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渡旅游资源简介

阅读: 评论:0

洪渡旅游资源简介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洪渡镇位于沿河县城东北边陲乌江西岸,是乌江流经省内的最后一个乡镇。距县城水路76公里,陆路138公里。东与重庆酉阳县一江之隔,北与彭水县交界,东南与新景乡接壤,西南与客田镇相连,西与塘坝乡毗邻,周边有黔渝9个乡镇20余万人口。地处东经108°1436—108°1946″,北纬28°5534—28°2905″,南北长19.21千米,大兴野生动物园自驾攻略东西宽8.67千米。洪渡地处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脉之间,乌江自南向北沿边境至苏家村小旁滩流入重庆市,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河流深切,最高海拔1281.8米(小山),最低海拔224.9米(小庞滩),属浅切割低山为主兼部分中山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69.21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6.51平方千米。
(二)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水热充足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7.9沈阳旅行社省内二日游℃,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
(三)行政区概况:全镇国土面积75.72 平方公里,辖洪渡、王坨、苏家、洞子、皂角、龙泉、双泉、居委会 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68个村民组, 289810818人。
二、历史沿革
洪渡历史悠久,古名洪杜、洪都。据《沿河县志》记载,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洪杜县,隶属黔中郡,宋嘉佑八年(1063)废,置县444年。贞观2年(公元628年)移洪杜溪,距今洪渡场南约500米,麟德二年(公元665深圳湾公园景点介绍年)后县治所迁至今重庆酉阳龚滩。民国时期设洪渡区,解放后一度设乡、公社。1950年为沿河县第十区,1961年改为公社,198310月建镇,1992年过渡为科级镇至今。洪渡为古代入黔第一重镇,其经济、战略地位犹为特殊,现今也是黔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三、旅游资源
(一)文化习俗。洪渡古镇民族风情浓郁,土家民歌山歌远近闻名,土家“打镏子”艺术独具特。2002 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文物古迹度蜜月国内最佳首选地:洪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出土人类居住遗址来看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现今尚存有汉砖瓦窑、汉墓和明代古墓。已出土青铜器、兵器、宋瓷等大量文物。2005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唐文元等7名考古专家对洪渡村四方石组东汉墓进行了
发掘。东汉古墓形状不一,有“凸”形、刀形和双耳拱形石室墓。四方石古幕顶部用石块拱成圆拱形,最大的墓高约3米,宽3米,长8米。专家们一致认为洪渡双耳拱形石室墓在贵州乃至全国都属独一无二的。出土的文物有人形陶佣、五株铜钱、青铜戒子、下刀及碎陶片等。
土家打溜子:起源于唐朝武德年间,由“打行李”、“打八仙”演变而来。流传下来的洪渡土家打溜子有一千多个曲牌,具有代表性的是:双飘带、四平音、猛虎下山、将军进、满堂红、百鸟朝凤、节节高等。打溜子其乐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调式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扣人心弦,多用于婚丧嫁娶、丰收喜庆,节日欢闹等民间民俗活动。1984 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袁炳昌教授在洪渡采风时对这种独具特的民间吹打艺术赞不绝口,认为这一古老民间的传统艺术确是一块难得的艺术瑰宝,一朵古老的、朴实的、珍贵的艺术之花。
哭嫁习俗:土家人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但到了明代,由于封建王朝的强行同化逐渐演变为父母包办婚姻,因而有了哭嫁歌的来历,哭嫁一般在喜酒前三天开始,母亲开始领哭,然后女儿哭所有的亲戚朋友,对象不同歌词和哭腔也不同。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哭嫁歌已成为土家文化中最具特的婚俗。
(二)自然景观
1、洪渡河风光。谷深幽静、风景秀丽的洪渡河就从洪渡汇入乌江。洪渡河发源于湄潭县万马乡,流经凤岗县、务川县后进入沿河县。经客田镇、新景乡后进入洪渡,在原洪渡集镇处汇入乌江。河流全长194.1公里,沿河县境内长27.5公里,洪渡境内长12公里。洪渡河两岸绿树葱葱,翠竹挺拔,奇峰对峙,怪石嶙峋,蓝天碧水,风景迷人。
2、滨江溶洞。该溶洞位于距洪渡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的乌江边,处于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内。该溶洞洞中有洞,有三亚5日游要多少钱1个主洞2个分洞,最大的一个溶洞长约1公里,呈东西走向,洞内最宽处达60余米,最高处高20多米。洞内有无数的钟乳石、石笋、石花和石梯田。有的酷似鳄鱼、龟鳖爬行,有的恰如观音打坐,有的神似三国关公作揖,奇观奇景任你想象。
安徽工程大学
3、王坨温泉。王坨温泉又称美女泉位于乌江河西岸洪渡镇王坨村温塘组,距洪渡镇所在地约4公里。王坨温泉富含偏硅酸和锶、锂等元素矿化物,更因为一个金枝姑娘的美丽的传说而声名远扬,后来人们就干脆把温泉称作美女泉。民国《沿河县志》载:泉源泻玉,四季如汤,泉可荡邪,水可消厉,每当夏秋之际,游人如织,竟相澡身,乡人疥疾者洗之立愈。
4、千年白章树。王坨村杉树组有一棵千年白章树。树高30余米,直径达3米。当地村民认为白章树是和平和友谊的象征。传说中,白章树的树根穿过乌江伸到酉阳龚滩古镇的天平缸里,是乌江两岸人民和平友谊的见证。
