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村镇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阅读: 评论:0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5期农村经济学
摘要本文从资源、文化、交通、农业产业等方面阐述了信阳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对信阳市部分村镇目前的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内容,对休闲农业模式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最后提出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其他地方发展休闲农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业;优势;现状;模式;建议;河南信阳中图分类号F3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5-0223-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5.09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n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Villages and Towns in Xinyang City
DONG Xiaoyu 1WU Yanzheng 2WANG Limin 1FU Zhenzhu 1YUAN Xin 1ZHANG Hechen 1*
(1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Henan 450002;
2
Xiny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advantages of Xinyang City in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erms of resources,culture,transportation,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some villages and towns in Xinyang City,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chievements,existing problems,etc.,classified and analyzed leisure agriculture models,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Xinyang Cit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other places.
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advantage;status;model;suggestion;Xinyang Henan
信阳市村镇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董晓宇1武言正2王利民1符真珠1袁欣1张和臣1*广州金马国际旅行社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深圳中英街购物必买
2
信阳广播电视台,河南信阳464000)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桐柏—大别山区,北部为淮北平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山清水秀,景宜人,不仅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胜枚举,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随着乡村振兴和休闲旅游的兴起,休闲农业也在信阳蓬勃发展[1]。本文对信阳市
周边的几个村镇的休闲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几种不同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期为信阳市以后的休闲农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1发展优势
1.1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信阳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市境内有2031种野生动物和2726种高等植物,森林覆盖率达42.19%。全市大、中、小水库共1082座,有“千湖市”之称。另外,环境空气质量3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并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
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
信阳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此交汇交融,形成了独具特的“豫风楚韵”,现存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等遗址。同时,信阳市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走出了近100位开国将
帅,留下了400多处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1.2格局多样的农业产业基础
信阳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兼有南北气候之长,因而土地富饶、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优质稻米、蔬菜、茶叶、花生、畜禽等特农产品。在粮食总产量连年稳产丰收的同时,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农产品如艾蒿、油牡丹等中草药,红提、西瓜、蓝莓、桑葚等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都在逐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涌现[2]。“信阳毛尖”闻名全国,茶产业已成为信阳市农业的支柱产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信阳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14.17万hm 2,茶叶年产值达112.4亿元,涉茶从业人员达120万人,当地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6000元[3]。
作者简介董晓宇(1981—),男,河南新乡人,硕士,助理研究
员。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休闲农业。*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9-22
223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5期农村经济学
1.3便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信阳市是中部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300km半径范围内有郑州、武汉、合肥等3个省会城市,极具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潜力。信阳市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枢纽。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在境内形成多个十字交叉。明港机场于2018年正式通航,与国内多个大中型城市实现直线互通,信阳市成为全省第4个拥有民航运输机场的城市。
2发展现状
2.1郝堂村
郝堂村是信阳市休闲农业的名片,在省内甚至国内知名度都较高。郝堂村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东南部,距中心城区约20km,是豫南山区的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年平均气温15℃,四季分明。村内溪流蜿蜒、林木丰蕴、生态优越,盛产水稻、茶叶、板栗等农经作物。村内交通便利,境内植被丰富,古树成,小桥流水,传统村落保存完好。
