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简介:NO.09黄山市

阅读: 评论:0

安徽省简介:NO.09黄⼭市
黄⼭,简称徽或黄,安徽省地级市,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台、青阳、东⾄县毗邻。1987年废除徽州建制,以境内⼭岳“黄⼭”之名设⽴地级市。
黄⼭市地处皖南⼭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地形以⼭地为主,境内最⾼峰莲花峰海拔1860⽶;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候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
黄⼭古称徽州,既是徽商故⾥,⼜是徽⽂化的重要发祥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徽剧是京剧的前⾝,徽菜是中国⼋⼤菜系之⼀。黄⼭市境内的黄⼭为世界⾃然与⽂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化遗产。
城市象征
市树
黄⼭松:松科常绿乔⽊。我市海拔700⽶以上普遍分布,悬崖峭壁处亦能⽣长。黄⼭迎客松等奇松即系此种。适于凉润的中海拔以上⼭地⽣长。
市花
黄⼭杜鹃:⼜名安徽杜鹃,杜鹃花科常绿灌⽊,产黄⼭清凉峰、牯⽜降、六股尖等海拔1400⽶以上地带。花粉红、⽩等⾊。
市鸟
红嘴相思鸟:⼩型鸣禽,雀形⽬画眉科,俗名红嘴⽟,属安徽省⼀级保护动物。⽣活在平原⾄海拔2000⽶的⼭地,常栖居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混交林的灌丛或⽵林中,很少在林缘活动。属杂⾷性鸟。叫声响亮、悦⽿、欢快,有如为神仙做仪仗先导,故本地⼭民称之为⼭乐鸟或⼋⾳鸟。
民风民俗
徽州婚嫁
旧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母之命,媒妁之⾔。⼀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聘、请期、搬⾏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般为年长⼥性,称“媒婆”。⾏聘俗称“送担”,⼥⽅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选定结婚⽇期通知⼥⽅,称“请期”。请期后搬⾏嫁。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
重阳庙会
重阳庙会是屯溪近郊的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3天,农历九⽉初九为正⽇。这天,四乡⼋镇的善男信⼥成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并带来各种农副产品和⼿⼯业产品进⾏交易。庙会期间,搭台唱戏,从⽇落唱到⽇出,通宵达旦,煞是热闹。建国后,庙会成为地道的农副产品和⼿⼯业品的交易会。
上九庙会
农历正⽉初九⽇为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殉难⽇,徽州区岩寺镇每年于此⽇举⾏庙会纪念,俗称“上九会”。会期三天,初⼋⽇开始,初⼗⽇结束。庙会期间,举⾏游神、祭神活动,搭台唱戏,各地商贩亦前来赶会,摆设摊点,各种农副⼟特产品和农具、⽇⽤百货应有尽有。现“上九会”已失去原来纪念张巡、许远的意义,取消了游神活动,成为⼀年⼀度的物资交流会。
抛绣球
抛绣球是黟县西递村举办的⼀项民俗旅游活动。该村的清代民居“⼤夫第”,在临街的⼀⾯,悬空挑出⼀座⼩巧玲珑、古朴典雅的“绣楼”。这本是原房主、朝列⼤夫胡⽂照给夫⼈、⼩们歇凉观景⽤的。如今⼈们把它作为抛彩球的绣楼,则别有⼀番清代⼩说中的“抛彩球择婿”,⽽且给游客⼀个“喜兆”,中彩球的游客,将会幸运长驻,万事如意。
舒城县属于哪个市
⽬莲戏
⽬莲戏为徽州⼀古⽼剧种,流传于黄⼭市各地及邻县,尤其盛⾏于祁门、⽯台⼀带。该戏剧本《⽬莲救母劝善戏⽂》,为明代祁门⼈郑之珍编撰⽽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写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地狱,其⼦傅罗⼘救母⼼切,遍历地狱⼗殿,终于母⼦团圆。旧时每逢夏历闰⽉之年,徽州民间多演此戏,以求驱邪避灾。
抬阁
