论:0

涪江简介
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九寨沟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涪江南流经平武县江油市西南部,绵阳市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市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市市区汇入嘉陵江。全长700千米,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涪江还是长江的二级支流,流域宽广。
涪江流域内山区占379%,丘陵占569%,平坝占5.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众多的支流呈下对称状分布;右岸就有8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而在左岸支流却较少且短。
内河交通枢纽
  绵阳涪江自古来就是川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无论在通航或是在农业灌溉方面,它都发挥着极其
绵阳涪江3
重要的作用。涪江自平武至合川全年通航(部分通航),通航里程552千米。但近几十年来,由于河道淤塞严重,自三台以上极少通航。近几年,绵阳遂宁等地政府已经开始着手
考虑对涪江河道的改造工程,相信有一天,涪江河上又会重现白帆点点,为川西北地区的水上运输做出卓越贡献。  
水利工程
  由于涪江发源于雪山,水量充足,长期以来,一直为沿河流域内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源。为了进一步发挥涪江的作用,扩大涪江的灌溉面积,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建设了惠泽千年的“武都引水工程”。
    武都引水工程(以下简称武引工程)是四川省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城乡供水、环保、水产养殖、旅游以及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多项功能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项目,是川东北部地区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曾被同志欣然誉为“第二个都江堰”,被国务院列为《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中重要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项目。  
绵阳涪江2
武引工程按规划分二期进行,总投资100亿元。一期工程建设涪梓灌区,灌溉面积8.47,总投资18.88亿元(其中使用世行贷款6700万美元),1988年正式复工修建,20005月配套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并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已实现灌溉面积6.67万平方千米,累计工业供水150多亿立方米,川藏318路线图农业供水20多亿立方米,在连续几年的旱灾,特别是在2000年和2001年罕见的春夏旱灾中,为灌区抗旱夺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武引工程二期工程已经开工。正在进行的是二期枢纽工程武都水库,该工程于200411月正式开工,预计2009年建成,预算投资55亿元。  
周边环境
  涪江横穿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城、西部硅谷的四川省绵阳市。国家本科院校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洢水而立,书香悠远。
江名的起源
  涪江这名字与县名有关。今天的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古代巴蜀以嘉陵江为界,
蜀为内,巴为外,所以涪江又称内水或内江。涪江流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四川开发较早的地区。雄踞川北的重镇绵阳位于阴平、金牛两条古道的会合之处,西北倚龙门山、摩天岭,东北临剑门山,据两山之险要,扼百川之要冲,自古为囤粮驻兵的重地。自汉、晋以来,涪县(绵阳)就是涪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涪江也因此得名。  
涪江发源地
三明市  涪江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麓。涪江从西北向东南由川西北高山区进入盆地丘陵区: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遂宁、潼南,至合川县钓鱼城下汇入嘉陵江,成为嘉凌江右岸最大支流,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最高处为源头雪宝顶,海拔高程5588米。最低处为合川河口,海拔高程约200米。域内包括23个县(区、市),耕地面积1300万亩,居住着汉、藏、回等民族,人口1200余万。流域内支流众多,或由高山峻岭之中奔驰而下,或由丘间河谷缓缓汇入,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就有火烧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梓潼江、妻江、蓬溪河(芝溪)、安居河(琼江)、小安溪等9条。
涪江上游
上游流经区域
  涪江干流在江油中坝镇涪江大桥以上为上游,上游河长254公里,流域面积5930平方公里。涪江源头松潘县黄龙至平武一带,地处川西北高山区,两岸层峦迭峰,绝壁对峙,河谷宽多在100米以内,在悬崖绝壁的挟持下,狭窄的河谷多呈“V”型或“U”形,江中乱石纵横,江水迂回跌宕,江面宽大多不足30米,河床陡峻,平均比降15‰以上。平武以下为高、中山过渡区至盆周低山带。涪江由平武县城龙安镇西南流过,两岸山势渐低,河流穿行于山间小盆地与山岭之间,时而两山对峙,呼之欲应,时而河谷开阔,人稠物丰。河谷宽一般在100250米之间,间有300米以上宽度的河谷,枯水期江面宽30100米,江中滩多流急,河床平均比降63‰。平武至江油中坝有险滩50多处,滩口处水深一般04米左右,槽宽多数不足10米,江中可漂运竹木,偶有农用木船作短途运输。  
上游物产分布
  上游山区属于农作区,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龙门山摩天岭的原始森林连绵无际;平武一带乔木、灌木丛从山脚延伸到山腰,拖绿曳翠,森林茂密,植被较好。这一地区有大熊描、苏门羚、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在主要支流火溪河源头,19659月经
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总面积330平方公里的王朗自然保护区。上游地区上特产众多,如平武县是全国木耳和省内核桃生产基地县,历史上的传统产品茶叶,近几年也有所发展。此外,还盛产桐油、生漆及虫草、川贝、天麻、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矿产资源也较丰富,有煤、铁、铜、锰、金等矿藏。
上游水利建设
  水量丰沛,每年平均径流总量48.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45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干瓦,至今开发利用率仍很低。江油以上的水资源开发,除现复工兴建的武都引水工程外,尚无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程度还仅限于沿江筑堰开渠,就近灌溉河谷地带田土及建小型电站。平武县境内长157公里的涪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火溪河、平通河,现有宝泉景区导览图500余处渠堰,引水总量1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不足3万亩;至1989沙坡头天气年南坝电站建成,江油以上涪江干、支流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仅112万千瓦(包括户办微型电站)。涪江上游水资源开发,还远远不能满足上游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的要求。
