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一座沟通文言文与潮汕方言的桥梁

阅读: 评论:0

架起一座沟通文言文与潮汕方言的桥梁
陈歆
提要:潮语,也称潮汕话,是中原移民进入潮州地区以后,与当地土著语言长期交汇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方言,是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一个最重要的基因,具有古典雅致、保留大量的汉唐词汇、意蕴深远的特点,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利用潮汕方言,融会贯通,架起一座沟通文言文与潮汕方言的桥梁,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古汉语语言变化及运用规律,对传承潮汕文化、以及学好古诗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潮汕方言;文言文;语文教学;高考;沟通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这有利于全国语
言的统一化标准化,但也对地方语言有较大的弱化
影响,汕头地区的学生体潮汕话水平明显下降,
106只能讲日常用语,而书面语经常读错或用错。为了应付现代汉语拼音考试,几乎百分之百的精力都用
在普通话学习上。这对潮汕方言、乃至潮汕文化的
传承不利。高中语文教学,既要考虑文化传承的目
标,又要顾及学生自身发展(如高考)的需要,尽
量把传承地方文化与考试任务结合起来。本文以高
中语文教材中部分古汉语词语依然在日常潮语会话
环境中使用为例,论述双语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
力求在地方文化传承及提升古诗文素养两方面,做
到双赢。
一、调查研究,做好学习准备
潮语,是中原移民进入潮州地区以后,与当地土著语言长期交汇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方言,是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一个最重要的基因。在所有文化因素里面,语言是最稳固的,它是最具备特质的因素。所以,学好潮语,对传承潮汕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但古汉语,对于今天的高中生来说,难度相当
黄杨山风景区
大,被同学们称为“第三外语”,而古汉语在现代潮汕方言中的遗存情况,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更需要老师做好教学引导工作。
(-)充分做好古汉语教学与潮语融会贯通的准备工作
1、开设学习专栏、举行讲座并进行宣传造势;
2、引导学生上相关潮学网站大量阅读,充分积累资料,拓展视野。
作者简介:陈歆(1972-),男,广东澄海人,语文中学高级教师,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委会委员。
3、分组收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文言文在潮汕人日常口语交际中应用的实例,咨询家长或老师,弄清词语的具体用法意义,形成每组的调查报告文件。
二、双语融会贯通实施于课堂教学中,在教
学实践中掌握词义语法特征
(一)依纲据本,有序推进
把双语融会贯通研究工作贯彻在正常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学计划,有序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浩繁复杂的工作,要按部就班,依纲据本,在夯实准确运用语言的基础上有序推进。
(二)关注考情,提高认识
2016年广东省高考将用全国卷,从大语文的角度看,这对潮汕地区的考生利大于弊,因为国卷更注重考查传统文化,而潮汕方言,古典雅致,保留大量的先秦音韵、汉唐词汇,正如林伦伦先生所说:“潮人讲话时口吐莲花、字字珠巩而不自知,一不小心就把来自《诗经》、《左传》、《战国策》的词语当成口语土话给使用了。”皿故关注国考考情,提高对学好潮汕方言价值的认识,非常必要。
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I《宋史•何灌传》,文中有句“敌在吾目中矣”,句中的“目”字,至今在潮口语中使用,就是“眼睛”的意思,这句话,与卷中试题有关联,即使没有关联,但当看到熟悉的口语,考生理解内容会更快一点。再如《何灌传》中“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一句中,“粟”字,《说文》中解释为“嘉谷实也”。就是指“谷子”,去壳后称为“小米”。“粟”又有“粮食的通称”之义,我国的经典文献中“粟”出现的次数比“稻”多得多。潮语传承古汉语的“粟”依然活跃在潮语中,晒稻谷就称为“曝粟”。还有,《何灌传》中的“汆”字,在潮汕成年人口语中依然热用,即“买米”,学生是经常耳闻的,语文老师一点拔,大家一联系,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又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I考《明史•马文升传》,第4题考查对句子中词的解释,D项“勒石
纪之而还”,给出的答案是“铭刻”。这个答案是正
确的。“勒”字,也经常出现在潮人日常口语中,
作田中的“勒沟”,就“挖、刻”之意。再如2014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要求翻译“禹、汤罪己,其兴
也勃焉”这一句子。句中“兴”是“发展;兴旺”
的意思,“兴”的这一层意义在今天的潮语语境中
体现相当广泛,如:“这个乡里近年来办起三高农
业,过兴!”“乡里营老爷,是为了营兴!”
