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指标研究

阅读: 评论:0

2021年第2029
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指标研究
*
徐玮婕    陈    雅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
务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该区域公共图书馆建设特馆藏资源的特点与问题。在对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评价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公共图书馆特资源数字化建设评估体系框架,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为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数字化建设    特馆藏    特文化资源    评估指标
〔中图法分类号〕    G251
〔引用本文格式〕    徐玮婕,陈雅.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指标研究[J].图书馆,2021(2):29—35.
*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 2017ZDAXM001)系列成果之一。公共图书馆的特资源是指那些只有本馆拥有而别馆不具备,或本馆收藏丰富而别馆相对贫乏的各种馆藏资源,一般是具有历史特、地域特、专题特以及在其他内容或形式上具有特的资源[1]。特文化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特标志,是公共图书馆提供特服务的基础[2]。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特资源是体现公共图书馆独特性与专业化的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地方信息文化中心,加强特文化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所在,也是增强公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塑造图书馆品牌、彰显和提高公共图书馆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3]不仅指出深化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点任务之一[4],更是多次强调须加强特文化资源体系的建设。对特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效能,还可以保护和弘扬地方特文化;为区域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奠定资源基础,促进各馆之间不同资源、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助于优化各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重庆欢乐谷好玩吗1 国内外特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研究
OCLC 于2017年发布了美国769家公共图书馆和47家州立图书馆的数字化现状报告,指出全美92%的公共图书馆拥有特馆藏,但只有37.6%的公共图书馆进行了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所有州立图书馆都认同为读者提供数字化的特藏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只有4个州立图书馆表示其没有必要建设数字化的特藏资源,公共图书馆和州立图书馆均表示可持续资金、专业技能和馆员的时间是限制其进行数字化活动的主要障碍[5]。Terence K. Huwe 指出许多印刷型的特殊馆藏尚未被充分保护,图书馆应联合研究者和出版商创建新的数字共享方式,在保护特殊馆藏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其利用价值[6]。Janet Gertz 认为文献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用户的需求、数字化是否能够提高文献资源的价值以及该文献资源是否已有数字版本是决定文献资源是否应该数字化的关键因素,版权问题、隐私问题、技术设备、数字化模式以及成本效益问题则是特文化资源数字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7]。
我国图书馆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研究主要着眼于特
火车时刻表查询最新2022
2021年第2030
数据库的建设与特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研究者从理论探究、实践经验和技术实现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图书馆的特文化资源在数字化处理和利用过程中相应的理论、原则、标准、方法、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8],但研究对象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公共图书馆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类型:
①探讨特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的建设理论,如董忠勇提出了国家数字图书馆特资源云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技术应用[9];认为图书馆的特馆藏建设应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数字人文资源作为特数据库的建设主题,利用数字人文应用技术实现深层次的知识挖掘、可视化的数据资源呈现和多元化的服务创新[10]。
②对多个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特数据库发展中的问题,如杨思洛和杨依依对全国34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特数据库的资源类型、内容主题、访问渠道以及检索功能进行了调研,并将2018年的建设现状与2005年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特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特资源数据库建设上的发展成就与不足[11];赵学敏等人对云南地区公共图书馆自建的特藏性或专题性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内容、资源类型以及网站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12];王祝康调查了公共图书馆自建特数据库的版权管理现状,指出目前公共图书馆的特数据库
建设主要存在版权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管理制度缺乏、版权管理意识淡薄以及数字版权保护过度等问题[13]。
