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阅读: 评论:0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一、总体规划目标:
1、面向未来,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造崭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2、面向世界,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与岭南本土文化,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的高教环境。
  3、面向现代化,完善城市中央智力区的高教、科研、科技生产、孵化(大学城小谷围岛中心区地块拟提高建设开发强度,按照规划,该地块将用于建设大学城数字家庭孵化基地,从事新一代电视产品的研发。上述调整将在本周五接受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
)、文化、商务、居住、服务、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综合整体环境。千岛湖二日游必去景点
  4、塑造高品位的艺术景观环境,营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高等教育场所和优异的成长空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二、总体规划原则
1、空间开放化乐园
  妥善处理各品牌大学的相对独立性与空间开放性的关系,以开放型的校园环境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大学城与城市的交流、大学城与与市民的的交流,从而带动地区文化和经济跃升,提高竞争力。
2、资源共享化
  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设置不同共享程度的共享体系,本着“互利、自愿、利于学科交流”的原则,提高教学、咨询、居住、绿化等各类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优势互补,极大地减少重复建设。
3、建设弹性化
  充分考虑引入大学自身特点和自主性,运用“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的概念,在保证总体规划骨架的前提下,提供多种弹性发展空间和用地组织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引入大学对用地和空间的要求。

4、服务社会化
  净化传统高校的功能组织,突出高校的教育、科研、研发等功能,强调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社会化。
5、环境生态化
  尊重基地自然生态和景观特,运用复合生态学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区域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成都宽窄巷子景点介绍图片
6、结构秩序化
  以规整有序的空间网络确定道路结构及绿走廊,建立大学城结构的整体空间格局。
7、管理整体化
  设立广州大学城“高教特区”,实行整体统一的管理,确保大学城的高效运行。
8、设施智能化
  迎接E时代的挑战,以国际化标准的电子信息和网络系统满足大学城内部活动和远程服务的各项要求。
9、风格多元化
  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营造具有不同地域特、不同建筑风格的景观环境。
10、投资市场化
  提升大学产业化程度,明确政府、大学、企业在大学城建设中的角和地位,拓宽投资渠道,通过各类政策引导,吸引更多大学和企业进驻大学城。


三、总体规划构思创意
1、中国古城----大学“城”的总体意象
  借鉴中国古城的方格网布局原型,采用局部中轴对称格局,反映东方文化,并体现“城”的主题。

2、生态浮萍----相对分散、独立的组团结构
  荷花原产中国,以其与环境的良好共生关系为人们所识,更以其圣洁、优美的形象和深刻文化的内涵为世人所喜爱。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概念借鉴荷花的生长形态,采用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组团式建筑布局模式,仿佛绿海洋中漂浮的朵朵莲花,与自然环境达成协调共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绿心”的生态功能。

3、神经组织(Nervous System----功能、结构、道路、管理等构成的网络结构
  作为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物质结构,人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和处理体内外各种感觉
信息,调节和影响躯体和内脏的运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发动和控制各种行为,司理学习、记忆、情绪、思维及语言等高级功能,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神经元、神经末梢在体内呈网络状分布,是信息感受、信息传导、信息交流最活跃的部位。
  在广州大学城的总体规划概念中,我们借鉴神经系统的网络结构特点,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认识广州大学城作为城市的中央智力区和信息中枢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力图以一种线形网络状的秩序形成清晰的整体空间框架,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内在功能组织。

4、航天器----腾飞的高科技象征含义
  总体规划形态暗合航天器的造型,中央的城市共享区暗喻太空仓,供大学城居民和城市市民使用,而两侧的校园区则仿佛两片展开的太阳能板,时刻为大学城提供能量和信息,赋予广州大学城一种高科技的内涵;并以一种腾飞的态势表达了广州大学城在新的世纪里展翅高飞的雄心。
四、总体规划概念


考虑引入大学的不确定性,总体规划概念采用“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相互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广州大学城高教产业变化的要求。
  “刚性结构”:是指规划布局中相对稳定的主干骨架,不随引入大学的变化而变化。其内容主要包括主干道、区间干道、城市资源共享区、及中试生产区等。
  “柔性结构”:是指随高教产业市场变化而灵活变化的弹性结构,内容包括各大学园区弹性用地、生活区、区内次干道等。
  本规划从广州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形,在规划目标和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一种框架性的空间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不同的大学组织和布局方案,以适应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五、总体秩序格局
  采用格网和模数的整体化设计(Holistic Design)手法,以规整有序的道路系统网络将各功能单元有机连接,创造极富秩序感的空间韵律,同时保留的山体和曲线状绿生态空间作为活跃要素穿插其中,反映现代社会“自由”和“规矩”对立统一的哲学理念。

六、大学校园区用地布局
  大学城的校园用地形成三级结构,即大学城大学园区大学二级学院。
  大学园区由若干性质相似的几所大学构成,北区(小谷围地区)布置4个大学园区(其中包括西侧相对独立的国际大学园区),南区布置2个大学园区。各园区内部的大学性质的确定应充分考虑相邻地区的现有功能和区位条件,如靠近官洲国际生物岛附近的园区性质建议应与生物主题结合,南区西南角生态农业保护区附近的大学园区则应优选农业、林业大学,并可把农业保护区作为其实验基地。
   国际大学园区的组合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方面吸引国际名校开设分校或办事机构,另一方面应发挥虚拟大学的远程教育功能。
  大学园区建设提倡资源共享,规划中根据“互利、自愿、利于学科交流”的原则,建议将某些学术资源生活服务资源、体育运动资源、公共教育资源,如校级图书馆、餐厅、食堂、体育场馆等适当集中,形成相对集中的校际资源共享区,每一所大学均负责建设12处较大型的共享设施,在空间上开放。空间布局着重考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采用“柔性结构”体系,提出了“带状”、“中心状”、“组团状”等不同的大学空间组织模式,以适应发展和变化。

