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阅读: 评论:0

红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张小玲
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01
        20世纪末,在大众文化产业和主流意识形态联手之下,红经典再度热炒。红影视剧在此风潮中,融入诸多新元素,迎合了消费时代的审美需求,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大众关注、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中的红电影,主要是指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包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反映革命领袖、前辈英烈与当代先进模范人物英雄事迹的影片。如《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红旗谱》《红娘子军》等。红电视剧,主要指20世纪末在商业浪潮催化下,由原有红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以及在主流意识形态规约下大众文化产业制造的同类型题材电视剧。尽管新时期之前的红电影与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红影视剧,在生产方式、媒介文化环境、受众心理期待、受众体特征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以致后者在叙事策略、审美指向上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尤为明显),但在以政治引导为旨归的大原则下,红道德云南10天旅游团多少钱仍然在新世纪影视剧中产生着重要影响。
介绍黄山风景        重庆天气预报一周一、 红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十七年20世纪香炉山风景区在哪里90年代以来红电影中正面女性形象的研究较多,如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孙艳《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吕娟《红电影女性形象的建构和意识形态分析》等,从不同角度对女性形象做了深入分析。综上研究成果,这些在电影中加以大量表现并充分肯定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革命母亲,如《苦菜花》(1965)中的冯大娘、《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中的杨晓东母亲、《洪湖赤卫队》(1961)中的韩英母亲、《母亲》(1956)中的母亲等。这些今天4点四川地震视频“十七年电影中的革命母亲,兼具被压迫者(劳苦大众)与历史拯救者(人民众)的双重身份,有着相似的中性化面孔,脸上布满岁月的沧桑,眼中透出坚定的信念,在她们身上体现得更多的是阶级身份而非性别身份。尽管在旧社会受尽压迫和剥削,她们仍有着不屈服的韧性,充满着崇高的革命正气。她们爱自己的孩子,但更爱党和革命战士。她们的母爱,已经超出了世俗家庭伦理范畴,伦理亲情在情节展开中被阶级感情所置换。20 杭州邮编世纪 90 年代后,商业资本运作的市场化和大众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使得电影中的革命母亲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可看性增强。商业化浪潮中催生的革命母亲,就外形而言,不再是泯灭性别的脸谱化人物,而是增加了性别吸引力的大气女性。如《我的母亲
赵一曼》(2005)中的赵一曼美丽大方,与之前的冯大娘”“韩英母亲相比,多了女性的柔美。尽管如此,革命母亲的变化多在于形象上的改变,其革命内涵始终一以贯之,仍是对十七年电影中革命政治型母亲的继承。为了革命,赵妈妈不得不与儿子离别,也不能与儿子联系,这样的母亲割舍了世俗家庭伦理层面的天性,以至于日本军官都说她不像一位母亲。直到临死前,她才给儿子写下温情的又具民族大义的遗书。影片中,赵妈妈代表的母亲形象所承载的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的民族大义以及对子女隐忍的深情,成为商业化语境下,得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并正面叙述与颂扬的女性品格。革命母亲无论是在十七年,还是在新世纪,都是一种非世俗的存在。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14:3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10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女性   电影   革命   形象   母亲   红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