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和智商有关系吗

阅读: 评论:0

丽江自驾游最佳路线图
寿命和智商有关系吗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童年智商越高,人的寿命越长。科学家研究了1936年在苏格兰出生的33536名男性和32229名女性的资料,这些人在11岁时都做了智商测试,并且记录了截止到2015年12月的死亡原因。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冠心病、中风、特定癌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在原因(包括自杀和受伤致死)和痴呆。研究显示,智商高的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风险降低28%、死于冠心病的风险降低25%、死于卒中风险降低24%。除此以外,伤害、吸烟所致癌症、消化系统疾病及老年痴呆也与智商呈负相关。该研究还发现生活方式特别是吸烟,是智商对寿命长短的重要影响因素
多数人死亡原因一致
unreal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就本文报道的主要死亡原因,与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高收入国家位于前列的死亡原因(包括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呼吸系统癌症、痴呆、慢阻肺、下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乳腺癌)基本相符。这说明,多数人都是死于冠心病、中风、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及痴呆。
再来分析一下这些疾病的易患因素吧。
冠心病与中风都是血管性疾病,有相似的易患因素,主要包括不可控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等,可控的因素有肥胖、“三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而引起肥胖和“三高”的原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精神因素。
关于癌症,报道里提到的是特定癌症,主要是吸烟所致癌症,其他方面最常见的是遗传、年龄、性别、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等。
呼吸系统疾病首要的易患因素也是吸烟,当然还有年龄、感染、环境因素等。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的易患因素为年龄、遗传、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
江苏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外在死亡原因中的自杀,显然与精神因素有关;受伤目前多数是交通意外。
痴呆的易患因素为年龄、性别、教育(受教育程度越低患病风险越大)、性格、饮食、“三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我们分析了上面易患病因素,反反复复出现的就是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这些疾病具有如此多的相似易患因素。
后天因素对智商影响大
智商又叫IQ,全称是智力商数。智商=(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智商通俗理解为智力,具体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九龙潭
首先,看看世界各国人均智商排名,前十名依次为以列(犹太人)、德国、荷兰、中国、波兰、日本、韩国、瑞典、意大利、奥地利,均在100以上。从性别角度讲男女智商无明显差异。我们再来看看世界人均寿命排名,前十名依次为日本、中国香港、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冰岛、以列、法国、瑞典、西班牙,均在81岁以上。在此特别提出,中国大陆的人均寿命是75.8岁,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的人均寿命为74.83岁。从全球来讲,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从这个大数据我们看不出智商高低与寿命长短的关系。
那么,决定智商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智商的因素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先天是遗传因素,父母的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一般也不会低。在遗传的基础上,后天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饮食、教育、社会实践等。饮食是生长发育的基础,婴幼儿期的饮食,可以直接影响脑部发育。而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而且促进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正因为没有正常的教育环境,世界各地发现数十个“兽孩”,其中包
括狼孩、熊孩、猴孩、羊孩、牛孩、猪孩乃至豹孩等,他们虽然遗传因素与一般孩子无差别,但是智力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
惠州双月湾有什么好玩的中国旅游企业50强高智商者在儿童期可能保持着良好的健康和生活习惯,比如经常运动,远离那些危害健康的习惯(吸烟、酗酒)等 。此外,这些人在成年期得到高薪、高职位工作的可能性大,多数人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研究人员说,IQ分数可反映出一个人的许多能力,包括推理、计划和交流的能力,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在未来如何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规避生活中的风险。
说到这里,似乎思路清晰了,拥有高智商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后天不断学习努力的结果。而寿命是依靠高智商的人继续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如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这样才能远离疾病,延年益寿。归根结底,聪明的人做了聪明的事会让自己终身受益,其中就包括使自己更长寿。(戴欣整理)

本文发布于:2023-08-23 04:54: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5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智商   因素   包括   疾病   原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