涪江中游
中游流经区域
涪江以江油至遂宁段为中游,江段长237公里,平均比均1‰,遂宁以上流域面积约27000平方公里。涪江中游段流经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遂宁等市、县。域内包括低山、深丘、中丘、低丘、河谷平原等多种地貌,以中、低丘为主,域内高程700300米。丘陵区多浑圆丘顶,成串珠状分布,间有台状、方山状丘原,相对高差一般在100米以下。涪江中游河道迁迥曲折,水流平缓,江面宽200500米,江中漫滩发育,多沙洲、支濠,汛期河床变化大。江油至遂宁有滩140余处,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槽宽810米,可通行小型机动船及30吨级以下木船。沿江一带河谷开阔,谷宽一般28公里,最宽处遂宁妻口河谷,宽达10公里。河流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阶台地小平原,地面一般高出江面510米。
中游物产分布
涪江中游人稠物丰,早在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有小麦、红苕、玉米、棉花、油菜、甘蔗、花生等。农业生产人平粮食占有量高出全省平均数10%以上;棉花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以上,是四川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涪江中下游也是全省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1987年产蚕茧近3中国旅游城市推荐8千吨,占全省总量
的三分之一强;三台县的产茧量达到4848吨,居全省第一。同时中游地区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果有闻名省内外的柑桔、苹果、药材有白芷、麦冬、半夏、香附子、畅销各地,尤以遂宁特产白芷为著。  
涪江中游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交通发达。勾通南北的重要铁路--宝成线,横贯绵阳、江油,绵阳以下除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水运外,还有沿江而下的国道公路直达下游潼南、江津。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的轻、重工业体系。江油市是四川省钢铁、水泥等建材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绵阳市是新兴的电子工业城,遂宁市是闻名全省的纺织城。  
中游水利建设
涪江中游是省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好的地区之一,两岸平原台地的农田灌溉,基本上已得到引水渠堰或机械提灌的保证。有400多年历史的绵阳惠泽埝、三台永成堰,经过多次扩建整治,有效灌溉面积已分别从建国前的11万亩和4万多亩,增加到现在的7万亩和9万多亩。射洪县于70年代后期在涪江右岸建成前锋渠,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现已受益。水能资源开发也比较早,1944年即在三台涪江干流柳林滩,修建了省内主要江河上的第一座引水式电站。中游现已建成永安、东风、螺丝池、红江、龙风等水电站。
涪江下游
下游流经区域  
涪江遂宁以下至合川河口为下游,下游江段长179公里,平均比降05‰。涪江下游段流经潼南、铜梁直至合川。域内以中、低丘丘陵地貌为主,至台川后受华莹山、歌乐山影响,间有岭伏深丘、低山带,海拔高程600200米。下游河谷宽阔,沿江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二阶台地平坝,地面高出江面820米,合川境内台地高出水面在20米以上。下游河道河曲发育,滩沱相间,多沙洲、支濠。下游有滩80余处,以合川境内刮骨、青竹偏二滩落差最大,均在15米以上,水流湍急、行船困难,是涪江下游有名的险滩。下游航道河槽水深在08米左右,槽宽一般1015米,可通行5070吨以下机动船和木船。
下游物产分布 
涪江大桥
涪江下游土地开垦率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严重。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
油菜、甘蔗为主,土特产有桐油、棕片、茶叶、水果等;中药材有川芎、杜仲、生地、白芷、苡仁等,下游又是历史上有名的蚕桑养植区,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横跨遂宁、蓬溪、潼南等地,方圆120公里的磨溪气田,是四川新探明的第三大型气田,现正在开发中,预计在1993年可全部建成投产,年产气将达到数亿立方米:工业有机械制造、农业机械、纺织、蚕丝及食品加工等。  
下游水利建设
涪江下游水利、水能资源丰富,年过境水量100多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仅潼南、合川两县即达30万干瓦。涪江下游河道大多曲折于U型河谷之中,洪枯水位变幅较大,冲积阶地一般高出水面20米左右。  
涪江流域的气候
  涪江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47度(平武)~182度(合川)之间。域内气候温和、湿度大、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除上游山区外,无霜期一般在300天左右,是四川省主要农业生产区之一。流域内雨量丰沛,但时空差异较大,上
游平武、北川、安县、江油处于龙门山、鹿头山暴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200毫米,北川、安县达1400毫米以上,下游合川、潼南、铜梁每年平均年降水量也可达1100毫米,但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中江、盐亭、射洪、三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800余毫米。年降水量不但空间差异大,年际问变化也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少水年之比一般为17,个别地方达到3以上,降水量年内分配也很不均,每年68月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50%以上,12月至次年5月则不足年度的20%。涪江流域的气候特点,大致可分为上游亚热带寒湿润山区气候、中游亚热带偏干湿润丘陵区气候与下游亚热带湿润性丘陵区气候。受不同区域气候特点与下垫层的影响。使涪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形成春旱、夏旱为主过渡到伏旱的分布模式。据历史记载,从1648年到1949年的301年问,有27年发生大旱,平均11年发生一次严重旱灾。特别是中、下游丘陵区,狭窄的流域特性,极度的土地垦殖,使覆盖率低、缺乏水土涵养自我调节能力,以致干旱年年发生。春旱连夏早、夏旱接伏旱的严重旱灾也倾频出现,是历史上著名的川中老旱区。

本文发布于:2023-08-05 14:2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02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涪江   流域   工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