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 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阅读: 评论: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 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0.12.26
【字 号】渝府办发〔2020〕137号
【施行日期】2020.12.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
  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12月26日 
赤峰旅游攻略自驾游
   安徽旅游地图
 
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
  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着力解决长江重庆段等大江大河两岸水土流失治理难、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生态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保护耕地与造林绿化、生态林与经济林培育、消落带治理与林带建设、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统筹结合起来,整体谋划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两岸生态廊道建设,着力增加江河两岸植被覆盖,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提升益林、护山、固土、涵水、拦污、维护生境等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有力推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重要的生态支撑。
  (二)工作原则。
  ——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遵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保护生态,保障民生。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高度关
两个人适合去哪里旅游
注众生产、生活问题,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生态产业,切实保护江河两岸生态环境。
  ——统筹推进,注重实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良种良法,加强城乡统筹、区域协同,推动绿化与美化、生态与产业、林相与品相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实施,强化政策保障,创新完善机制,加强科技支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工作。
  (三)实施范围。
  长江干流及三峡库区回水区,嘉陵江、乌江和涪江重庆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范围内,面积约873万亩,涉及28个区县。
  (四)工作目标。
  在全面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3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用10年左右时间实施“两岸青山·千
里林带”营造林任务315万亩,包括森林数量提升98万亩、质量提升217万亩。其中,2020年启动示范,营造林10万亩(森林数量提升8万亩、质量提升2万亩);2021—2025年攻坚阶段,营造林190万亩(森林数量提升90万亩、质量提升100万亩);2026—2030年巩固阶段,质量提升115万亩。
  通过生态空间挖潜力补天窗、生产空间调结构还林草、生活空间增绿量添彩,力争到2030年,实施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自然生态资源得到严格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益林、护山、固土、涵水、拦污、维护生境等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更加凸显,努力实现林相季相变化多彩、成片零星相间配置、疏密高低错落有致,逐步在重庆大江大河及两岸形成“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千里江山巴渝画廊美景。
  二、主要任务
  发挥好规划管控引领作用,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位一体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农业生产空间、城镇建设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协调统一的空间规划管控体系。重点实行“三类”分类指导、落实“四带”空间布局,着力提升森林数量、质量
和综合效益,加强生态保护,强化民生保障。
  (一)实行“三类”分类指导。
  1.峡谷景观生态屏障类。在大小三峡、乌江、嘉陵江等峡谷地区,全面保护峡谷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探索在生态敏感区、脆弱区、退化区等生存条件恶劣区域实施生态搬迁,减少人为扰动,加大力度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充分挖掘利用独特气候资源,修复“三峡红叶”和“乌江画廊”等森林生态,提升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在局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发展脆李、脐橙等特经果林,助农增收。
  2.浅丘产业生态屏障类。在长江及嘉陵江、乌江、涪江等干支流两岸丘陵低山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发展,夯实绿本底基础,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布局柑橘、笋竹、荔枝、龙眼等特生态产业,大力开展农村“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建设森林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
北京一日游路线  3.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在中心城区和沿江重点城(集镇)区,结合城市品质提升、污染防控治理和城乡生态修复,开展城镇及各类园区绿化、零星间隙地植树和林相提升改造,
建设江河岸线近绿亲水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沿江(河)生态绿化品质和生态屏障功能水平。
  (二)落实“四带”空间布局。
山东最近天气预报15天
  1.滨江景观生态隔离带。在消落线以上50—100米范围,结合江城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和“长江岸线整治保护工程”,在污染企业搬迁和港口码头整治后腾退的土地、江河两岸公共空间、非城镇建设用地后退蓝线控制区域等开展造林绿化和林相改造,建设生态缓冲隔离带,修复保护两岸生态系统,打造沿江生态廊道。
  2.中山生态产业发展带。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特经果林、中药材、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实施一批特效益林业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助力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
张家界在哪里哪个省

本文发布于:2023-09-10 15:2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64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建设   保护   提升   发展   乡村   森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