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景区介绍

阅读: 评论:0

南京中山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著名景点孙中山纪念馆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
建筑布局:为迎孙中山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名“中山路”(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中山门宁夏旅游攻略景点,陵园路常州旅游景点排名前十[2]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岩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九寨沟景点导游词讲解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象征苍天,青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汉民和吴稚晖)。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中山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孙中山
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的鎏金大字。字为颜体。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主、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大理石雕刻,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殿堂四周有反映孙中山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尧山漂流哪个最刺激》,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
    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顶部用彩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四川卧龙旅游攻略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孙中山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的琉璃瓦,青象征青天,也符合的颜——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
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陵区建筑简介
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 20.8米,顶上盖绿琉璃瓦,屋脊为黄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 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
中山书院:94年11月建成,主要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书院是二层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重檐飞角,红柱白墙绿瓦。一楼正中安置中山先生半身像。西厅分类陈列各种版本的孙中山著作、孙中山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山陵文史书刊等,壁上悬有孙中山各个时代的大型照片;东厅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书画精品。二楼为会议接待厅,并播放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演讲录音。书院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四周辅以草坪,植有桂花、茶花、梅花、龙柏、广玉兰、雪松等各类植物,环境清静、幽雅。
流徽榭:流徽榭,又名水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捐资修建。它三面临水,一面傍陆,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琉璃瓦,红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门,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乐台
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建于1932年冬,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款建造,造价1.1万元,由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流徽榭的所有屋架、地面、梁、柱、栏杆等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构筑,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平面呈长方形,长13米,宽9米,四周围有约一米高的蓝栏杆;卷棚顶,上覆白琉璃瓦;立柱表面均为蓝;檐椽施以白漆蓝纹;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绘;地面镶嵌红八角形小瓷砖。“流徽榭”三个楷书大字,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藏经楼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十六讲,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美龄宫
香蕉猫咪福利免费观看
美龄宫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1984年起,这座富丽堂皇,典雅秀美的别墅正式对外开放,并称为“美龄宫”,成为中山陵附近的一处著名景点。
景区荣誉
中山陵园景区每年吸引着500多万中外游客观光揽胜。风景区先后获得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世界文化遗产地等多项荣誉。

本文发布于:2023-08-13 02:5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08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先生   建筑   大理石   中山   祭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