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东莞发布十四五规划,未来买房重点在……

阅读: 评论:0

划重点!东莞发布⼗四五规划,未来买房重点在……
东莞,新⼀轮购房地图,来了!
近⽇,东莞市⼈民政府发布了《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标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涉及经济、产业、⾦融、交通、民⽣等⽅⾯。
在这将近⼗万字的《规划纲要》中,出现了⼀些“关键”领域值得关注,其中,哪些购房板块值得重点关注,从《规划纲要》中就能窥探端倪。
1
\ 经济⽅⾯ \
2025年GDP达1.3万亿元,年均增长6%
台湾地震城市综合实⼒明显提升,打造富有活⼒和国际竞争⼒的⾼品质现代化都市。
经济发展活⼒和韧性明显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到2025年GDP达到 1.3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左右。
城市空间布局、城乡⼈居环境、⽣态⽂明建设、城市⽂化实⼒全⾯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全国领先,城市能级显著跃升,城市承载⼒、吸引⼒、亲和⼒显著提升,全⾯对接国际⼀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向富有活⼒和国际竞争⼒的⾼品质现代化都市坚定迈进。
泉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2
\ 空间布局⽅⾯ \
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增强城市魅⼒
⼗三五期间,东莞中⼼城区、松⼭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体”都市核⼼区初具雏形,“⼀⼼两轴三⽚区”建设加快推进,民盈国贸中⼼等城市地标顺利建成,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幕全⾯拉开,黄旗南、三江六岸等⽚区开发实质性启动。
在城市发展战略⽅⾯,东莞为了顺应现代都市圈和城市发展需要,将实施“南融、北接、东拓、西连”的城市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城市开发格局,提升城市承载⼒、吸引⼒和竞争⼒。
△城市发展战略图美国拉斯维加斯天气
《规划纲要》还提到,将以“松⼭湖科学城”为主阵地打造“⼀核⼀轴三带”的创新空间布局,串联⼴州科
学城—中⼼城区—松⼭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和南⼭区中央智⼒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对接穗深港的核⼼创新主轴,成为⼴深港澳科技创新⾛廊最坚实⽀柱。
△创新空间布局图
中⼼城区展现“湾区都市”的东莞城市形象,提升都市核⼼区的⾸位度,强化⾼端资源集聚发展;
松⼭湖展现“创新城市”的东莞城市品牌,加快推进松⼭湖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
滨海湾新区展现“未来城市”的美好蓝图,以⼟地整备、重⼤项⽬落地、制度开放为突破,⾼⽔平规划建设“⼀廊两轴三板块”总体空间格局,形成引领东莞未来 30 年发展的新增长极。
块”总体空间格局,形成引领东莞未来 30 年发展的新增长极。
△城市空间格局图
为了增强三个中⼼的联系紧密度,东莞将打造中⼼城区—厚街—虎门—滨海湾新区的现代服务廊道,中⼼城区—寮步—⼤朗—松⼭湖的科技创新廊道,滨海湾新区—长安—⼤岭⼭—松⼭湖的先进制造廊道,引导优质资源和重⼤项⽬集聚布局,成为⽀撑城市发展的脊梁。(PS:以上这些提及的板块,购房体可以重点关注下。)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发挥滨海湾新区、⽔乡新城、虎门⾼铁站⽚区、沙⽥临港现代产业带等创新平台节点的创新发展功能,利⽤⼴深⾼速、⼴深沿江⾼速和穗莞深城际的交通优势,主动承接⼴州、深圳的产业和创新资源,打造沿海科技产业创新带。
松⼭湖东部⼯业园、银瓶合作创新区、常平⽕车站TOD⽚区、东莞南站⽚区等关键产业节点,均有所提及。
其中,作为⼤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先⾏启动区的松⼭湖科学城,加快推动与中国科学院合作,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量在东莞布局,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3
\ 产业⽅⾯ \
