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调查报告

阅读: 评论:0

关于家乡------湘潭的调查报告
广州上下九步行街潭,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湘莲之乡;也是全国人民仰慕的旅游圣地,湖南旅游品牌名人名山的中心旅游目的地。
湘潭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品位高、人文特鲜明和神秘感强等特点。全市110多处重点旅游资源,可分为6大种类、40种基本类型,400余处景观和相关资源。距市区40公里的韶山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有:故居、工作和生活过的滴水洞、铜像广场、纪念馆、韶峰景区、诗词碑林、纪念园等。
湘潭位于中国湖南省的中部,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一代伟人、著名军事家彭德怀、黄公略、陈赓、谭政的故乡,也是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故乡。的两个世纪以来,她一直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有金湘潭的美誉。如今,经过勤劳、勇敢的湘潭人民40多年的奋斗,已经把这座千年古城建设成为了中国长江流域开放开发带中颇具经济实力的开放城市。为加速经济的发展,湘潭市确立了以开放带动推进强工富市实施的发展战略,正以她良好的投资环境展示在国内外友人面前,吸引着众多的有识之士来湘潭投资兴办企业。
一、文化积淀深厚
湘潭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具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
那里是红圣地,一代伟人的故乡。韶峰的红日照亮了中国,那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他们的名字成了共和国耀眼的记忆,他们的故事成了新中国的感动和骄傲。
那里是文化高地。千古流芳的湖湘文化在这里发祥起源,涓涓细流汇成浩浩洪波,让一部中国文化史为之倾斜。那里是艺术巨匠、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故乡。一代又一代文化巨子在湘潭码头扬帆起航。
数不尽的风流,说不完的故事。湘潭一大桥上有一幅对联: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熟知湘潭历史的人都会觉得,这幅口气很大的对联,只有湘潭担当得起,而且对湘潭来说,这是一种没有丝毫夸张的表述。
中国人民共和国杰出的领袖人物,就是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1909年先后在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
湘潭人。189312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而孕育的韶山,有四个历史性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194910—1968年,韶山为湘潭县属区,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这期间,韶山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工业和旅游业等尚处于初创阶段。1967年底建成的韶山铁路,无疑为韶山的宣传接待、旅游观光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第二阶段:1968—1980年。韶山被升格为湖南省政府直接管辖的地级行政区,简称韶山区。196812月,根据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有关文件,将原属湘乡县的白田公社祝赞大队划入大坪公社(外祖家乡),并使其与原湘潭县的韶山区合并,组成韶山特别行政区,直属湖南省领导。这段时间,国家对韶山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使韶山以宣传接待为中心的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扩建和兴建了同志纪念馆、韶山火车站、韶山宾馆、饭店等大量服务设施,还举办了一些工矿企业和农田水利设施,以故居为中心,从清溪镇到韶山冲一线的旅游接待基本格局此时已初步形成。韶峰第三阶段:1981—1984年。省辖韶山区被撤销,韶山仍为湘潭县属区。韶山的宣传接待由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专事。从这时起,韶山区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农业和乡镇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四阶段:1985—1990年。1985年韶山又从湘潭县独立出来,为湘潭市属县级区。为了搞好韶山的宣传接待、旅游服务,1986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韶山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决定韶山进一步开放,并明确规定韶山的性质: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风景旅游区,同时还决定把滴水洞也对中外游客开放。从此,韶山的宣传接待、旅游服务出现了新的面貌。韶山管理局以宣传教育、纪念地管理、旅游观光和休息度假型的多功能服务,代替了过去单纯的宣传教育模式。199012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湘潭市韶山区,建立县级韶山市,属湖南省辖,由湘潭市代管。时辖62镇:清溪镇、银田镇、大坪乡、永义乡、如意乡、杨林乡、银田乡、韶山乡。
    前阵子,特意再次拜访了家乡韶山,故居依山傍水,枫梓山、象鼻山等山环护周围,青松郁郁,翠竹婆娑。我们一行人来到故居时,天气晴好,阳光洒在故居门前的水塘里,波光粼粼,回想起1893年12月26日,就诞生在这优美的田园风光中,不禁心生“好山好水育伟人”的感叹。
故居为土木结构,泥砖墙,小青瓦,坐南朝北、是呈凹字形的农舍,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
家,西边5间茅草房为邻居家,居中的堂屋两家合用。堂屋大门上端挂着1983年题写的“同志故居”贴金木匾。轻轻穿过堂屋,经过厨房、横屋(即餐厅),就进入父母的卧室,室内的方形架子木床、青大布蚊帐和印花床单、棉被等物一一在目。与父母的卧室相邻,便是少年时代的住房,房内陈设简单朴素,床边的一盏桐油灯,曾伴随少年毛渗东度过无数不眠之夜。1910年秋,当他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曾赠诗给父亲:“孩子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首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由此可见,少年时期的毛渗东就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已任了。1921年春节,他回到韶山,教育家人“舍小家为大家”,率领弟弟和堂妹外出干革命。1925年,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1月,他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一次回到韶山。在一家人用餐的横屋里,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骨干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民运动情况,后来写出了重要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故居旁的后山上,埋葬着的六位为革命而牺牲的亲人。真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参观完故居后,我们又到广场参观了铜像,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19931220日上午,时任同志亲自为铜像揭幕,据说,当时出现了许多奇特现象。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游人来到的铜像前献花、敬礼,我们到了后列两排向三鞠躬,寄托我们对主席的怀念和敬意之情。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运输日趋发达。建国前,湘潭交通运输以民间水运为主,铁路、公路运输虽有一点,但不畅通。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和发展,湘潭已建成一个由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湘潭全境公路密布,铁路贯穿东西,交通四通八达,运输工具先进快捷,形成了一个干支相连、县乡相通、纵横交织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水陆交通运输网200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695公里,比1978年增加530广东阳江疫情最新消息公里,其中市区道路452公里,比1978年增加342云南洱海天气预报15天公里,路况条件已远非昔比。