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以沧州动物园为例

阅读: 评论:0

动物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以沧州动物园为例
赵 珍1 尹一南2沙特阿拉伯国王
(1.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2.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
[摘 要] 根据动物生活和园林景观建设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植被景观,能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空间,同时为游人提供优美的游赏环境。以沧州动物园为例,总结其在植物配植原则、园区景观营造、各馆区植物景观配植等方面实践经验。经过5 a多的实践,沧州动物园的植物规划设计具有生态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观赏性,可为其他地区动物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 植物景观;植被配植;动物园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4-119-3
0引言
动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相关科学研究的专类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示范场所,具有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教、游览观赏等综合功能,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动物园的中心任务是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科学研究,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1]。
沧州市新动物园(以下简称沧州动物园)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主城区东南方向,东临104国道,西临海丰大道,占地面积约33 hm2。沧州动物园以水为载体,与场地原有的河沟连接并串联起整个园区。园区中心区域建成沧州市特有的湿地景观;水域西侧场地远离城市主干道,比较静谧,为森林景观;水域东边则为草原特征的生态落,展示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场地北边为儿童游乐片区,以水为界与动物区隔离,避免干扰。场地南边靠近规划道路处,设置独立的动物保障片区与后期办公服务区。
1动物园植被配植及树种选择原则
1.1 模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
动物园植物配植应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当地环境和气候,尽量营造与原产地相似的植物景观和地貌特点,使动物能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如果动物始终与游人近距离接触,且没有植物做隐蔽,会影响其交配、哺乳等生活行为[2-3]。
1.2 丰富植物类型,注重生物多样性
生态植物落由多种植物共同组成,单一植物无法形成完整且稳定的植物落,因此,营造动物园植物景观时需要结合自然风貌和规律进行植物配植,突出植物的多样性[4]。同时,植物多样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保护动植物,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突出动物园的生态效益。
1.3 考虑动物的安全性
中国最近一次火山喷发馆舍内及外围应选择不危害动物的植物。同时,笼舍旁及路边可补植竹类、桃类、李类等植物,可为熊猫、部分猴类和小动物提供饲料。
1.4 重视防护林带种植
动物园的馆舍、管理区和各馆舍之间应有防护林带进行隔离,如将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 L.)作为背景,用于降低噪声、缓解风力、去除干扰。
临沂房产网
1.5 结合动物原生地适地适树
三亚最便宜的房子植物选择不仅要考虑动物原生境的植被,而且要结合动物园当地的乡土树种,将动物原生境的植被与乡土树种混种。动物园气候条件不适合原生境植物生长时,可选用植物形态较为相近的植被进行替代,如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L.)Willd.]可以用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替代,形成
良好的景观效果,并可以让游客了解动物原生地的生活环境。
作者简介:赵珍(1986—),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
西安旅游住哪里比较好
XIANGCUN KEJI  2022年2月(下)119
图3 大型食草动物区植物景观实景图
3.5 湿地观鸟区
湿地观鸟区进行植物配植时充分考虑鸟类的生活特性,结合鸟类原产地植被的生长状况及特性,模拟鸟类原生活环境(见图4)。滨水植物景观以疏林草地为主,水平方向植物配植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植物选择为绦柳(Salix matsudana f.pendula)、馒头柳(Salix matsudana var. matsudana f.

本文发布于:2023-08-23 01:4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5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植物   动物   动物园   景观   生活   植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