2011年郝堂村开始建设“郝堂·茶人家”项目,随后村民的农家乐开始建设和运营。同时,在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下,郝堂村的发展日新月异。2013年11月,郝堂村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全国第
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郝堂村是河南省唯一入选村庄[4]。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7年2月对郝堂村建设宜居村庄进行专题报道,郝堂村一夜之间名扬海内外,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近年来,游客日益增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郝堂村经营模式,其他村镇也开始学习郝堂村经验[5]。
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郝堂村也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比如:部分基础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出入村庄的道路和停车场;旅游项目单一化,游乐设施和餐饮等特不突出,主景点荷塘的观赏期只集中于夏季;高质量人才流失等[6]。
2.2楼畈村
楼畈村位于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中部环南湾湖沿线,距离市区约20km。曾经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但近年来通过基础设施和村屋农舍的改造,已经形成了“黑屋顶,白灰墙,门前是茶园,屋边是池塘”风景宜人的秀美村庄。2017年6月,楼畈村又成立集体种植合作社,从贫困户手中流转土地种植无公害蔬菜。土地分为对外认租种植和集体种植2种模式。对外认租以“亲子菜园”的形式将菜园分块租给市民,同时免费提供种子、农具和专业技术指导,免费提供采摘送菜上门等服务。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带动了部分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同时可以增加旅游体验感,扩大人流量。
楼畈村现在是浉河区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同时
苏州水上乐园门票价格2021
又积极响应浉河区推进“全域旅游”,积极开发村后的
山林旅游资源,计划增加餐饮、住宿、农家乐等乡村旅
游形式,丰富游客体验。
2.3集云村
集云村位于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西南部,距离
市区约30km,因村子坐落于平均海拔700m的高山
上,常有云雾集聚,故得名。集云村是信阳毛尖主产名
潜江招聘网山之一,平日里买茶客人就络绎不绝,借助良好的自
然优势和生态优势,以旅游景区规划和生态园区建设
为抓手,集云村开始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
在2019年,他们对村中2个村民组进行房前屋后的涂
,实施打造“美丽山村,多彩集云”,使集云村变成了“彩村”“网红村”,来此打卡的游人也越来越多。后来他们又规划通过上墙、画上墙、花上墙的整体设
计渲染,将集云村打造成传统与现代兼具的五彩斑斓
的梦幻世界。同时引导村民进行庭院、房屋改造,灵活
运用生活物件、农产品等构建民俗文化氛围,实现“一
户一风景、一村一画卷”的效果。在旅游配套方面,集
云村还以瞭望台、集云山庄、龙潭茶社等民宿经营网
点为主,带动村内各农家住宿餐饮蓬勃发展。同时大
力抓基础设施建设,如整修道路、铺设登山栈道、安装
太阳能路灯、新建旅游公厕等。
2.4睡仙桥村
睡仙桥村位于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东部、秀美
的南湾湖畔,距离市中心10km,环湖旅游公路穿村
而过。该村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山清水秀、溪水
长流、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水、
林、田、湖共同构成了睡仙桥村特有的优良生态环境。
达卡同时,该村又有着“仙人睡于桥上”的美丽传说,并由
此得名。从2013年睡仙桥村美丽乡村项目就开始实
农发种业施,投资逾10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环境保护、
绿化美化等方面,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统一规划翻新
了农民村舍。2015年10月中旬,睡仙桥村被农业部评
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后来睡仙桥村又陆续建设
了民俗博物馆和茶文旅体验馆,用于反映豫南农耕文
化和中华茶文化。目前,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该村正
在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
就目前而言,睡仙桥村存在的问题有核心景区的
水体由于季节气候等原因有时会存在缺水干涸现象;
景区部分设施如菜园等缺乏精细化管理;部分村民新
建房屋没有按照统一规划样式修建;商业街规划、绿
224
董晓宇等:信阳市村镇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化不到位;民俗博物馆和茶文旅体验馆平日不对游客开放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2.5特帮公司花卉基地
特帮公司宿根花卉基地位于信阳市平桥区彭家湾乡,基地内种植有多种草本宿根花卉,如石竹、绣球、美女樱、钓钟柳、花叶芦竹等。整个花卉基地面积逾
200hm2,设置有观赏游览区、大棚育苗区、露地栽培区等。宿根花卉主要以容器栽培为主,成品花用于河南及湖北多个地市的园林绿化工程。除宿根花卉基地外,该公司还设有乔木种植苗圃等。特帮公司通过流转村民土地、雇用当地工人等方式,为当地农户就业增收做出了贡献。特帮公司花卉基地目前免费开放,定期更换花卉品种使得各花卉盛开不断,吸引了很多游人前往游览观赏。公司下一步准备引进文旅项目,如亲子乐园、婚纱摄影、阳关餐厅等,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开展多种经营。
2.6汤庙村
汤庙村位于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南部,距离信阳市区约20km。地貌属于浅山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很高,自然生态良好。村内古树遍布,其中有1株树龄超100年的桂花树,树径需两人合抱。但是,村子离国道、省道较远,交通条件较差,入村山路较窄,从市区行车需1h左右。村经济收入来源只有农产品,虽然产茶叶但由于不是“信阳毛尖”主产区,茶叶采摘后销路不畅,价格较低。村内所产的其他土特产品,也因销量太低而没有开展大规模种养和加工。
汤庙村本身经济基础较差、交通条件不利,所以休闲农业很难开展。
3发展模式分析
从组织方式上来看,休闲农业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公司或农户主导型以及混合型[7];从开发模式上看,休闲农业可分为休闲娱乐型(农家乐)、参与体验型、农业公园型、科普教育型和民俗文化型[8]。
按此分类,郝堂村可以归为政府主导型和休闲娱乐型(农家乐);楼畈村可归为政府主导型和参与体验型;集云村可归为政府主导型和休闲娱乐型(农家乐);睡仙桥村可归为政府主导型和休闲娱乐型(农家乐);特帮公司花卉基地可归为公司或农户主导型和农业公园型;汤庙村现在还没有成熟的休闲农业模式。
由以上模式划分可见,信阳市的休闲农业主要以政府投资来主导和带动,公司或农户自发投资建设的项目较少;在开发模式上,大多采用了休闲娱乐型(农家乐)和参与体验型,大众想要参与农业相关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体验民俗文化的场所太少。4发展建议
经过对以上村镇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休闲农业同时满足了农村要发展和市民要
休闲的双重需求,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
的好途径。各地的休闲农业项目也在蓬勃发展,方兴
未艾,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提
出一些发展建议。
4.1以农业产业为根本、以休闲旅游为带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达
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根本。同样,在发展
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兴旺也是根本。理想的
休闲农业模式应该是农业产业基础扎实、特点突出,
能够为当地财政创收和农民受益做出贡献。在此基础
上再有针对性地结合自然或人文景观、引进餐饮娱乐
项目、兴建农业观光园等,实现“内有产业支撑、外有