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智造、品牌转型
⼗三五期间,东莞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平明显提升,未来五年将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东莞智造、东莞品牌转型,增强“东莞制造”“东莞标准”的国际竞争⼒和影响⼒,为“东莞制造”提供更加⼴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松⼭湖⾼新区创新引领极、中⼼城区服务发展极、滨海湾新区开放合作极构造“黄⾦三⾓”,以西部⾼端⾼新产业轴带、中部创新创造产业轴带、东部智能制造产业轴带串联六⼤⽚区,以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核⼼承载平台,形成“三极三带七⼤基地”现代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推进制造业⾼端化、智能化、绿⾊化发展,创建粤港澳⼤湾区制造业⾼质量发展⽰范区。
△产业空间布局图
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积极融⼊全省“双⼗”战略性产业集建设,推动我市新⼀代电⼦信息、⾼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品饮料等四⼤⽀柱产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物医药及⾼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五⼤新兴产业加快集发展,分梯度培育形成⼀批国际⼀流、国内领先、地⽅特⾊的产业集。
打造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焦新⼀代信息技术、⾼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约60平⽅公⾥,布局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领东莞产业⾼质量发展。
4
\ 交通⽅⾯ \
全⾯推进地铁R1、R2、R3线建设
根据《规划纲要》明确,东莞⼗四五期间将着⼒打造以“⼆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为锚固点,以综合交通廊道为⽀撑轴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
△城市发展廊道图
构筑现代化⽴体综合交通⽹络。积极对接粤港澳⼤湾区⼀体化轨道交通体系,加快推动赣深铁路、深茂铁路、佛莞城际建成通车,推动佛⼭经⼴州⾄东莞城际、中南虎城际、深惠城际建设,微调常平⾄龙华城际线位,适时启动塘厦⾄龙岗城际项⽬,着⼒共建“轨道上的⼤湾区”。
谋划在东莞中⼼城区设置⾼铁始发站,争取早⽇建设⼴深第⼆⾼铁。
全⾯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期、⼆期、三期)、2号线三期、3号线⼀期建设,争取加快推进6号线、7号线、8号线与12号线前期⼯作,强化与⼴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对接,实现东莞市中⼼城区、松⼭湖、滨海湾新区⾄周边城市1⼩时通达。
推进莞番⾼速建成通车,启动狮⼦洋跨江通道、莲花⼭过江通道、常虎⾼速延长线⼯程以及⼴深⾼速、莞深⾼速和常虎⾼速改扩建⼯程等项⽬,推动松⼭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东莞海堤路⾄深圳滨江⼤道、丹平快速⼆期、东江⼤桥改扩建⼯程、东江通道、新槎⼤桥、江龙⼤桥等跨
市路⽹项⽬建设,加快构建和湾区主要城市“1⼩时交通圈”。
伊春自驾游攻略强化中⼼城区-松⼭湖、滨海湾新区-松⼭湖、中⼼城区-滨海湾新区的路⽹对接,加强中⼼城区与黄江、凤岗、清溪、企⽯等东部节点镇的快速连通。
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撑体系。依托⼴深第⼆⾼铁始发站、东莞东站、虎门⾼铁站、东莞⽕车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松⼭湖站等枢纽站场,加快构筑以轨道交通为⾻⼲的“⼆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强化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打造⼤湾区区域交通枢纽。重点加快虎门⾼铁站、东莞⽕车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常平⽕车站、市汽车总站等⼀批站点 TOD 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市轨道交通1号线⼀期⼈民医院站、同沙公园站等⼀批站点TID开发,建设宜居宜业新典范,打造成引领带动品质东莞建设的“引爆点”。
