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平凉市旅游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阅读: 评论:0

基于SWOT分析的平凉市旅游发展及对策研究广东东莞十大特产
摘要:文章根据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发展的现状,采用了进行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时常用的swot分析方法,从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出发,全面分析了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竞争发展可行性的战略构想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平凉市旅游业对策研究-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产业,资源消耗少、产业关联度高,被誉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旅游业每创造1元的收入就会带来4.3元的综合收入,每创造一个劳动岗位,就会带来5-7个就业岗位,这也正是各地看好旅游业,并将其列为支柱产业的原因所在,因此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平凉市作为甘肃省的旅游资源大市,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旅游业已经成长为与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并列为平凉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分析并研究平凉如何使平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很有必要的。
一、平凉市旅游业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1、区域概况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古
丝绸之路北线东段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市域海拔890~2857m,年平均气温8.5℃,年降水量420~600mm之间,平均日照时数2144~2380h,无霜期156~188d,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市总面积11140.8平方公里,辖1区6县(即崆峒区、灵台县、静宁县、庄浪县、华亭县、崇信县、泾川县),全市总人口225万人,有汉、回、满、蒙、藏、保安等18个民族,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是甘肃省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
平凉历史悠久,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此外,全市共有各类自然人文景点100多处,国家A级以上景区14处,其中5A级1处、4A级5处、3A级5处、2A级3处。全市形成了以崆峒山为鹤头,王母宫、古灵台和成纪文化城、庄浪云崖寺为两翼,华亭莲花台和崇信五龙山为支撑的旅游开发布局,以及丝绸之路为轴线,辐射周边三省区14个市的黄金旅游经济圈。
其中闻名海内外的名胜景区主要有:天下道教第一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天下王母第一宫——泾川王母宫,人类开元第一城——伏羲诞生地静宁(古成纪),神州祭灵第一台——周文王伐密时
所筑古灵台,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华亭莲花台,陇东著名山水园林柳湖,丝绸之路“姊妹窟”、“
双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陇东天然盆景——崇信龙泉寺,以及龙隐寺,紫荆山,明代宝塔,西周灵台和皇甫谧,牛僧儒墓等诸多名胜文物古迹,泾川县出土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距今约为3至5万年,被定名为“泾川人”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填补了全国考古空白。庄浪梯田、泾川造林等人工生态建设更是闻名全国。
平凉相继形成了本区域特的文化,有古老神奇的古成纪文化,兼容并蓄的崆峒文化,瑰丽多彩的西王母文化,博大精深的皇甫谧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
2、发展现状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平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之下,平凉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开始从名不见经传到甘肃旅游的排头兵。
2.1 旅游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平凉市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力也大为提高,自2000年以来,平凉旅游业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旅游业在平凉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37﹪,接待游客人数47.6万人(次),旅游收入1.45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2.83﹪,接待游客人数116万人(次),国家大剧院app
旅游总收入3.12亿元,再到2010年的8.4﹪,接待游客人数420.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68亿元,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数127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__﹪和___﹪,旅游综合收入从2000年的2.37﹪递增到2010年的8.4﹪,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平凉市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强化和显现,已经发展成长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与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并列成为平凉市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旅游产业不断展现新的蓬勃生机,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支独秀。在平凉旅游发展趋势良好的形势下,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经济总量较小,入境旅游人数虽有增长,但比重仍旧偏低。这对甘肃一些市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指示意义。-
表一.2000—2010年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统计表
Tab.1 Tourism statistics of Pingliang City (2000-2010)
旅游收入占GDP比重(﹪)
接待游客(万人次)游客
大连滨海路简介年份GDP(亿元) 旅游总收入(亿元)
2000 61.08    1.45    2.37 47.6 1060
2001 66.44    1.71    2.57 59.8 1060
2002 72.78    2.23    3.06 83.65 1500
2003 83.6    2.12    2.54 74.7 1512
2004 96.34    2.63    2.73 103 1800
2005 110.17    3.12    2.83 116 2001
莆田南日岛旅游攻略2006 125.59    4.07    3.24 138.28 2215
2007 147.82    5.63    3.81 190.7 2695
2008 170    5.28    3.11 177 2870
2009 195.66 10.54    5.39 350.52 3584
2010 231.89 20.68 8.4 420.75 4400新乡人事考试中心
资料来源:2000—2009年平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其中2010年全市GDP根据平凉旅游信息网公布的旅游收入,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推算而来)
2.2 旅游业在省内处于中上游水平,但美中不足
从2009年全省14个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的统计数据来看,平凉市旅游业综合收入占GDP 的比重为5.39﹪,比2008年增长了2.28﹪,在省内其他市州间位列第四,处于中上游水平,而据相关旅游网站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平凉市全市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为420.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54亿元,这两项同列全省第三。但由于平凉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欠佳。
表二.2009年甘肃省各市州旅游收入统计表
Tab.2 Tourism income statistics of Gansu province (2009)
占GDP比重(﹪)接待游客(万人次)
游客人口排名地区GDP(亿元)旅游收入(亿
天水市260 19.6 7.5 530 350
酒泉市321.05 23.6 7.4 348.5    2.71 91
临夏州93.7    5.56    5.97 188.8    2.65 192
平凉市195.66 10.54    5.39 350.52 0.3584 219
兰州市925.66 37.2    4 700.1    3.2 309