又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I《史记•屈原贾生
列传》,第13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之第(1)小题: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
权,纷乱诸事。”
这一句中的“短”,翻译为“诋毁、说坏话”,
其语义在潮汕日常口语中也常用到,如“做人要光
明正大,勿在背后咀长咀短”,潮语中的“短”,也
就是“诋毁、说人家坏话”的意思。
再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I《宋史•苏轼传》,
第13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之第
(1)小题:
又减价果常平米,多作館粥药剂,遣使挟医分107坊治病,活者甚众。
这一句中的“果”,翻译为“卖出”,其语义在
潮汕日常口语中也常用到,如“这一季水稻丰收,
多果几斤米换钱帮孩子缴学费。”联系到2011年高
考全国卷I《宋史•何灌传》翻译题考“乘”,这
些在潮汕地区日常生活普通平常的口语,其实好多
是典雅的古汉语,课堂上老师多联系多提点,同学
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运用古汉
语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传承了潮汕文化。
历届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中的文化知识,在
潮汕方言中广泛体现。关注考情,明确提醒同学们
学习并运用潮汕方言,对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
重要帮助。这些能力,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点滴积
累,结合教材,从高一到高三不断加强提高
三、融会雅俗,相得益彰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文,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品中的精品,乃大雅之作。潮语中的民谚
俗语,表面上看是俗,实则大雅。老师点拨指导,
融会雅俗,一定能够相得益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辽宁大悲古寺查封原因会更深刻。
《语文(必修1)》[2]中《诗经•邺风•静女》有句:“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烽女
美。”老师分析:句中“说”通“悦”,即“喜爱”
的意思。表面是喜爱“红的管箫”,其实,爱
的是送管箫的文雅的姑娘。第一步,让学生掌握
“悦”在诗中的具体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联系潮语口语中出现的“悦”的语句。
学生回答:“潮汕有句话:'我悦着伊!'这是爱的宣言,就是“我喜爱她”的意思。对方不应
承,那就是'悦单畔'单相思。
老师拓展:《战国策•赵策一》更有名句:“女为悦已者容”。即“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
并小结:潮语中的“悦”,秉承古义,充满爱意,
充满古朴雅致的韵味。潮语“悦”洋溢着喜悦欢
乐,它与“赏心悦目”、“和颜悦”紧密联系,组108成词语“悦泽”,是“光润夺目”的意思。
再如《语文(必修2)》中《逍遥游》有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
上海旅游节花车巡游乎!”[3]句中“匹”是“相比较”之意。联系潮语
语言环境:潮汕人好“匹”!生活中“匹”出现的
频率相当高:
“好好读书,成绩勿'匹'输人!”
孩子去做客,大人就会说:“两家孩子来'匹'一下,看看谁高。"
“我们乡里的英歌舞,无人好'匹'!”
潮俗语:“房内第一,外埠第七,去到外口免和人'匹'!”