休闲带动”良性循环,才可以保证休闲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
4.2政府要鼓励先进、扶持后进
在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地方财政收入较高、
离主城区较近或交通便利的村镇,可以通过前期投资,
新建或改造现有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同时采
用突出重点的宣传方式来推广,可以很快吸引到周边
游客,为村镇增收。对于此类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
项目政府应给予扶持或奖励[9]。但是,在较偏远或交通不便的村镇,可能自然条件很好,但本身没有产业基
础,政府和民间投资较少,青壮年外出打工,村庄“空
心化”日益严重,休闲农业更无从开展。因此,政府的
国土、交通、水利、林业、农业、民政等部门应该叠加政
策、整合资金,根据特定区域的特点倾斜投入,针对基
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做扎实工作,后期通过休闲农
业的逐步开展,可以使后进变为先进。
4.3开发多种模式,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度
有学者曾对休闲农业旅游的游客做过调查,游客
对于乡村游的最大期望不是吃好喝好,而是希望体验
农耕、农事文化和当地乡土文化。这反映在游客对于
目前乡村游的最满意要素是自然和田园风光,其次是
餐饮、住宿条件;最不满意的要素是农耕和乡土文化
体验,其次是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10]。甚至很多休闲农业景区的游客表示愿意再次前往游览的比例很小,大多数人表示近期不会再来。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部分休闲农业不缺投资,硬件建设得很好,但严重缺乏体验和参与性的项目,造成同质化严重,游客体
(下转第228页)
225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5期农村经济学
(上接第225页)
验感大打折扣。因此,在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上一定要突出游客参与感,才能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度。
5结语
信阳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为扎实的农产业基础。下一步,希望政府能够做出整体的乡村休闲农业规划,针对不同地区突出各自优势,增加财政和民间投资,积极带动公司和农户参与其中。前期一定要结合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规划,包括产业规划和休闲旅游规划,切忌跟风建设,在运营过程中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度。相信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下,信阳市的休闲农业会走在河南省的前列。6参考文献
[1]陈晓婧.河南省信阳市发展休闲农业新模式研究[J].金融
经济,2018(8):43-44.
[2]张然.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信阳市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
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9.
[3]霍玉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探析:
以信阳市发展毛尖茶产业为例[J].农业经济,2020(5):24-25.
[4]姜兰兰.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查分析[D].信阳:信
阳师范学院,2017.
[5]翟敏.生态美学关照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信阳郝堂村为
例[J].现代园艺,2020(3):141-143.
[6]陈红.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及对策[J].
乡村科技,2020(2):42-43.
[7]宋明轩,谢春山.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历程和模式
比较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1 (4):385-391.
[8]汪静,马美玲.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探讨[J].安
徽农业科学,2019,47(14):133-135.
[9]朱保云.信阳市浉河区休闲农业调研报告[J].河南农业, 2015(1):56-57.
[10]王亮亮.企慕情境视角下豫南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
实证研究:以信阳市郝堂村为例[J].晋城职业学院学报, 2019,12(2):45-48.
掌握得更牢固。
插花花艺的建设应注重从多方面挖掘教材,并应用到最终的评价体系中。的内容编写需要根据每位学生自身学习情况,教师如果不顾学生是否能接受就一味地对内容进行更新,那么最终的结果也是不乐观的。因此,在建设时要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同时将插花花艺运用到评价、考核体系中,学生参加插花培训课程一段时间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基础插花花艺比赛,将作品展示在插花花艺第4个板块——
享花中,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学生能在相应板块查看结果,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反思。
基于插花花艺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将插花花艺教材中枯燥无味的知识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插花花艺的兴趣。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际操作,让学生对插花技能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插花花艺构建的立体化教材在插花教学中有着关键的指引作用,插花花艺课程应根据现代发展的需要,优化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和相关软件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插花相关技能,为以后独立发展插花事业做好准备。
4结语
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教材机制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实途径[5]。以作为插花花艺资源建设的平台,不仅能满足学生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也能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同时推动了立体化教材的构建,为花艺立体教材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5参考文献
[1]吴智勇.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互动型立体化教材设计与
应用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122-124.
[2]赵云慧.高中生生物模型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长
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3]谢建刚.公众平台在初中语文素养教学中的运用[J].
文理导航,2020(11):3.
[4]刘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企业纳税实务互动立体教
材设计[J].商业会计,2020(9):127-129.
[5]李玉青.立体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7,15 (35):161.
228

本文发布于:2023-09-02 20:3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23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休闲   发展   信阳市   旅游   建设   乡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