七、共享资源分级结构
  大学城提供三种不同开放程度的共享资源,既保证资源的共享、减少投资、扩大交流、又保证各大学相对的独立、完整。
  第一层次共享资源是指城市资源共享区;第二层次包括校际资源共享区;第三层次共享资源包括大学校园区内的二级学院区。

八、生活区共享设施结构
  大学城生活区采用产业化的方式解决各高校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空间上采用组团式布局模式,根据服务单位,并分别配套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
  学生公寓注重空间领域的围合,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

九、绿化与生态结构体系
  强化城市“绿心”的整体功能,在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开放式网络状、绿化生态系统,以“两心、两轴、四环、五廊、六核”的形式,形成绿网,创造景观生态的安全格局。
   强化绿化空间组织功能,以各种形式的公共绿地为纽带来组织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形成绿城市户外游憩空间序列,实现人类“回归自然”的理想。
  两心——严格控制大学城南北两区山林地及农业生态保护区,作为大学城内部两个片区“绿心”。
  两轴——充分发挥南北两区中央珠江水道的生态功能作为“兰轴”,强调南北向城际功能主轴的绿化生态作用,作为“绿轴”。
  四环——在南北两区结合,河道、公路防护带主干道及过境环状绿化,形成生态屏障。
  五廊——结合水系及主导风向,设置五条绿化廊道遍向珠江,加强大学城与珠江的生态关联,形成拥抱珠江的整体态势,不仅导风散热,而且将人流引向江面,回归自然。
南京大报恩寺简介六核——在各主要功能单元内均布置组团公共绿地,形成六个“绿核”。

十、滨水岸线利用

充分发挥大学城岸线漫长的优势,突出“岛”的意象,妥善处理岸线功能和景观的关系。
   规划中,将人的活动引向江边,实现生活的生态化。沿江结合功能组织分别设置文化设
施带、绿化休闲带。文化设施带内布置各类小型文化活动设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滨江的文化活动场所;而绿化休闲带则提供散步、谈话、慢跑等各类休闲、健身活动场所。
  结合滨江良好的环境,布置一处集中的大型体育设施区,安排大型体育场馆,供本地人员和城市居民使用,甚至可作为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赛场;同时也可作为大学城沿江的标志性建筑,丰富沿江天际轮廓线。
乌鲁木齐最新今天的消息  同时,规划注重处理沿江重要的景观节点,如岛屿端部,既是良好的观景视点,又是外界视线注意的景观焦点。
  另外,结合功能和交通,沿江设置若干码头,满足生活和校区之间的联系。

十一、内部交通组织方式
  大学城南北两区内部道路系统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主干道通过跨江隧道(与地铁线路合并过江)紧密相连。
  两区道路网均采用方格网+放射的形式,既保证地块的方正、交通的有序,又提供了极为便捷的人行联系和景观组织的完整。
  大学城内部道路分级明确,各功能区之间通过主干道和区间干道彼此联系,各单元内部则
利用次干道联系。
  大学城内部提倡公交优先、自行车优先的政策,校际及生活联系均采用公交系统,其中小谷围岛建议结合校际资源共享带和各居住单元设  置双向公交环行线路,方便教师、学生出行和交流;同时,道路设计均充分考虑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十字型”地铁结合主干道和城市资源共享带设置,吸引和方便更多的人员使用,同时利于交通疏散,地铁站点结合大型公共设施及生活居住区设置。

   规划倡导人车分流模式。在宏观层次,尽可能地将人车分流,设置环岛健身步道;在各功能单元中,则采用人车分流的模式,确保车行交通的顺畅、人行交通的安全。

十二、对外交通系统结构
   对外交通组织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充分利用过境高速公路与快速路,分别在大学城南北两区、东西两侧设置互通式立交与内部主干交通系统相连。
  其次,内部主干道与周边城市功能区,如广州新城、官洲国际生物岛、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海珠区直接连系,形成次一级的城市干道网络。
  另外,充分利用地铁四号线过境的优势,并考虑沿珠江南岸城市居住组团(如华南新城、雅居乐居住组团、星河湾居区等)的连续性,建议设置沿江地铁与广州经济开发区相连,加强大学城的辐射能力和科技产业的联系,并形成广州“一江多岸”的景观环境。


广州大学城简介: 

广州大学城定位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房地产在线开盘
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20万人,总人口达35-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 


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广州大学城可以极大地推动广州市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现有人口10万左右,并在逐年增加中。
广州大学城将在城内兴建八个体育馆及七个体育场,并于2006年底建成,以作为2007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使用场馆,并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备用场馆。届时,广州大学城将成为万种瞩目的焦点,可以说是商机无限。

本文发布于:2023-08-25 06:2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67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学城   大学   广州   功能   城市   空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