很明显,上面四个“匹”都是“比较”的意思。与庄子《逍游游》这一句的“匹"义相同。
这样,通过融会雅俗的教学,学生对“悦”及“匹”的语义及用法有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四、贯通古今,互相印证
潮语,由于潮汕地域相对僻远,语言与外界交流不多,因而保留大量的汉唐词汇,其意蕴深远,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故老师上课时遇到遗存于潮语中的古汉语,如能有意识点明,是能起到贯通古今、互相印证的作用的。
《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中有句:“鼎铛玉石。”⑷老师讲解:“鼎铛”,即“把鼎当作锅”,是名词活用如动词,其义是指秦王暴殄天物。在古代,鼎,非同小可。《说文》载:“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滕王阁序》有句:“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古人把“三公宰相,朝中重臣”尊称为“鼎辅”。与鼎有关的人或物,绝对是“鼎鼎大名”!但是潮汕人,却等闲视之,不就是“刷鼎”、“扒鼎”、“补鼎”吗?不就是用鼎来烹鹅吗?鼎在潮汕人心目中,虽是“大家伙头”,但也只是寻常锅具而已。潮汕俗语中有把人比作鼎的—
—“大鼎未滚鼎仔滚到哗哗叫”(意思是说大人还未开口小孩子就说个不停)。潜意识中,潮汕人个个是“鼎辅之才”。
现代潮人所使用之“鼎”,其实就是“锅”,但从不更改的称呼却体现潮人对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传承。通过这样的生动联系,同学们相信不会忘记这句话的语法特征及语义。
再如《语文(必修4)》中《寡人之于国也》有句:“兵丸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同句中“走”意即“跑”,这种含义依然在潮汕话中运用,如:潮人熟悉的儿童游戏—
—“走掠”。“走”,跑也,“走掠”,追逐游戏也;“走江湖,敲锣撑”,江湖生活艰难凶险,不可能慢慢“行”,只能“跑”才能混口饭吃,这与北方口语“跑江湖”义同。
再如《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中诗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间句中“斜”
在古汉语中还有一义项,即“不正派”,语例如成语“身正不怕影儿斜”;“偏斜”的含义,现在潮汕人口语交际中经常体现,语例如:我做人堂堂正正,绝无做偏斜事。”
高中语文中某些专业性质较强的古文化知识,如果能借助同学们熟知的生活常识来帮助理解,将是事半功倍。《语文(必修5)》《游褒禅山记》有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皿句中“阳”乃古汉语特殊含义的词语,“山南水北”称之为“阳”。老师让同学们联系潮汕地区大家熟悉的两个地方:揭阳市、潮阳区。揭阳市,位于古揭阳岭之南,故称之为“揭阳”;潮阳区,位于大海(潮水)的北面,故称之为“潮阳”。通过这样以身边熟悉的事例来帮助强化认知,同学们对古汉语中的“阳”认识会更加深刻。
郫都区天气预报语言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而古汉语在潮汕话中的传承现象比较突出,把握得好,贯通古今,互相印证,对学习事半功倍。
五、双语交叉朗读,促进准确书写
古诗文教学中有一重要要求,即准确掌握古诗文书写,而古诗文的读音在普通话中,相同的较多,学生在默写中经常出错,故运用双语交叉教学,有利于减少错别字。所谓双语交叉教学,即在朗读古诗文过程中,普通话朗读结合潮汕话朗读。
如必修2《阿房宫赋》中“多于在庾之粟粒"閃中的“粟”学生经常错写成“束”或“素”,如通过指导学生把“粟”读成潮汕话“测”Lee],读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必修3《琵琶行(并序)》回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一句,在默写时,同学们经常把“幽”写成“忧”。因为两字普通话读音相同,较难识别。如增加潮语朗读,应当能够提高正确率。
六、结语古朴雅致。潮汕文化发韧于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们学习潮汕方言,有利
于了解丰富多彩的潮汕文化,更有利于学习了解博
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二)从潮汕方言入手,更熟悉亲切,更直接、
具体地了解并掌握古汉语语言变化及运用规律,进
一步理解整篇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技巧。
(三)通过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老师在语文课
堂上教学引导,促使同学们零距离接触潮汕方言与
文言文,融会雅俗,贯通古今,打通文言文、古典
诗歌与潮汕方言之间的联系,对提高学生的古文学
千岛湖最好玩的景点习能力及文化素养帮助很大。
参考文献:
[1]林伦伦:《潮汕方言一潮人的精神家园》,[M],暨
南大学出版社,广州,2012年06月。
[2]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
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上海2日游经典路线
[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90页。
[3]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
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09页。
[4][8]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109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97页。
[5]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
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
[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89页。
[6]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
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95页。
[7]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
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
[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35页。
[9]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
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
[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19页。
(一)
潮汕方言确实是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

本文发布于:2023-09-02 21:3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2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潮汕   文化   语文   潮语   学生   语言   潮汕方言   口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