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阅读: 评论:0

第28卷 第1期2009年3月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 OURNA L  O F  EAST  CH I NA  I N ST I TUTE  O F  TEC HNOLOGY V o l  28 N o  1
M ar .2009
收稿日期:2008 08 25
作者简介:花国红(1969 ),女,江西九江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质
遗迹景观评价与规划研究。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花国红
1,3
, 田明中1, 李明路
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北京100812;3.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100050)
摘 要:庐山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学价值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闻名于世,先后被评为中国唯一的 世界文化景观!、首批 世界地质公园!和 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是一座文化名山、生态名山、科学名山。科学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庐山的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于进一步打造庐山生态旅游品牌,扩大庐山的国际知名度,特别是促进庐山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地质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庐山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3512(2009)01 0029 04
三明市地图1 概述
庐山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分界处的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界于北纬29∀26#~29∀41#、东经115∀52#~116∀08#之间。北部边界距长江仅4km ,东临
鄱阳湖的西部边缘,大江(长江)、大湖(鄱阳湖)、名山(庐山)融为一体,地理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庐山山体呈长椭圆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长约29km,宽约16km ,总面积约302k m 2
,庐山的最高峰  大汉阳峰,海拔1483.6m [1]
。庐山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生态环境、多样的科学景观于一体,复合地貌景观、变幻的自然气候现象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形成了庐山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之美景。自然美加上人类的创造,使庐山成为人与自然极为和谐的 天人合一!的佳作。1.1 世界文化景观
庐山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的代表,庐山文化不仅与传统的中国文化一脉相承,而且与西方文化合璧交融,赢得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会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1996年12月7
日,庐山以 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2 世界地质公园
庐山别具一格的地质地貌景观、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特别是第四纪冰川遗迹现象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关注。这种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互相叠加而成的复合地貌景观,孕育了奇特而丰富的生态环境,实为罕见,不但有着重要的地学科学意义,而且还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观光旅游价值
清远漂流黄腾峡好还是古龙峡好[2]
。2004年2月13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批准庐山为首批 世界地质公园!。1.3 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
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决定庐山生态特征的主导因素,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划分为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庐山垂直带谱就是在这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庐山海拔不超过1500m,相对高度只有1400m 左右,生态自下而上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灌木林,是研究我国生态环境和植被的重要地区。
虽然庐山开发较早,但半个世纪来由于严禁乱砍滥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被作为重点生态保护地区,保留了很多的珍贵和稀有的乡土树种,林下的灌木、藤木及草本植物都得到了保存。同时由于禁止污水排入各类水体,水体生态也得到了保护,相应的各种动物也有了良好的栖息与繁殖的场所。庐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庐山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
障。整个庐山万木森森,气候湿润凉爽,蓄积了大量的地下水,瀑布清泉长流,蜂飞蝶舞,鸟鸣幽谷,因此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和普及生态科学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休闲场所。2005年5月庐山被评为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
2 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
2.1 有利于保护丰富、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及自
然景观
庐山不仅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说的诞生地,而且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岩石在庐山一同出露,这是其他地方少见的。庐山还是中国东部第四纪中纬度山区海洋性山麓冰川地质遗迹最典型最发育的地区,冰蚀地貌各类齐全而配套,冰斗、角峰、刃脊、U形谷、悬谷、冰窖遗迹,尚可辨认,冰川运作学证据较为充分,冰溜面、冰川擦痕、冰川条痕石、表皮构造、漂砾远扬现象较普遍。冰川堆碛地貌之侧碛垄、终碛垄较为发育,冰碛物较为典型,常见冰碛物与冰水沉积物互相混杂。
庐山的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特征与阿尔卑斯地区的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特征可对比性较强,但又有一定的差别,对于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国际对比意义[3]。尤其是对认识更新世中国东部及青藏高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化规律极为重要。
庐山通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和整合,丰富了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揭示了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在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方针的指导下,使重要的地质遗迹等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2.2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地质公园属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式。地质遗迹通过一定的物质、现象、形迹、形态或景观等形式反映地壳或地表演化,是地质历史和地质环境变迁的见证,所记录的地质信息和反映的地质现象在一定的区域内是特有或独有的,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意味着永远失去,造成无法挽回和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旅游活动、工程活动等各种人为因素对珍贵的地质遗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地质公园的建立,将使得以上问题得以缓解。
