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谚语:民间“天气晴雨表”

阅读: 评论:0

我国是气象观测开始最早的国家之一,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许多卜雨问晴的记载。有人对317片甲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104片是与气象有关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
人生活在大气之中,天气气象条件是影响人体生理、心理感觉的一种重要因素。人类适宜生存的气象要素范围是有限的,当气象要素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身体的不适、情绪波动,进而诱发疾病,促使旧病复发等。天气民谚指导健康管理早在2000年前,人类就开始观察天气与健康的关系了。我国《黄帝内经·素问》就阐述了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如书中“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强调了人与自然界阴阳四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一些研究表明,气温过高或过低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例如,大家都知道夏季当气温接近或高于人体温度时,如果身体不能及时散热,就会发生中暑。气温过低,可以造成冻伤,支气管炎的发
病指数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
在最冷月份发病最多。天气民
谚中,有许多是预报温度变化
的,如“奇热必有奇寒”是指
入冬以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
旦冷空气袭来,降温可能剧
烈、持久。放眼于更长的时间
范畴,如果连续数年暖冬,就
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天
气民谚教会我们初步识冷暖,
让我们对温度变化易引起的疾
病能够提早预防。
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
气压的高低有关系。民谚中有
“天气闷热不舒服,有雨不过
午”的说法,即下雨前空气中
水汽增大,气温湿热,人体中
的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发,因而
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
空气湿度的大小,也直接
影响人体各种生理机能。从民
谚“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
湿西风干”可知,不同风向的
风会对当地的空气湿度产生不
同影响。空气湿度大,流脑发
生率低;但相对湿度过高,人
体会缺乏自控力,感到烦躁不
安;干燥空气使鼻腔、气管黏
膜脱水,弹性下降,容易出现
鼻腔流血。
《金匮要略》说:“风虽
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这
说明风对人类健康也具有二重
性,当然此处的风并非单一指
气象意义上的风。有研究表
明,死亡高峰时段多与风速高
峰时段有关。
天气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
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
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天气
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
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
不利的天气条件,则使人情绪低
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
导致一些疾病和异常行为。例如,
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
气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资料表
明,连阴雨天气对人的心理健康有
很大影响。古语说“天昏昏令人郁
郁”,意思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季
节,人们的精神较懒散,心情也不
畅快,影响工作效率。研究发现,
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心理健
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
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这
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
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
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
峨眉山门票几天有效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各地流传的天气民谚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
天气气候有所差异,因此天气
谚语流传于全国各地,北起黑
龙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东
海,西至新疆、西藏,随处可
见天气谚语。
例如南海的西沙岛有不
少关于台风的天气谚语,如
“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
(到)”,“古龙晒太阳”是
山海关乐岛海洋公园门票天气谚语:民间“天气晴雨表”
⊙ 臧艺玫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0快乐养生 2014.09
指在太阳下方有一束橙黄的黄带;东海同样有很多关于长、中、短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如舟山岛的“上灯遇风暴,稻花风吹落”,是说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如果遇上偏北大风,则预示着六、七月早稻扬花或收割的时候会有台风影响;新疆、西藏也都有不少天气谚语,如新疆南部的“冬雪大,来年春暖多风沙”,西藏的“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少”等。
天气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描述气候的,不少地方都有“十二月歌”、“九九歌”。如湖南省韶山地区就有“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节”;在华北和黄淮地区也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有些则反映了气象关系,“霜后暖,雪后寒”就是一例,意思是说,霜冻一般出现在冷空气侵袭后的高压控制下,霜后多是风小、天晴、阳光明媚的天气,自然
比较暖和;下雪常是冷空气的前锋和暖湿空气相遇产生的,冷空气的主力还在后面,而且雪对太阳辐射能吸收很少,这也是雪后寒的原因之一。
许多谚语是关于长期、中期、短期天气变化的,在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中,又有关于旱涝、降水和冷暖趋势的,关于降水过程和冷空气活动的,以及关于稻冻、大风、冰雹、台风的等。民谚预测天气也有局限
分散流传在广大众当中的
天气谚语,其中绝大多数均有深刻
的科学道理。例如“久晴大雾阴,
久雨大雾晴”的道理是:久晴时,
空气中水汽一般较少,形成大雾的
可能性很小,如果出现大雾,说明
有外来暖湿空气向本地输送,天气
将转阴雨;久阴时,空气中水汽一
般较多,但因云层覆盖,地面热量
不易散失,温度不会剧烈下降,也
不容易出现大雾;如果出现大雾,
说明天空云层消失,天气将转晴
好。又如预报近日晴天的天气谚语
“早要天穿顶,暮要四脚悬”的科
学道理为:晴天的夜间在地面可凝
成低雾,但不可能成云,故第二天
早上“天穿顶”——无云,这是天
气晴好的保证;晴天午后还可生成
一些云彩,但地平线附近是悬空
的、干净的,这种云如产生在本
地,不久会消失,所以“四脚悬
空”也是未来天气晴好的征兆。
其他天气谚语也大都存在着
一定的科学性,它是世代劳动人
民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气象科学
的摇篮。由于它既能预测天气又
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因而在
我国已流传了数千年,至今仍在
人民众中流传、使用,并得到
补充和发展。在气象科学高度发
展的今天,它对气象预报工作,
仍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但这种来自民间经验的预测
天气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用天气谚语预测天气实际
上是凭人的视觉、听觉、感觉
和经验,过于主观,缺乏定量数
据;其次,这种预测通常只能对
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做短期的预
测,很难做到对一个天气变化整
个周期的预测,即使有推测也不
一定准确。如山东省气象局曾通
过对比分析1977~2004年农历八
月十五日与次年农历正月十五
日济南20时地面观测资料,对
天气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井冈山精神
正月十五雪打灯”进行验证,
结果发现,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不一定雪打灯,而八
月十五与正月十五都能看到月
亮的现象出现较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
地方的看天经验,仅适合于当地
或本地区,视野局限在头顶上的
一块天地,看不出天气系统的移
动,更不能了解天气演变的物理
过程。如台风在离我国几千公里
以外的洋面上形成、发展,台风
何时形成?沿什么路径移动?将
从何处登陆影响我国?这些用天
气谚语是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报和
判断的。
现代气象学指出:世界风
藏龙百瀑漂流云变幻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局
部起决定作用的,而是东西半
球、南北半球的大气综合运
动、互相影响的结果,只凭人
的视觉、听觉、感觉和经验,
或者说根据天气谚语,是无法
知道距离遥远的地方正在出现
和将要出现什么祥的天气的。
另外,用天气谚语预测当地天
气,也只能得出定性的结果、
无法得到定量的结果。
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来自
民间的丰富多彩的天气谚语仍
然是宝贵的智慧财富。我们如
果能熟识这份来自民间的“天
气晴雨表”,并结合现代的科
学的天气气象预报,就能够更
好的顺应自然界四时不同季节
气候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
发展,长久保持身心健康。
(摘自《大众健康》)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门票预约
芜湖疫情最新情况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1
快乐养生 2014.09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4:0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02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天气   谚语   影响   空气   出现   冷空气   人体   疾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