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循环凝视与乡村文化修复

阅读: 评论:0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34卷2019年第6期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复兴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旅游循环凝视与乡村文化修复
孙九霞1,2
湘潭周边自驾游景点推荐
(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Doi:10.19765/jki.1002-5006.2019.06.001
乡村凋敝正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为此,国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但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乡村建设,偏重于硬件设施的完善,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具有公共性,对乡村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将成为扭转乡村空心化格局、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九山顶游玩攻略
茂县九顶山天气预报旅游活动的出现源自旅游者对非惯常体验的追求,旅游过程实际上是游客对当地人的凝视活动。学者普遍认为,游客凝视对乡村文化变迁具有双向影响:一方面,它是东道主社会发展本地旅游业的动力源泉、寻回本真内在的驱动力;另一方面,游客凝视也会造成东道主社会文化的消解。但是,如果超越简单的游客/东道主单向凝视或主客双向凝视,以更长远的眼光、多维的视角将旅游凝视阐释为一个多次、
长期的循环过程(即“旅游循环凝视”),其作用结果将更为积极,并有助于乡村文化修复。
主持人:孙九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天池在哪个城市
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十九大以来的重要国家战略,旨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旅游业对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带动效应已成为各界共识,但对于乡村文化的振兴和发展路径讨论不足,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关系需要深入解读。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同时亦是传承、恢复与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乡村凋敝、文化衰落、传统消解等问题是文化振兴实践所需要解决的困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化力量,乡村旅游究竟能够对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哪些可能?本期笔谈旨在关注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探析消费者与乡村文化商品、乡村建设与建设乡村、游学及全域旅游中的乡土与文化、乡村旅游与民俗主义等概念之间的联系,试图就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复兴提供多视角、多维度、多元化的探索。
旅游凝视作为经典理论,依然是辨识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复兴的一把钥匙。旅游循环凝视与乡村文化修复存在耦合关系,意味着客源地与目的地间的长效循环。在旅游循环凝视下,东道主利用地方经验,不断更新本土文化,塑造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乡村新文化,巩固文化自信的内生机制。周星教授透
视乡村旅游中特意营造的民俗主义现象,认为这恰好是乡村文化复兴的契机和路径,乡村旅游真正的生命线乃是乡村性,如何保持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乡土个性以及农家生活方式的质朴性,则是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王宁教授关注乡村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归结为乡村文化复兴的因素,继而从消费者赞助的视角,指出寻“乡村文化”商品的买主(消费者)是借助旅游实现乡村文化复兴的关键点;彭兆荣教授从乡村景观、移动性、现代性等背景出发,关注游学中的乡土与社稷的认知体验,认为无论古代游学还是当今研学皆被视之为一种学习和体验的途径和方式,乡土旅游不只是了解中国、回归乡土的一种方式,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麻国庆教授从梁漱溟先生“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观念着手,提出不能把乡村看作城市来建设、要凸显村落的多重空间、要避免传统“现代性”理论的束缚,他认为当下乡村建设的核心是中国社会与文化之建设;张士闪教授认为全域旅游为文化共享提供了保障,从社会实践层面考察全域旅游的概念内涵,发现其所蕴具的“旅游革命”性质,倡导以经济利益为体、文化共享为魂,立足中华文化的本位,建设主客共享的共同家园。
⋅⋅1
>游侠客旅游网

本文发布于:2023-08-24 19:2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64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乡村   文化   旅游   建设   凝视   振兴   发展   乡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