成都周边必去的十大景点③针对具体单个图书馆特资源数字化建设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如杨敏通过介绍湖南图书馆地方戏剧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案例提出了一种地方公共图书馆特资源库建设的规范化模式[14];涂雯以江西省图书馆地方特资源库的系统软件和建设现状为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特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15]54-57;郭薇和任思琪通过研究上海图书馆特资源为近代报纸数据库数字对象模型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一种纸质报纸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处理方案[16]。
目前关于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评估体系的研究较少,公共图书馆相关评估一般只是将特资源建设视作整个图书馆评估的指标内容之一,至于如何评价特资源建设,国家和业内尚未确立相关评估标准和评估规范。文章通过调研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特文献数据库建设与服务情况,对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评价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构建一个公共图书馆特资源数字化建设绩效评估体系框架。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特资源数字化建
设模式分析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支持,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规划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浙江省杭州、安徽省合肥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纲要指出要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17]。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实践进展进行调研分析有助于推动区域内公共文化协调发展。
2.1    图书馆特资源建设特点
2.1.1    特文化资源数据库众多
如表1所示,长江三角洲内4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共建设特馆藏数据库107个,上海图书馆有30个特文化资源数据库,浙江图书馆25个,南京图书馆37个,安徽省图书馆15个,以自建数据库为主。资源内容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的特数据库内容以地方文献为主,上海图书馆的特资源在地方文献的基础上延伸至各个专业领域,有经济社会专题的“经济类文献资源收藏与服务”“法律法规文献利用指南”,也有“留学指南”“地图资源收藏与服务”“围棋棋谱资源收藏与服务”“桥牌文献资源收藏与服务”“西文乐谱资源”等专业艺术领域的内容。特数据库的资源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形式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等多种样式。2.1.2    信息资源专业加工手段完善
特文献数据库具有著录规范、检索途径专业实用的特征,上海图书馆将同一主题的资源内容整合进一个专题数据库,并为用户的资源利用提供专业化指导。专题特数据库在进行统一的馆藏目录检索时,会根据特数据库的内容属性制定相应的检索指南,如“西文乐谱资源”数据库提供了乐器略语、词汇术语介绍和资源使用教程;“特种文献之专利”数据库提供了辅助工具和检索工具的使用指南,有助于用户便捷高效地获取和利用特资源。安徽省图书馆的特数据库重视检索功能的使用,提供普通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途径,同时在提供模糊查询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数据库的特,提供专属标引词的检索路径,如“家谱数据库”提供了册名、谱名、纂修者、版本、索书号和谱籍的检索,“桐城文派”提供了主题和关键词、生卒年、姓名、
2021年第2031
佳作欣赏、代表作等专属标引路径的检索。2.1.3    数字人文与用户需求相互关联
数字人文技术在特数据库中的实践应用紧贴用户需求,可推动图书馆服务知识化发展。上海图书馆的“上海年华”对上海电影人物和旧上海图片进行了知识关联挖掘,“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和“盛宣怀档案知识库”利用关联数据技术进行深度标引,通过地图检索、知识图谱等可视化技术多维度展现资源内容;中文古籍联合目录及循证平台借由分布式平台技术和关联语义技术实现1 400余家机构古籍珍本馆藏的联合查询、规范控制、内容分析和可视化利用;数字人文开放数据平台则以关联数据的方式将上
海图书馆各个数字人文项目所用的基础知识库、本体词表、数据清洗和转换工具等对外开放,为研究者的使用提供便利,促进数据的开放获取与共享。浙江图书馆的“浙江人文数字地图(方言)”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将浙江名人、浙江方志、浙江方言、浙江古迹、浙江历史和浙江名胜的知识信息关联整合起来,通过时间轴和数字地图进行分类展示。
2.2    图书馆特文化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特文化资源定位模糊
一方面,四所图书馆在标识特馆藏方面各有差异,
浙江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有专门的特资源数据库标识。上海图书馆旧版网站中有专门“特馆藏”文献的导航指示,新版网站则是将资源专题展示在首页,并没有指明哪些是特馆藏。南京图书馆没有特资源的标识导航,主要以“自建资源”和“地方文献”标识特藏资源,其中两种分类中存在部分数据库重叠的情况。另一方面,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的特资源局限于地方特文化资源,而上海图书馆特资源的涵盖范围更为广泛,是在充分调查本馆所拥有的资源情况下整合提炼出的特资源,更符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馆藏定义。2.2.2    特资源知识揭示与关联程度低
虽然长三角区域公共图书馆不少特数据库已经开始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提供服务,但大部分的特数据库文本挖掘程度仍比较浅,知识体系的构建主要停留于分门别类的层次,信息单元基本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并没有形成知识单元与知识单元之间深度的链接关系。例如,浙江图书馆的多个特数据库如“中国历代人物印鉴数据库”“中国戏曲扮相脸谱数据库”“浙江藏书史”等只是信息条目的罗列,主要按照时间、人物、地域等信息进行目录层级的分类,对信息单元进行名称、年代、地域、简介等内容著录和图片展示之后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挖掘,印鉴