庐山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之一,庐山的生物种类多,植物和昆虫都在2000种以上。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45种,其中列为一级保护的11种,列入二级保护的34种。此外,兽类中有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9种属省级重点保护,两栖类有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4种属省级重点保护;爬行类有9种省级重点保护。
这些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中,有的便是濒危物种。如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果树(Emm enopterys henr y i),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植标稀少;又如鹅掌楸(Lir ildendron ch i n ense),也属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被称为活化石!;被列为一级保护的豹(Panthera par dus)、云豹(N eofe lis nebu losa),已极稀有;鸟类有黑卷尾(Picrur us m acrocercus)、红尾伯劳(Lanc i u s crista tus)等9种,在庐山已稀有[4]。
野生植物和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人类预测自身生存环境变化的指示物。庐山地质公园内这些受保护或濒危物种,极具重要性,也是庐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标志,已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丰富的物种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多样性主要研究基地,也是众多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都曾先后来庐山从事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地壳发展史、地壳运动性质、古地理环境变迁、生物多样性的保存、植物分类学、植物化学、药物学、候鸟、自然保护、高山花卉、云雾微观物理、山地气候与健康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例如庐山植物园每年有20~30所大专院校的学生来实习。它还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被同济医科大学定为教育基地,被华中农业大学生物专业点定为教学实习基地。
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门票多少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已逐步使当地政府和居民认识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自觉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一个爱护地质遗迹、爱护地质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正在形成。居民们自觉起来保护林木和地质遗迹,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乱伐乱采,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已经蔚然成风。这些积极的因素,对于增加新景区,扩大老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也十分有意义。
30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2.3 有利于扩大国际知名度
中国是积极参与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计划!的国家之一,从地质遗迹保护到地质公园建立一直与UNESCO密切合作,走在了世界前列。2002年,UNESCO副干事长和地学部主任在巴黎I G CP执行局会议听完中国代表团关于中国地质公园情况的介绍后评价说:中国对地质公园工作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我国UNESCO常驻团大使张学忠说:这是我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贡献。!原对地质公园建立持异议或有怀疑的与会委员都被中国地质公园建立及其产生积极效果所折服。他们称赞道: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途径。!
地质公园的建立,是庐山继世界文化景观!之后的又一块世界级金牌,进一步提高了在世界的美誉度。庐山社会各界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地质遗迹,优化地质环境,推进科学普及,提高旅游科学知识含量,同时也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是实现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2.4 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旅游产品。有了地质遗迹作载体,有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作依托,地方政府把地学旅游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减轻了地方财政保护地质遗迹开支的负担,提高了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
1895年,牯岭开辟后,庐山成为避暑胜地,中外游人纷纷前来休闲观光,并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新中国成立后,庐山成为疗(休)养胜地,旅游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约占庐山国民经济总收入的90%以上。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旅游人数持续增长,2002年旅游人数达到127 5万人次。
庐山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后,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要求,庐山已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科普的基地。在地质公园的建设中,对景点解说词的编写、说明牌制定、旅游路线安排、导游资料的编印、导游人员的培训以及博物馆的陈设等大都增添了地球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减少解说词中想象和传说的彩,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庐山现已完成导游词、说明牌、旅游路线设置、景点开发的科学内容补充,特别是以地学知识为主要陈设内容的博物馆的建设,从而使庐山地质公园成为众性科普活动的基地。同时地质公园的建设也极大地推动了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庐山的各项经济指标稳步上升。2005年庐山生产总值达到4亿元,来庐山旅游的总人数达到150万人,其中入境游客4.5万人天次。园门收入1.3亿元,旅游总收入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25亿元。2006年1 9月,游客较2005年同期增长10.23%;园门收入较2005年同期增长9 74%;财政预算总收入同比增长29 5%[5]。
3 强化管理,严格保护,实现旅游资源的可
持续发展