武威市192.79    5.23    2.71 148.41 0.6632 187
陇南市142.34    5.4    3.79 260.32 268
张掖市192.02    4.15    2.16    1.16    2.05 128
定西市131.94    4.23    3.21 202.8 291怎么查自己家的邮编
金昌市194.75    3.3    1.69 39.45 45
庆阳市302.22    3.41    1.13 81.36 255
白银市265.33    1.6 0.6 146 175
嘉峪关160.05    4.97    3.11 115.59 17
甘南州27.65    6.03 10.46 165.57 68
全省3382.35 192.77    5.7 3393.74    6.07
资料来源:2009年各市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 平凉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各要素分析
1. 优势(strength)
1.1 区位优势
平凉地域独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段重镇,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距西安咸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庆阳机场分别为270公里、380公里、160公里,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随着投资210多亿元的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高速公路和西平、天平两条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形成市内2小时、西兰银3小时经济交通圈,平凉将成为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旅游洼地效应将日趋明显。
1.2 旅游资源优势-
平凉山川毓秀,风景绮丽,自然生态良好,景区景点众多,全市有四大类100多处景点,其中获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5A级)景区1处、国家4A级和2A级风景名胜3处。自然资源类景观有10余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园林公园,静宁县、泾川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富士之乡”,以及被水利部命名的“全国梯田化模范县”的庄浪梯田和泾川造林等人工生态建设全国闻名。鲜明的地域风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在黄土高原上实属少见。
历史文化类更是底蕴深厚,早在7000多年前,人类就曾在此创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文化,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古文化遗址465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3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以崆峒山、西王母、大云寺、皇甫谧四大“文化名片”为主的文化旅游特明显。更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转战静宁县界石铺时留下的红革命纪念,使平凉这方水土充满了神奇和灵气,平凉市相继推出了道家文化寻根之旅、人文生态观光之旅、绿清凉休闲之旅、佛教艺术溯源之旅、黄土风情体验之旅、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红之旅等独具特。此外,在民俗手工文化方面也丰富多样,主要有庄浪麦秆画、平凉皮影、开发挖掘的灵台灯盏头,以及与杭州纸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的平凉纸织画等。
1、3经济发展有助于旅游业快速发展-
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等宏观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平凉市经济的快
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平凉市GDP和人均GDP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十五”、“十一五”期间更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呈现出较强的后发优势,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平凉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阶段,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根据产业的成长规律和国际经验800~3000
美元是旅游业发展时期,__年平凉市人均GDP达到___美元,已进入旅游业大发展阶段,旅游经济初具规模,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于志远陇右文化)-
1、4 知名度提升速度快
平凉市通过旅游宣传促销,连年举办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崆峒山景区集北雄南秀于一身,融自然、人文美于一体,被誉为“西镇奇观”、“西来第一山”、“中华道教第一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
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先后被评为“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品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和“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之一,2010年再次荣膺“2010品牌中国金谱奖十大品牌目的地”、“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融合北魏佛教石窟艺术与碧水林海美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碧玉瑰宝",并通过媒体、广告、网络等多种宣传促销形式加大了平凉市旅游品牌的品牌优势。
2..劣势(weakness)
2.1 经济力量发展水平较低,在全省排名靠后,从而使得旅游消费需求不旺
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即经济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旅游活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经济是旅游业的本源,经济发展对旅游业具有支撑作用。
在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投入往往是旅游开发资金的主要来源,而财政收入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政府对旅游开发的支持力度。2005年,平凉市财政收入___,在旅游业方面共投资__元左右,每个县区不到----- 万,基本上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旅游市场角度来讲,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游客主要集中在周围100公里范围内,也就是说早期的游客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而本地旅游市场规模大小与本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大小成正比。2005年,庆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34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5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24%。居民收入偏低和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偏高直接导致了本地旅游需求不足。2005年,全年各类景区共接待各类游客54.2万人,旅游收入7755万元,游客人均消费不到150
元。此外,城镇化水平较低,也是限制本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为258.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36万人,农村人口212.2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8.4%,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城乡分布上来讲,都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
农业人口数量庞大,也是导致本市旅游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2.2 发展旅游业所需的软硬环境欠佳
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以及开发规划时粗放的发展理念,包括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部分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景点开发程度低,产品开发水平不高,结构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平凉

本文发布于:2023-08-30 20:1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0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发展   旅游业   平凉市   经济   收入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