1    长江三角洲省级公共图书馆特数据库概况
徐玮婕、陈雅: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指标研究
2021年第2032
与印鉴之间的关系、不同戏曲扮相之间的差异、藏书家与藏书家之间的联系等知识内容均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展现,这些特数据库基本只是纸质文献的数字翻版,没有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优势。2.2.3    服务方式缺乏创新性
总体而言,四所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形式仍比较简单,浙江图书馆的大部分特数据库只提供浏览阅读、图片获取等简单服务。南京图书馆特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模式基本只是“信息资源罗列”方式,如“清人文集全文影像数据库”“稀见方志全文影像数据库”“民国连环画”等数据库都只是将各项资源依次罗列在首页,且无排列顺序,用户只能通过依次点击浏览的方式查阅资源,“清人文
集全文影像数据库”“稀见方志全文影像数据库”虽然对索书号、责任者、版本、批跋、册数、板框、开本和目录进行了著录,但数据库不提供资源分类和资源检索的途径;“民国连环画”数据库允许用户放大翻阅全文连环画但并不允许下载获取,用户利用特资源的渠道和方式十分有限。安徽省图书馆的部分特数据库如“桐城文派”“安徽戏曲”“馆藏名人手札”则只能通过搜索框检索信息的方式查阅资源,无法通过分类浏览等方式获取资源信息,对于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用户不太友好。四所图书馆中只有上海图书馆的特数据库基本会提供参考咨询途径,为用户提供服务反馈渠道。2.2.4    未形成数字化建设的区域规划
北京玉渊潭公园图片图书馆的特数据库存在分散建设、重复建设、临时建设、缺乏更新维护和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整体缺乏宏观设计与总体规划。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历史文献”数据库自2002年后就未更新;南京图书馆“100位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数据库的内容更新停止于2009年,且内容链接基本都是无法获取状态;安徽省图书馆的“家谱数据库”是在“谱牒文献”专题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的具有检索功能的数据库,属于重复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各自省内已有数字化建设的区域联盟,如安徽省成立了“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云”,浙江省设立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资源服务门户”,但特数据库的建设更多只是一定特主题资源的简单累加,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特数据库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区域联盟并未充分发挥协调区域共建联动、分工合作的作用。另外,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发展建设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上海市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最高,浙江省与江苏省有待提高,安徽省建设水平较低,相互之间缺少合作,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
未形成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共建共享体系。
3 公共图书馆特资源数字化建设评价因素分析
对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评价因素进行分析是构建评估体系的重要前提。2015年1月9日发布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22]中指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指标由设施设备、经费与人员、文献资源、服务工作、协作协调和管理与表彰六大部分组成,该指标体系涵盖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文章参考《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并结合上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省级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实践情况,分析归纳出区域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评价因素:文化资源是基础因素,数字平台是重要因素,服务主体是关键因素,调控主体是保障因素。
3.1    文化资源因素
公共图书馆进行特馆藏数字化建设时首先应充分调研本馆馆藏,明确哪些是特的文献资源。独特性是特资源的根本表现,也是图书馆特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体现,是图书馆特资源之所以存在的重要生命力[15]。地域历史文化、古籍文物、人物谱牒等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特文化的内涵远大于地方文献,公共图书馆应当充分挖掘自身馆藏内的独有资源,如具有地理区域特的文艺戏曲、政治经济、科技教育、自然环境等内容。在独特性之外,特文化资源的选择应当具备权威性、完备性、实用性以及合法的版权[23]。权威性是指文献资源的质量需具
备一定的价值性与专业性,完备性是指特文化资源应有一定的规模体系,实用性是指特文化资源的选择应贴近用户需求,合法的版权则是指公共图书馆应合法拥有特文化资源的版权,且在数字化建设中保护资源的版权不受侵犯。特数据库的数量、特数据库占数据库总量的比重、特资源的本地存储量以及用户访问量和使用率是衡量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特数据库类型以及资源的表现形式须符合资源内容属性并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3.2    数字平台因素
特文化资源数字平台是公共图书馆提供特资源数字化服务的重要支撑。数字平台的建设主要是指信息组织方式、检索系统和技术支持程度。公共图书馆应当采取科
学先进的信息组织方法对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知识挖掘,并构建专业合理的知识体系,最大程度体现特文化资源的价值。文献著录需要遵循相关标准规范,注重实际应用,准确标引特文化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形式属性,为用户使用提供便利。信息加工在满足全文获取的基础上,注重标引深度,构建知识单元之间的链接形成知识网络,采用多种技术与方法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特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检索功能在特数据库中的应用,检索导航应在显著位置进行标识,根据特文化资源属性建设智能化检索系统,提供馆藏目录检索、条件检索、模糊检索、属性检索等多种检索途径,以满足各类用户需求。特文化资源一般专业性较强,公共图书馆提供相应的辅助检索工具或者