3.1 科学规划,珍贵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为了保持庐山的自然风貌,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庐山制定了风景旅游资源专项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划定了核心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划出了核心保护区图与分级保护区图,在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6]。同时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严格保护其原真性。对庐山的文物古迹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对近代建筑实行分区分级保护。在庐山牯岭地区,按近代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现状,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在集中地东谷,实行整体保护,对东谷地区的环境、道路、公园等全面进行保护,使历史风貌得以保存。目前庐山的600余幢近代别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建立了监管信息中心,对整个风景区的建设进行监控,制止了多处违章建设和开山采石活动。
3.2 优化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只有加强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保障,也才能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云居山真如禅寺为了优化生态环境,庐山运行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连续2年通过I 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审核,成为全国国家级风景区唯一通过I 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审核的风景区。从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出发,全面实施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蓝天工程,居民取暖推行以电代煤与以电
31
第1期花国红等: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代油,对机动车尾气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出租车数量。同时,建设游览步行道,倡导步行。实施以防治水污染为重点的碧水工程,通过源头控制、总量控制、末端治理等管理措施,改善和保护水体环境质量。实施以控制噪声为重点的宁静工程和以改善环境卫生面貌为重点的洁净工程,这使庐山在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3.3 优质的服务,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旅游区的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文明的、特的、温馨的、人性化的、诚信的服务,实现游客与旅游区的友好融洽。
河南新乡有哪些旅游景点庐山世界地质公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质遗迹,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带动了地方经济效益。真正把建立地质公园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当地众的生活水平,进而让当地居民自觉参与到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形成保护 开发 保护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的目的。
地质公园建立的意义在庐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旅游收入的增加,庐山在加强资源保护、风景区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投入的资金不断加大,这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促进了旅游经济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国权,苏茂,方淳.庐山旅游全书[M].南昌:江西美术
出版社,2004:29 31.
[2]郑翔.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赵
逊,姜建军,董树文,等.第二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 5.
[3]马长信,项新葵.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庐山[M].北
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17 35.
[4]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综合报告  庐山[R].国土资源
部.2003:10 26.凯里
[5]花国红,李明路,刘平.从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论地质公
园建立的意义[M]//赵逊,姜建军,董树文,等.第一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349 352.
[6]田娇荣.建一流世界地质公园促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M]//赵逊,姜建军,董树文,等.第一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282 286.
Exploration on Sustai nable Develop m ent Strategy for UNES CO
Lushan G l obal G eopark T ouris m
HUA Guo hong1,3, T I A N M i n g zhong1, L IM ing lu2
(1.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B eijing100083,Ch i n a;2.Depart m ent o f G eological Environm ent of M inistry o f Land and R esources,B eijing100812,China;3.B eiji n g M useum of N aturalH istory,B eijing100050,China)
Abstrac:t Lushan M ountain is fa m ous all over the w orld fo r its l o ng standi n g h istorical cu lture,un i q ue geo log ical val u e,and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 iron m en.t Successfu lly,it w as a w ar ded the laurel W o rl d Cu ltura l Sigh t!, w hich is exc l u si v e in Ch i n a,and w as i n vo l v ed i n to the first group of G lobal Geoparks!,and UN outstanding eco touris m areas!.It is kno wn as a fa m ous culturalm oun tain,a fa m ous eco log icalm ountain,and a fa m ous sci entific m ounta i n.To scientifica ll y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m anage the i m 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 i ca l env ironm ent o f Lushan M ountain is g reatl y and realistica lly m eaning f u l for further creating the eco touris m brand of Lushan M ounta i n,extend i n g the i n ter national a w areness of Lushan M ounta i n,and espec iall y pro m oting t h e susta i n able developm ent o f touris m econo m y o f LushanM ountai n.
Key W ords:geological park;ecolog ical env iron m en;t protec;t Lushan
32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本文发布于:2023-08-07 06:2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04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庐山   保护   地质   地质公园   旅游   遗迹   发展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