抬阁是流⾏于休宁、屯溪的⼀种民间游艺,⼜称“抬⾓”。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童装扮成⼀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名彪形⼤汉抬着。抬阁的四周⽤纸扎成龙、凤、鹤、祥云、⽔花等彩灯,巡游时彩灯内点燃蜡烛,映照着服装鲜艳的⼉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阁上的⼈物不唱不做,但配上⿎乐开路、锣钹断后,热闹⾮凡。今屯溪隆⾩还经常组织抬阁队上街,近年创作了《戴震还乡》,以纪念⼀代宗师。
叠罗汉
叠罗汉为流⾏于歙县叶村的⼀种民间游艺。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膊光膀,⾯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举⾏祭台仪式,焚纸烧⾹、罗汉扫堂,然后从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拜观⾳、斜⾓旗、仙⼈桥、⽯猴出⼭、六柱牌坊、凉⼼⽔阁、⽔帘洞、刘海戏⾦蟾等造型。表演时先易后难,特别是⽔帘洞中演员的筋⽃及六柱牌坊20余位演员叠成的六层造型,最为精彩。
跳钟馗
跳钟馗是⼀种民间舞蹈,⼜称“嬉钟馗”,流⾏于今徽州区岩寺镇、歙县朱家村⼀带。据说明万历年间
就有此习俗。每年端午节,这些地区都要“嬉钟馗”,以求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古时“嬉钟馗”是以⽊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近年来,歙县郑村镇的堨⽥村,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这项活动,煞是热闹。
仗⿎舞
仗⿎舞是流⾏于休宁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阳⼀带的⼀种民间舞蹈,⼜名“得胜⿎”。传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叛军得胜,⽽击⿎欢庆。此舞由数⼗⼈表演,击⿎者打扮成武⼠,短打紧⾝,⼗字披红,颈挎仗⿎(扁圆形
抗击安禄⼭叛军得胜,⽽击⿎欢庆。此舞由数⼗⼈表演,击⿎者打扮成武⼠,短打紧⾝,⼗字披红,颈挎仗⿎(扁圆形⽪⿎),右⼿紧握短⽽粗的⿎槌,左⼿持健铃,随着⾏进步伐击⿎⾯或敲⿎边。另有⼗数⼈⼿持檀⽊夹板,边⾏进边击拍,发出清脆的响声。队列前⾯有⼀对⼤红灯笼,⼀⼈持纛,上书“得胜⿎”三字,后随⼀队蜈蚣旗幡,整个场⾯威武雄壮,令⼈振奋。
⼈⽂徽州
徽商
徽商⼜称新安商⼈、徽州商⼈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
绩溪县)商⼈成商⼈集团之总称。徽⼈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以降⾄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徽菜
徽菜菜系⼜称“徽帮”、“安徽风味”,是中国⼋⼤菜系之⼀。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县⼀带),原是徽州⼭区的地⽅风味。由于徽商的崛起,这种地⽅风味逐渐进⼊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泛的影响。徽菜的形成、发展与微商的兴起、发迹有着密切关系。
徽派朴学
朴学⼜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朴学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字⼈⼿,以⾳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黄⽣、姚际恒、江永、汪绂均为徽派朴学的早期学者,但他们治经不废宋儒。⾄戴震开始,摒弃宋儒的空疏缺陷,以汉学为研究的门径,每字必求其义,⼀字之义,必本六书。通贯经后⽅才下结论。清代中后期著名的徽派朴学家还有歙⼈程瑶⽥、⾦榜、汪莱、凌廷堪、程恩泽,绩溪⼈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黟县⼈俞正燮。近代经学⼤师吴承仕为徽派朴学的后继者,在⾳韵训诂和古代名物制度的考辨⽅⾯造诣很深。
广州高铁时刻表查询
