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

阅读: 评论:0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8.02
【字 号】安府办函〔2021〕39号
【施行日期】2021.08.02
关岛足球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
正文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上海金茂大厦图片实拍
 
安府办函〔2021〕39号
  象鼻山公园
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
  《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2021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方案
漳州东山岛网红景点  为贯彻落实全市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工作部署,加快推动旅游业态升级,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文旅融合为根本,以丰富业态为核心,以扩大消费为导向,以提升效益为目标,主动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大力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创新旅游业态、产品供给和经营方式,升级游客的体验感和企业经营模式,推动“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吸睛点、兴奋点、消费点和网红打卡点,实现游客满意和旅游盈利的“双赢”。2021年,新评定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家以上,力争成功申报4A级旅游景区1家,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25个以上,推出融合业态5个以上;到2025年,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10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5家以上、5A级旅游景区1家以上,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50个以上,推出融合业态30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
  1.推进“拳头”产品转型升级。围绕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等“拳头”产品,聚焦增强游客体验、重构商业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等,集中部分资金和资源,加快推进“拳头”产品和其他有条件的景区景点转型升级、丰富业态。2021年,启动景区提质扩容、高质量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提升工作;到2025年,全市累计实现20个景区提质扩容、完成10个高质量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提升。(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着力发展红旅游。深入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人才提升”六大工程,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完善红军村旅游服务配套,打造以王若飞故居陈列馆、陆瑞光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研学旅游基地,培育红旅游经典线路,建设红旅游精品景区。到2025年,打造省级红旅游经典线路2条以上,建成红旅游经典景区1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桂林乐满地主题公园门票
  3.有序发展乡村旅游。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分级分类指导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建设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等特乡村旅游产品。支持有条件的村寨(乡镇)按景区化打造,积极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乡村旅游研学基地。持续开展乡村旅游标准化评定。2021年,新增标准级以上客栈、民宿、农家乐20家,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25个以上。到2025年,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30个以上,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农家乐达30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创新发展特品牌业态
  4.着力发展避暑度假旅游。着力培育集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乡村民俗、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避暑度假旅游产品,丰富避暑度假旅游业态。2021年,配合省级制定避暑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开展省级避暑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到2025年,全市建成以避暑度假为主的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5.着力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充分挖掘景区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元素,强化产品开发和形象打造,丰富景区生态和人文内涵,提升景区核心吸引力。推进精品景区建设提升,推动黄果树5A级景区等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着力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2021年,新评定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到2025年,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10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5家以上、5A级旅游景区1家以上。(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6.着力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充分利用屯堡文化、特民族文化及传统村落、民族建筑、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提升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艺精品。加强各级各类博物馆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完善各类公共文化场所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传习中心和馆(所),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特、民族特和市场潜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到2025年,培育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1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管委会〕)
  7.着力发展温泉康养旅游。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旅游,推动“温泉+”多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康养保健、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温泉商圈”,推动建设“温泉省”。2021年,配合开展贵州省温泉度假地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制定工作,建设提升温泉康养项目不少于1个。到2025年,全市建成运营温泉康养项目8个以上,培育省级以上温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个以上。(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健康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促进旅游业态融合发展
  8.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园区、特农业产业连片发展区、农村旅游景区、观光休闲乡村旅游点等平台,深度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健康养老、农业科普等多种功能,形成多种形态的农旅产业融合集聚区或乡村旅游综合体,培育和打造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指导有条件的农业综合体景区升级改造,提升景区知名度,开发安顺绿农业旅游商品,助推黔货出山。积极发展“住茶园、品茶饮、购茶产、赏茶景、体验茶俗”等茶旅一体化发展业态。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
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将茶民俗、茶文化打造出特旅游产品,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局面。(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乡村振兴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9.推动森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贯彻实施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各具特的森林康养基地,着力开展康复疗养、休闲游憩等森林康养服务。建设森林健康管理中心、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浴场、森林健康步道等,统筹森林康养基地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避暑休闲国际森林康养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度假旅游,培育“森林人家”“森林小镇”等产品。2021年,提升建设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基地1家以上。到2025年,建成森林康养步道20公里以上,创建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家以上。(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10.推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大力开发高桥极限、洞穴探险、山地自行车、水上运动、攀岩、山地越野等业态,培育打造国内外知名的IP赛事,加快推进城镇、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体育特小镇建设。着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及旅
游装备制造业。2021年,推进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公园、体育特小镇2个以上;到2025年,全市建成城镇、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各3个以上,体育特小镇1个以上。(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响沙湾游玩攻略

本文发布于:2023-08-19 22:1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31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景区   发展   建设   乡村   森林   提升   融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