检索指南,如历史年表、专业词典等,有助于用户高效利用特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是推动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数字人文、云计算、人工智能、关联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构建统一开放的区域特文化资源服务体系,在保障系统平台的稳定性、数据平台可扩展性与兼容性的基础上,注重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提供友好美观的界面,营造优质的阅读环境。
3.3    服务主体因素
“以人为本”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用户的核心理念,公共图书馆对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服务水平与用户参与程度是影响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公共图书馆开展特文化资源服务时应充分调研用户需求,服务方式应贴近用户习惯,最大限度地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首先,基本的用户服务包括一站式检索服务、分类浏览服务以及资源下载获取服务。其次,网络时代的用户需求不满足于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信息需求趋向于社会化和网络化,信息交流与信息分享成为更重要的信息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提供资源交流分享服务,增强服务的个性化与人性化。再次,移动化和智能化是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公共图书馆的特文化资源服务应注重移动服务和知识服务的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减少访问权限限制。最后,积极构建用户反馈机制和用户评价机制,加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用户参与机制鼓励用户参与特文化资源建设,如上海图书馆的“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和“盛宣怀档案知识
库”支持用户贡献内容,允许用户使用并对资源内容进行修改补充,由认证专家把关审核,同时使用积分机制激励用户参与[24],提高用户建设资源和利用资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服务效能。
3.4    调控主体因素
调控主体是指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平台有多种建设方式,其中应以公共图书馆自主建设为主,购买模式可以作为辅助建设模式,对于交叉重叠的资源内容则适用于区域合作建设模式与国家统一建设模式,有助于精简资金人力,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推动区域合作交流。特数据库的管理主体主要包含特数据库的管理模式、特馆藏规划、经费来源及使用机制、馆员及相关培训、区域合作、宣传方式、系统平台更新维护机制以及评估机制。与一般的馆藏资源相比,特文化资源的管理对象、服务对象和数字化模式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共图书馆应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制定特馆藏规划是保障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向专业化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以及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特数据库更像是临时的专题库,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经费来源与使用机制是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支持,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及合理的资金使用方式有助于提高特文化资源使用效益;人力资源是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配置馆员的数量、专业结构以及技能搭配等等都会对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绩效产生直接影响,设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有助于提升馆员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特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数字平台的完善改进;区域合作机制包括跨省、跨系统协作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特文化资源是公
共图书馆自身的独特性资源,区域合作共享能充分发挥该资源的独特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创新性与有效性的宣传方式有助于提高特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体渠道扩大宣传推广;图书馆应及时对特文化资源的数字平台系统进行更新维护,定期更新资源内容,并依据评估机制定期评价反馈特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建设情况。
4 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评估体系框架构建
根据上述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评价因素分析,结合《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文章将公共图书馆特资源数字化建设评估体系框架设为四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文章构建的评估框架应根据公共图书馆的性质、规模等实际情况具体确定相应的分值与权重。
徐玮婕、陈雅:公共图书馆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指标研究厦门旅游地图高清版大图
2021年第2033

本文发布于:2023-08-24 05:4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6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资源   特色   图书馆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