全市境内有国道2条,长达289.8公里,省道长达154.2公里。已建的高速公路有长潭高速、潭邵高速、潭耒高速、长潭西线、醴潭高速5越南下龙湾地图条,潭衡西线、韶山高速正在建设中,加上107国道320国道在湘潭交叉,湘潭成为了全国公路的重要枢纽,也成为全国地级市高速公路最密集的地区。全市公路网密度为53.8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每万人占有9.3公里,公路密度大大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目前湘潭境内有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横跨湘江的大桥9座,城市五桥二环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全市100%的乡镇、95%卡塔尔时间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通客车。全市铁路里程154公里,京广、湘黔、正在建设中的武广客运专线穿越市境,另境内还有35条厂矿铁路,全长225公里。全市通航里程260
里, 1994年建成十四总千吨级码头后,2006年铁牛埠港区一期工程3个千吨级泊位、河西中心港区3个千吨级泊位先后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湘潭港货物年吞吐量突破500万吨,迈入全国内河大港行列。(2)邮电通信突飞猛进。湘潭电信的真正腾飞始于1993年,通过实施165海底世界简笔画彩 718”“515通信工程,开创了湘潭电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并引发了一轮住宅电话热,BP机、大哥大也逐步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圈子。1993年建成移动电话网、无线寻呼网、电视电话会议网;1994年建成农村大集镇以上容量长途数字传输网以及农村大集镇以上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直拨网、数字数据和分组交换网;1995年成功实现电话号码升七位;1996年建成多媒体宽带业务网;1997年建成湘潭信息港,1998年开通ATM/中继网,进行了因特网和168”系统的扩容改造;1999年,移动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GSM数字移动,顺利开通8万门GSM交换机,结束了湘潭没有数字交换局的历史。年内中国联通湘潭分公司成立,并在2001年实现了全国及全省的入网联调。通信能力的增强带来了业务量的成倍增长,至2007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7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81.2 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5.9/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28.7/百人。2007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17.8万户。(3)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30年的建设,尤其是2000年开展的一化三清建设,湘潭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城市供水供气、
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均取得了令入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健全的营运、管理网络。7年中,全市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4平方公里拓展到80平方公里。河东新区基本成形,东方红广场、白石公园、锦源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成为湘潭城市形象的新标志。河西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核心商务圈建设全面启动。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河西污水处理厂投入营运,河东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城市天然气用户达5万多户。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水平全面提升,湘潭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工业技术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业的着眼点由追求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内涵扩大再生产,通过企业内部挖潜改造,逐步扭转了工业生产的徘徊局面,湘潭工业迈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1978-2000年,全市共投入技改资金108亿元,湘钢、韶峰水泥、湘潭电化、湘潭发电、湘潭电机等重大技改项目相继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大大强化了湘潭的工业基础。进入2000年后,湘潭利用老工业城市的各种资源,坚持实施强工富市战略,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工业园区,全市工业注入新的活力,步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九华吉利汽车成功投产,钢材压延加工基地形成,工程
建筑机械产业加快发展,矿山装备产业正在按规划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清洁能源产业已成雏形。工业内生成长机制开始形成,工业竞争实力明显提升。
四、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
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不渝地把推进民生工程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坚持做到了逐年扩大、逐年增多。2006年,全市民生投入13.6亿元,占市本级支出的63.4%2007年,民生投入18.2亿元,增长34%,占市本级支出67.9%2008年,民生投入24.6亿元,增长34.6%,占本级支出的72.4%。从2004年开始,每年坚持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全市办实事的投入累计达80亿元。湘潭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临时社会救助制度,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经过三次提标,已达到每人每月220元的标准;农村低保制度的推进走在了全省前列。坚持把就业问题作为最大、最重、最急的民生问题,近3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6万人,落实对下岗失业人员税费减免、社保和培训补贴资金3.7亿元;农村贫困家庭就业援助工程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3年共征收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42.9亿元,3年共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43亿
多元,社会保险所有待遇到位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湘潭进入了全国首批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城市行列。3年来,全市新建和改造廉租住房3.6万平方米,共解决了6213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惠及城镇居民15532人;今年,全市将新建廉租住房项目12个,新建廉租住房20万平方米,计划到2011年,基本解决全市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农村建设

本文发布于:2023-08-26 22:0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8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湘潭   韶山   全市   城市   中国   建设   旅游   工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