5、集镇风光。洪渡集镇整体布局为“三横两纵”,由三条主要街道和两条人行景观道组成。集镇建筑为汉唐风格,木栏杆、窗花图案精美,做工精巧,墙砖统一采用汉砖精美的花纹图案。站在洪渡古镇街头,汉唐古镇遐想油然而生。
四、土家特产
野生苦丁茶:洪渡苦丁茶分布较广,被省区划办划定为“武陵山区国家级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实验区”,是县政府确定的野生苦丁茶保护基地。2002年成立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山珍有限责任公司洪渡野生苦丁茶分公司,并将苦丁茶包装上市。
野生香菌:由政府投入资金引进包装,使野生香菌由地摊销售转向商店销售,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增加了附加值。
皂角核桃:皂角村有一片百年核桃古树林,林内的一百余棵核桃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最
大的棵核桃树树龄已经有5百多年。皂角核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有显著的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
    双泉珍珠花生:双泉村土壤疏松,气候宜人,自古以来盛产花生,双泉村土壤疏松、气候宜人,自古以来盛产花生,双泉珍珠花生有健脾、润肺,补益气血气等功效,常食之可延年益寿。
五、洪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一)复建好一座风韵古朴、独具特的洪渡古镇
要建设好洪渡首先要明确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洪渡,要看清洪渡的发展方向,要知道洪渡现在有什么,将来发展需要什么。洪渡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区位优势为一体,旅游文化产业和商品物资的集散贸易必将是今后洪渡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方式。如何为洪渡人民打造一座能吸引人,能留住客,有文化内涵,有较高品位的小城镇,决定着洪渡的发展前景。复建风韵古朴、独具特的洪渡古镇十分重要。一方面为洪渡古镇的“古”字注入看得见摸得着的厚重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与现代建筑自然相融,使得集镇有古有今,似新似旧,
相得益彰,在整个乌江流域都独具特,有很好的看点优势。这就需要全力招商、全民招商,打造一座独具魅力的集吃、住、娱、购为一体的洪渡新集镇。
(二)完善旅游服务接待系统,提升城镇品位
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要有看点才能留住游人,有了游人后就要在如何增加游人消费的问题上下功夫。那么,留宿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也就是说,是否有一个吃、住、娱为一体、特鲜明、功能齐备的接待环境是决定因素,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追求越来越高,有舒适的房间条件,可口地道的农家饭菜,有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娱乐项目,是留住客人的关键。结合洪渡的特点和现实条件,我们的思路是组建一个旅游接待服务公司,积极引导鼓励有管理能力,有经济实力,有一定号召力的青年人担任公司的负责人,带头引领洪渡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建成一个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旅游服务接待中心,这个接待中心即是一个按三星级住房标准规划设计的宾馆。并培育一批土家民俗风情旅游接待点。采取联合经营、优势互补、各赢其利的方式,以满足各种消费层次游客的需要。
洪渡宾馆建设资金的组织可以吸引各方面力量,采取土地抵押贷款,职工集资参合,鼓励
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其中的股份制方式建设,也可以积极引导支持民间资本独立投资有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报务接待场馆。
土家民俗风情旅游接待点的打造则主要是引导移民自主投资,统一档次、价格标准,经政府验收合格后统一挂牌。
吃和娱的问题则要在集中土家饮食和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提炼和创新,与现代人的吃娱乐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游客能主动参与并在土家食品菜的制作中得到愉悦。
(三)加大宣传,努力探索,打造乌江画廊的精品休闲地
从洪渡往上走,有龚滩千年古镇,思渠麻阳河保护区,一路景致迷人,美不胜收。还可继续前往梵净山、张家界等著名景区。从洪渡往下走可至武隆仙女山、重庆市、丰都鬼城等旅游景点。可以说洪渡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将重庆、遵义、湖南怀化等地的游客吸引到洪渡来是很有可行性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做好接待环境的建设工作,客人来了有好吃的,有好玩的,住着舒心;另一方面要做好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树好品牌。发展初期的宣传,可以从周边县和周边的乡镇所在地做起,特别是像龚
滩古镇这样毗邻的旅游景点,可设法深入内部宣传,力争做到看它的景点,到我的场所消费。
    洪渡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开发潜力巨大。热情好客的洪渡人民真诚邀请有识之士前来洪渡投资兴业,共同推动洪渡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千年古镇的复兴!

本文发布于:2023-08-28 16:1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193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乌江   土家   发展   接待   沿河   方式   集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