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黄河游览区

阅读: 评论:0

河南---黄河游览区
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西北三十公里处,它北黄河,南依岳山。这里绿树满山,亭阁相映,山青水秀,景宜人。它虽没有苏州园林小巧、杭州西湖的秀丽,但它却有磅礴于世的气势。
二十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风起处,水、地、天浑然一的黄世界。一九七O年,为解决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困难,郑州市决定在这里兴建一座提水站。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一九七二年十月,担负着郑州市工业和生活用水75%以上,灌溉农田十万亩的提水站建成供水。又经过七年的艰苦创业,这里由一个占地250亩的提水站,发展成为占地17平方公里的以弘扬黄河文化为宗旨的黄河旅游胜地。如今,黄河游览区以它独特的气势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登高北望,黄河水无际无涯,浩浩荡荡。由于黄河在这里冲出最后一个峡口进入平原,形成悬河,所以在这里观黄河别有一番情趣。触景生情,令人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游览区这一带,又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几千年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有多少名胜古迹、文化遗址留存在这里:楚汉争雄的广武战场"汉霸二王城",唐代有名的昭成寺所在地"桃花峪"、敖仓遗址、河阴输场,还有记录着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大
河村,有展示黄河流域从仰韶文化过渡到龙山文化的历史过程的广武清台遗址,有显示我国冶铁水平的汉代冶铁遗址,这里就象是黄河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
上海古镇一日游去哪里比较好回首南望,就是游览区的中心景区――五龙峰景区。这里的古典式的亭台楼阁,错吸致地点缀在起伏的山势上。登上最高处的极目阁府瞰黄河,更能领略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脍灸人口的唐诗的深刻含意。
五龙峰环抱的山脚下,梅花形水池中安坐着一女性塑像,怀抱婴儿,显得格外素雅,慈祥慧美,命题"哺育",以象征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以伦比的凝聚力,这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沿着左侧的山向上攀,可登临象苑。这里雕塑了一组栩栩如生互相追逐的象。前面的大象掀鼻长嘶,后面的小象举足腾跃,充满了活力。黄河边能有象吗?请不要怀疑。在历史记载中,华夏民族建国初期,天下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一带就是当时的豫州,即"多象之州"。直到现在,河南简称仍称"豫"。上溯到四、五十万年以前的远古时代,这里气候炎热、潮湿,适合于热带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解放后在郑州二里岗等地发现的毛象以及驼鸟蛋的化石,都证明了这一点。三千年前,河南还有象的存在。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打猎时我获一象"的文字记载。一九七O年在郑州郊区又发掘出一对三米多长的象牙化石。据考证,这是一只四十多万年前的古纳玛象的门齿,象身复原当有四米以上。这组雕塑呼唤您回到远古时期,
承德避暑山庄天气
神弛于人类祖先劳动、生息和创造的世界里。
沿着山脚向东漫行,可见一古典阁楼式大门内那一排排、一块块的碑刻。那里正在积极筹建一处规模三千块的当代历史文物建设――黄河碑林。它的主要内容是: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歌颂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为充分体现黄河文化,碑林将分建五大馆:一是书法馆;二是名人书法(政治、社会、科学方面)馆;三是民族书法馆;四是友谊馆(稿件将来自世界各地);五是美术雕刻馆。在内容和造型艺术上,将充分体现出古朴、多样、生动、浑厚的特点,体现民族特,突出时代精神。百年后,我们的后人,将从这里受到启发,得到鼓舞。他们将了解我们这一代人是怎样在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开而献身。这座碑林目前巳刻成碑1000余块。
在五龙峰的西侧,身高10米、重105吨的大禹巨像立于山顶。他面对大河,挥手致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头戴斗笠,衣服被风吹起,表现了他风尘仆仆治水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历代人民称颂的公而忘私的精神。大禹疏水导流的科学治水方法,具有唯物主义的意义,体现了科学求实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在游览区的黄河之滨,将依山就势,兴建起一座高达106.4米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并在塑像上身内部建一约上万平方米的艺术展厅,各个展馆,展现黄河文化史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个塑像将会对全环不球的炎黄子孙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工程予计3――5年完工。
