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重点(湖北大学版)

阅读: 评论:0

《高等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一千年之久。
2、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指标是指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
3、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入学机会民主化和高等教育管理民主化。一个层面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针对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分析,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是改变学校管理权过于集中于校级领导层面这一现状,二是克服学校中明显存在的等级制、官本位倾向和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的做法,三是充分发挥校内各种组织参入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使教职工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具有监督、审议和决策权限的民主管理机构。
4、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个人本位则与社会本位相对立,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求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5、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高等教育结构的整体出发,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机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6、院校研究: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7、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8、课程:课程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课,指的是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和,二是程,即教学过程的顺序与进程。从整体上讲,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间(进程)的统一。对课程范围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显性课程:狭义课程是指计划课程,也称为显性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所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种课程。
  隐性课程:所谓广义课程,除包括计划课程外,还包括非计划课程,也称之为隐性课程,包括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9、大科学:1962年美国科学史家普赖斯提出来大科学这个概念。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开始进入大科学时代。大科学是区别于小科学的现代科学生产方式,强调多学科交叉集成,以及科研人员的协调合作。其有着鲜明的特点:高度的创新性、探索性、综合性、组织性、风险性。珠穆朗玛峰旅游价格
丽江旅游图片10、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体系化的高等教育管理组织制度,主要包
括高等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者称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后者称为高等教育微观管理。
中央集权型的管理体制:中央集权型管理体制的第一个特征是权利集中。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集主办权、办学权、管理权于一身,自上而下对高等教育进行决策管理,学校基本上没有自主办学的权利。第二个特征是自我封闭。高等教育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面向政府封闭运行,与社会经济系统没有直接的联系,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通过政府计划配置。第三个特征是一元化。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无视地区、行业、学校发展的不平衡,统一计划,统一政策,统一模式,学校之间没有竞争。
权利分散型的管理体制:权利分散型管理体制的特征与中央集权型正好相反。一是权利分散。权利分散有两层含义。一是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利不在中央政府,而在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二是权利不是集中在中央政府,而是分散在高等教育组织中,如高校拥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二是开放性。高等教育融入社会大系统中。三是多样化。各高等教育组织拥有自主决策权,它们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形成特。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混合型管理体制):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系。结合型管理体制体现了国家、地方和高校分享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不同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宏观管理特征,有利于调动多方的积极性。结合型管理体制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1、学术权力:大学学术权力的主体是教授,其权利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大学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是大学本质特征的外化,主要依靠教授自身的权威对客体产生影响,运行方式是自下而上,越是在基层,其影响力越大。核心是“力”(学术地位),力大权大。价值追求是保障学术自由、学科发展和学者的利益。
行政权力:主体是职能部门及行政管理人员,其客体是行政事务,只要是通过法律、政策、指示、指令等自上而下贯彻执行。核心是“权”(行政职位)权大力大。价值定位是保障大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保证教育方针和办学思想的落实。
二、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进科技技术发展、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2高端旅游私人定制公司、简述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何特点?
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所谓行会性是指大学起初为学生与教师结合的“组合”或“行会”的团体,后来才逐渐成为学习和研究的组织;所谓自治性是指这些行会性组织在与宗教和世俗政权的周旋中,为自己取得许多特权;所谓国际性,是指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均以拉丁语为共同语言,可以不分国别、种族招收学生和聘请教师,来自欧洲各国的师生可以来去自由;所谓宗教性,是指不少大学是在座堂或寺院学校基础上建立的,新建立的学校也多受到教会的控制,神学在中世纪大学中地位最高。
3、简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涵义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其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而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相联的,但不能互相取代。
4中巴车租车平台、简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人的存在可分为人类整体、体与个体,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指人类整体与体的发展同个体发展的关系。从总体上讲,在现有社会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关系是既相一致又相矛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日趋走向统一。
首先,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是相一致的。其一,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其二,两者互为发展条件。其三,两者是在互动中发展的。其四,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其次,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又是矛盾的。其一是发展的机会的矛盾,即社会只会提供部分人的发展机会,而另一部分人却得不到这种机会。其二是发展的取向上的矛盾,即社会出于分工需要与整体发展的需要对个体提出的要求,与个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之间产生的矛盾。
5、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和区域因
素。
1.在高等教育结构的诸多制约因素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就像一支强有力的无形的手,通过对人才需求,教育投资以及就业市场等方面的控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2.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全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文化传统因素往往是为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提供价值导向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人们对择业的态度、消费观念,对各类教育的价值取向、自身的文化需求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期待等等。
众信旅游最新消息3.科学技术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与结构等。科学的学科门类是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理论依据,因此学科的发展必然影响专业的发展。
4.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剧增,从各个方面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求并形成压力,迫使高等教育系统作出积极地反应,需尽快建立面向不同经济形态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和教育模式。
5.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区域性高等教育体系。
6、如何理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大学三项职能分别是:教育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职能的延伸。
7、为什么说大学教学是在改革中发展的?
教学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凝固的、亘古不变的教学是没有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对人才培养任务的变化,势必要求教学作出相应变革。
2.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人类积累的知识量越来越大,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内容出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因此使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解决这一矛盾,除了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变革外,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3.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必然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
4.教育与教学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必然推动教学的发展。
另外,随着我国教育目标的转变,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必定需要进行变革。
8、简要分析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定位。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者。
9、如何理解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的学习者。
10、试述高等教育课程制定的依据。
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专业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相应地也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单位。课程的制定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专业层次的课程设置及其整体结构,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二是专业层次课程结构中各门课程的内容及其结构,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成都去九寨沟的路上危险吗

本文发布于:2023-08-27 07:2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8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教育   结构   课程   管理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