△综合交通规划布局图
构筑完善的港航体系。提升港⼝基础设施服务能⼒,加快港⼝物流业提质增效,⽀持东莞港融⼊全省港⼝资源整合和世界级港⼝建设,发挥东莞港内河集装箱运输⼲线港优势,拓宽完善东莞港“湾区快线”,加快新港澳客运码头建设,推动东莞港建设成为粤港澳⼤湾区关键货运⽀撑港。
规划布局航空配套服务设施。优化城市候机楼布局,探索创新“安检互认、⼀票通达”管理举措,实现
与⼴深港澳等主要城市的航空枢纽快速便捷对接。提前谋划通⽤航空布局,规划预留通⽤机场选址,结合区域中⼼医院、重点商务地标建筑等重⼤设施规划布局建设直升机停机坪。
5
\ 民⽣⽅⾯ \
打造品质教育、住房、优质⽣态共融圈
教育的质量,是⼀个城市的发展根本。关于教育⽅⾯,东莞要全⼒打造品质教育,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为⼤湾区建设培养更多⼈才。
学前教育:新增公办幼⼉园学位3万个,⿎励幼⼉园开设托幼班,加快推进幼⼉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义务教育:深⼊推进品牌学校培育和集团化办学,⽀持和规范民办教育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办学机制和⼈才培养模式,⾼起点、⾼⽔平、⾼质量办好⼀批未来学校。
普通⾼中:完善新⾼考下⾼中教育多元育⼈模式,探索个性化教育和⼈才培养模式,⿎励有条件的⾼中与⾼校、科研机
普通⾼中:完善新⾼考下⾼中教育多元育⼈模式,探索个性化教育和⼈才培养模式,⿎励有条件的⾼中与⾼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培养创新⼈才。加强⾼中⽣职业⽣涯教育、⼼理健康教育等素质教育发展指导,探索推进⾼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
⾼⽔平⼤学:推进⾼校创新发展⾏动计划,加快发展研究⽣教育,推动⾼层次⼈才培养,提升⾼等教育办学⽔平,⽀持⾼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提升⾼等教育引领城市发展能⼒。
除了教育,《规划纲要》还适当提及住房、⽣态等⽅⾯。
完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坚持“房住不炒”,落实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原则,建⽴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增加限地价、限房价、限销售对象的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住房市场,规范⼆⼿住房交易,盘活存量资源,实现住房⼀、⼆级交易市场联动,增加市场房源供应数量。⿎励开发建设更多⼩户型房源,满⾜来莞⼈员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共建⼤湾区优质⽣活圈。推进松⼭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东莞国际商务区⾹港中⼼、滨海湾青创城、虎门站TOD、常平⽕车站TOD等港澳青创载体建设,创新完善港澳居民就业服务政策体系,推动在莞⼯作⽣活的港澳居民在民⽣⽅⾯享有“市民待遇”。
构建“⼭海河湖”相融共⽣⽣态格局。依托黄旗⼭、⼤岭⼭、⼤屏嶂、银瓶⼭、樟⽊头林场等森林公园
蓬莱长岛二日游
和国营林场,以多种交通⽅式串联成为森林慢游休闲公园体系,打造⼤湾区绿⾊中⼼公园和都市⽣态屏障。优化提升⽔乡经济区、东莞港、滨海湾新区、狮⼦洋河⼝等沿海区域的⽣态品质,打造集⽣态、景观、⽂化、公共服务、娱乐休闲于⼀体的滨海活⼒长廊。持续推进东江⼲流、⽯马河、茅洲河等河流整治和⽣态基底修复,提⾼防洪能⼒,优化提升松⼭湖、华阳湖、⽔濂⼭⽔库、同沙⽔库等湖库滨⽔岸线环境品质,建设⽣态碧道、休闲碧道、防洪碧道和交通碧道,构筑河湖⼀体的⽣态⽹络。坚持公园城市理念,规划布局⼀批⽂化公园、智慧公园、⼈才公园、创新公园,加快建设市⼉童公园、虾公⼭森林公园、红花油茶森林公园、银瓶湖湿地公园、东清湖湿地公园,实施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打造15分钟⽣态⽣活圈,让市民出门见绿。
△⼭海河湖⽣态格局图

本文发布于:2023-09-05 21:4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47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莞   城市   发展   创新   建设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