广西东兴疫情最新消息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是产⽣于古徽州地域内的盆景艺术流派,它是我国⼀个古⽼的盆景艺术流派,在历史上曾为全国五⼤盆景流派之⼀(也是⼋⼤家之⼀),在盆坛上享誉数百年之久。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地区。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的黄⼭与⽩岳之间,这⾥⼭清⽔秀,⽓候温和,资源极为丰富。⾃南宋建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盆景艺术也为了满⾜富商⼤贾、达官显宦的需要⽽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徽派雕刻
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是明代版画声势最为雄壮的⼀派,⼗五世纪中叶兴起于徽州府,⼗七世纪末发展到⾼峰。“徽派版画”是画家和⽊刻艺⼈通⼒合作的艺术结晶,是受徽派刻书业的直接影响⽽迅速崛起的派别,为“徽派”版画作画的著名画家主要有丁云鹏、吴廷⽻、蔡冲寰、陈⽼莲、汪耕、黄应澄、寻庄等;以技艺冠⼀时的雕刻名⼯则更多,光虬川黄⽒⼀家便有黄应组、黄⼀彬、黄晟、黄应泰等近百⼈。
徽派刻书
北京科技馆预约
徽派刻书,刻书流派名。明中期以后,徽州商业势⼒⽇趋增强,并逐渐进⼊刻书⾏业,依靠雄厚资本、徽籍⼠刊和盐商的强⼒⽀持,使“徽派刻书”成为当时最具影响⼒的⼀⼤派别。书商遍及⼤江南北名地,伴随书商⽽问世的刻⼯更是数不胜数。
徽派篆刻
徽派篆刻,篆刻流派名。开徽派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种认为何震是徽州第⼀个杰出的印学家,应是这⼀印派的⿐祖。⼀种认为程邃是“歙四家”的领袖,他的篆刻⼒变⽂、何旧体,参合钟⿍古⽂,出以离奇错落的⼿法,⾃成⼀家⾯
⿐祖。⼀种认为程邃是“歙四家”的领袖,他的篆刻⼒变⽂、何旧体,参合钟⿍古⽂,出以离奇错落的⼿法,⾃成⼀家⾯⽬,应推程邃为徽派的祖师。实际上两说均有道理,因为徽派的改进与发展,前后有⼀百多年的历史,何震与程邃两⼈先后代表了两个时期的徽派。
黄⽒刻⼯
黄⽒刻⼯,歙县虬村黄⽒⼀姓⽊刻名⼯的统称。歙县虬村为明清两代中国著名的⽊刻之乡,公元1489年黄⽂敬、黄⽂汉刻《雪峰胡先⽣集》为黄姓艺⼈刻书之始。黄⽒刻⼯伴徽州书商、墨商和⼠绅的势⼒⽽起,同姓互相汲引,内部凝聚⼒很强,并以⼀姓之技倾倒⼤江南北,在中国明清时期产⽣过较⼤的影响。
徽州四雕香港大学排名一览表
徽州四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雕、⽊雕、⽵雕四种民间雕刻⼯艺的简称,以歙县、黟县、婺源具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明清⽽达极盛,主要应⽤于民居、祠堂等类建筑物的装饰和家具、屏联、笔简等⼯艺品的制作。
墨模雕刻
墨模雕刻是指在制墨模具上进⾏的艺术雕刻。墨模雕刻始于唐代,步骤是先请画家绘图,然后将图分别拓在数块⽊制内模印版上按图刻制。宋代以来,徽州⼀带的制墨业⽇渐兴盛,墨式造型和雕制艺术也获得了长⾜的进展,⾄明代中叶邵格之等四⼤制墨名家产⽣,墨模艺术进⼊了黄⾦时期。
歙砚雕刻
广州免费旅游景点
歙砚雕刻是指在歙砚砚⽯上进⾏的艺术雕刻。歙砚雕刻始于唐代歙州叶姓猎⼈发现龙尾⼭砚⽯以后,历代砚式风格各异:唐砚多箕形,宋砚多抄⼿形,均以朴拙务实见长。明清两代渐趋精雕细琢,造型变化丰富多彩,但仍保持着简洁⼤⽅的本⾊,主要有⽟堂式和⼤冠式两⼤类别。现代以来,除传统⼏⼤砚式继续存在,⾃然就形式和仿古式逐渐成为中⾼档砚的主流形式
徽派茶道
徽州茶道讲究以茶⽴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氛,以求汤清、⽓清、⼼清,境雅、⼈雅、器雅。黄⼭市有关部门把古代饮茶的礼规编成⼀套程序,进⾏“茶道表演”,深得游客的青睐。这种表演有四个或⼋个姑娘进⾏,⼤致分以下⼏道程序:静⽓、烹汤、焚⾹、涤器、烫盏、赏茶、投茶、洗茶、注汤、敬茶、闻⾹、观⾊、品味。
徽派建筑
南宋迁都临安,⼤兴⼟⽊,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漆经营,也培养了⼤批徽州⼯匠。徽州
是“⽂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牌坊,兴道观、寺庙,从⽽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的建筑风格。