河南---龙亭
龙亭位于开封城内西北隅龙亭公园内,南接宋都御街。目前,以它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开封最大的风景区,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有开封揽胜必游龙亭之说。
龙亭是开封最大的风景区,公园面积为83.13公顷,其中水面过半。龙亭一带早在一千多年前曾是唐朝宣武军节度使衙署的所在地,后梁时改建为皇宫,名建昌宫。后晋、后汉、后周定都开封时仍以此地为宫室,改名为大宁宫。北宋时在此建大内皇宫,使之进入了历史极盛时期。金朝末年,这里再度成为皇宫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在此建周王府,使其保持了不衰之势。后因黄水泛滥,渐成废墟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后改称"龙亭"。
今日的龙亭公园仍然保持着清代"万寿宫"的建筑格局。在南北5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和龙亭大殿,既具有北方建筑浑厚的气魄又兼有南方建筑秀丽的风格。新建的午门是龙亭公园的大门,座北朝南五间三开,单檐硬山,屋顶覆黄琉璃瓦,挂坊沥粉贴金,五墨彩绘,朱柱红墙,雄伟壮观。玉带桥用汉白玉和青石料雕砌而成,长40米,宽18米,高17米,下有五个涵洞,使湖水沟通,游船穿行。过桥是一座造型奇特,装饰华丽的嵩呼,其意为"山呼""高呼"、此建筑是清代开封地方官员们至万寿宫给皇帝祝寿三呼万岁之处,故建筑规格采用了最高级别的庑顶,覆金黄琉璃瓦,斗拱、雀替、梁柱、额枋全部沥粉贴金,两侧有八字墙,中央镶嵌有高沲琉璃制品"二龙戏珠",
四角为云龙浮雕图案,墙顶蚀有脊吻走兽,结构精巧别致,造型生动庄重。龙亭大殿位于72级的高台上,殿高26.7米,基高13米,远远望去,犹如天上宫阙,迷幻而壮观。大殿正前为青石雕刻,螭龙盘绕的御阶道,两侧为迂回曲折的便道,殿的四周有石雕栏杆围绕。大殿为重檐歇山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600平方米。殿顶覆金黄琉璃瓦,殿外正檐高翘,翼然凌空,檐脊饰有狮、吼、马、羊等琉璃走兽,檐角挂风铃,风来时犹如珠落玉盘,叮铛作响。
近年来,在大殿和东西朝房内新建了我国第一座宋代腊像馆,以北宋九个皇帝在执政期间有代表性的活动为内容,分别塑了“宋朝开基”、“杨业归宋”、“澶渊之盟”、“包拯赴任”、“召见外使”、“安石变法”、“水运仪泉”、“徽宗作画”、“李纲复职”等九组蜡像,六十三个人物,个个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所涉及的人物既有北宋的九位皇帝,又有广大众熟悉的名臣武将。
龙亭大殿前方两侧,是驰名中外的杨家湖和潘家湖,以玉带桥将两湖沟通。传说过去两湖原是北潘美和杨业两家的住宅。杨业世代忠良,所以杨家湖水清澈;潘美奸诈邪恶,因而潘家湖水浑浊。从这个传说中,反映出了人民对是非的褒贬,对善恶的爱憎。其实是因为西面杨家湖周围居民较少,污水排的少,因而湖水较清澈,而东面潘家湖周围人烟稠密,作坊较多,污水倾泄得多,这样湖水就浑浊。两湖一带,宋朝属于皇宫范围,不可能成为潘美和杨业两家的私人住宅。
世界顶级风景图片
除番杨两湖之处,龙亭还有一些神奇美的传说,如神秘的龙墩,赵匡胤的马蹄印,断腿的石狮等。游人至此,无不饶有兴味的把它拣拾到美妙的记忆中。
龙亭公园在逐步完善古建筑的同时,还注重了环境修整美化,修建了大量的园林亭阁,如以盆景为主的"芳森苑",以梅树为主的"梅林园",以碧桃、樱花、紫荆、石榴、桂花、腊梅等不同时序开花的"四季同春园"等,游客置身其间,耳闻鸟语,鼻间花香,目视绮景,流连忘返。大众网疫情最新消息
河南---关林
关林,也叫关帝庙。位于洛阳市以南七公里,相传这里是埋葬三国时蜀国名将关羽首级的地方。过去这里只有一个墓冢,但明代万历年间在此建庙植柏,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占地百亩。
关林名字的来由是与我国过去封建等级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我国封建社会,皇帝的墓被猜测为"陵",王侯的墓才能被称为"冢",平民百姓的墓被称为"坟",而只有圣人的墓称为"林",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位被称为"圣人"的人物;一位是大家所熟悉知的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另一位就是这位三国时蜀国名将关羽。因此他们的墓分别被称为"孔林"和"关林"。象这样的关林庙在中国有三处。除埋葬关羽首级的洛阳关林外,还有埋葬关羽身体的湖北当阳的关林,建于关羽家乡山西解县即运城关林。因此,时至今日民间仍流传着关羽"头枕洛阳,身在当阳,魂归故里"。海螺沟和毕棚沟哪个好玩
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人,生于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富有传奇彩,老幼皆知的风云人物。关羽所处的时代,正值东汉王朝衰败,天下大乱,雄争霸中原之际。当时在北方由曹操建立了魏国,南方有刘备的蜀,孙权建吴于中国东部,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各不相让,战争四起。据《三国演义》中讲:关羽五十九岁时,
云南旅游价格咨询

本文发布于:2023-08-31 15:0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13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黄河   文化   建筑   历史   大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