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实证研究——吉林农业大学信息学

阅读: 评论:0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实证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学科创新实践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温长吉  高妍昕卉  冯 冲  胡雅婷
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务之一。围绕解决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等    问题,结合吉林农业大学信息学科自身办学特,以吉林农业大学信息学科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实践对象,    从坚持办学特、合理课程设置、制定激励制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开放培养环境等方面在学科内对研    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创新模式的有效性并为今后进一步结合区域产业特和自身    办学优势大胆进行探索尝试打下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关键词:地方高等农业院校 信息学科 研究生 创新培养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12-0046大足石刻值得去吗
根河市农业创新驱动下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当前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和农业知识的高级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创新力不足成为严重制约农业信息化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作为农业信息化高端人才的信息学科研究生培养尤为迫切和必要。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当前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面临困境。因此,地方农业院校如何以省内农业产业为依托,在现有
创新培养方式与涉农产业无缝对接成熟案例不多的前提条件下,摆脱困境、寻求新的发展,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应国情、省情的地方农业院校信息学科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吉林农业大学信息学科研究生培养为实践对象探究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新模式。
一、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国外农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高校与企业等的结合,注重加强教育与职业界,与农业农村的结合。其研究生培养,通常重视理论、实践学习,灵活设置学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政策保障体系,配套资金支持等举措实现研究生多元化创新能力培养。而国内对地方农业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其研究处于参照、探索和发展阶段,而且研究多集中于普众教育的本科阶段,针对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较少,而针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创新培养研究则更是少有研究报道。对比国内外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培养,我们以国内农业院校信息学科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对现存问题进行简要总结。
1.培养创新人才观念陈旧。我国高等院校现在的教育主体角、课堂教学模式、德育教育模式及教育效能仍需转变。特别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抑制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这与当前国家所需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模式极不适应。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清晰且氛围不浓。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
起步较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念。由于缺乏自身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在研究生培养上以模仿和照搬重点大学的培养模式,学科优势和特打造不突出。
3.信息专业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涉农知识面较窄。当前,在读的高校农业信息学科研究生基本都是信息、计算机、电子等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工科应用背景尤为突出,而对农业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使得专业及其培养人员独立于农业院校涉农优势专业学科之外。
4.理论与实践脱节,与实际应用结合欠缺。地方农业院校中信息学科由于其自身工科专业背景,在研究生培养后期阶段农业产业实践机会较少,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与实际应用结合欠缺的问题。
二、信息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结合吉林农业大学信息学科自身办学特,以本校信息学科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和尝试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维也纳酒店首页
蚌埠读音1.坚持农业院校特,结合区域特,打造特优势学科
本校信息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上,坚持结合区域特和农业院校自身办学特点优势,构建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以农业信息化推动的农业现代化转型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省内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和农业知识的高
世界十大主题乐园排名级农业技术人才流失和创新力不足严重制约信息化的推进。吉林农业大学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现代化人才培育摇篮,涉农专业学科优势明显。因此,从上述区域和办学特出发,本校信息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上,内外兼修在研究生培养上既具备熟练的工科理论技术,又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实现研究生创新培养方式与涉农产业无缝对接。
2.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课程设置
最近景区哪里好玩通过探索和尝试,本校信息学科专业在研究生培养模式设定上区别于以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和研究型的人才,着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有选择的培养研究型、复合型人才。要求体现专业方向及特。在课程设置上,打破课程之间界限,理顺课程关系,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修订的程序和制度,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行信息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具体采用:①降低学时数和课程学分,增设课程门类和选修课程比重。②增设课程和产业体系内部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③增加和丰富实践环节的内容和考核比重。
3.制度保障和激励
本校信息学科在激励制度建设上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摒弃过去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管得过多、过细的情况,把责任分担各个学科的带头人或者学科团队手里,把人事权、资金
使用权等实际权力分配下去,充分体现了学科建设的活力,这样做符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使得学科建设健康发展。②积极探索扩大学科建设所需资金渠道。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一方面通过独立承建或合作承建各级科研平台的方式,积极争取国家、地方和校内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
DOI:10.16534/jki13-9000/g.2016.2437
・46・

本文发布于:2023-08-27 23:4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8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培养   研究生   学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