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是朱⼦学的重要分⽀之⼀,该学派由徽州籍理学家为主⼲组成,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的朱熹为开⼭宗师,以维护继承、发扬光⼤朱⼦学为基本宗旨。新安理学从南宋到清代的演变过程,正是12世纪以后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缩影。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发展产⽣了巨⼤的影响。
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安徽南部(今黄⼭市⼀带)的绘画流派。现黄⼭市原称徽州,秦、晋时设新安郡,新安江⼜是这⼀代的重要河流,故⼜常以“新安”称之。明代的丁瓒、程嘉燧、李永昌等新安画家,崇尚“⽶倪”之风,枯笔皴擦、简淡深厚,当为新安画派的先驱。
徽派戏曲
徽剧是⼀个古⽼、悠久、艺术遗产⼗分丰富的剧种。起始阶段流⾏于徽州及安庆、池州、太平⼀带,的在南⽅亦流传甚⼴,对许多剧种产⽣过巨⼤影响。它的剧⽬很丰富,共约有传统剧⽬1404个,能见到的本即有753个。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事、神仙⿁怪到民间⽣活故事,应有尽有。徽剧的⾳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可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簧、西⽪、花腔⼩调共九类。⽽以吹腔、拨⼦、⽪簧为主要声腔。
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肇⾃北宋,盛于明清。⾃北清未,新安医家有540余⼈,其中225⼈撰、辑医学著作460余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本。著名医家有北宋的张扩,南宋的张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国瑞,明代的程充、汪机、吴正伦、吴昆,清代的程正通、程林、汪昂、吴谦、郑梅涧、汪⽂琦、程杏轩等。汪机、吴谦分别被誉为明、清四⼤医学之⼀。
名优特产
黄⼭⽑峰
黄⼭⽑峰为中国⼗⼤名茶之⼀,每⽚茶叶约半⼨,绿中略泛微黄,⾊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全⾝⽩⾊细绒毫。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为中国⼗⼤名茶之⼀,产于黄⼭区新明乡,尤以猴坑⾼⼭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特称“猴魁”。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为中国著名的功夫红茶。“祁门红茶”条索苗秀,⾊泽乌润,⾹⽓清⾼持久,似果⾹,⼜似蕴藏的兰花⾹。
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类名,简称“屯绿”。这种茶采制精细,鲜叶原料多为⼀芽⼆叶或三叶嫩梢,制作⽅法分炒青和烘青两种。
黄⼭绿牡丹
“黄⼭绿牡丹”特种⼯艺茶,产于歙县⼤⾕运乡海拔1400余⽶的南云尖。上等的绿牡丹茶呈花朵状,⼀芽⼀叶初展,花瓣花瓣排列匀齐,圆⽽扁平,⽩毫显露,峰苗完整。
顶⾕⼤⽅
顶⾕⼤⽅系中国名茶,产于歙县⽼⽵岭和福全⼭。“顶⾕⼤⽅”外形挺秀光滑,⾊泽翠绿中微微泛黄,芽藏不露,⾦⾊茸毫披满全⾝。
徽州贡菊
徽州贡菊是从菊花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是⼀种珍贵的中药材,原产于歙县⾦⽵岭⼀带,既可泡茶饮⽤,也可配药。
黟县⾹榧
“黟县⾹榧”产于黄⼭西南峰中的泗溪。《本草纲⽬》⽈:“助筋⾻,⾏营卫,明⽬轻⾝;沉五痔,去三⾍。
⾦丝琥珀蜜枣

本文发布于:2023-08-13 20:48: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09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徽州   徽派   新安   歙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