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B站央视新闻内容研究

阅读: 评论:0

|RADIO &TV JOURNAL
2021.4
弹幕视频网站最早兴起于日本,2008年传入中国
并逐渐流行起来。2019年10月4日,央视新闻入驻国
内最大的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简称B 站),发布了第一则视频。随后中国日报、
人民网、中国长安网等也入驻B 站。
美国学者波普诺(David Popenoe )在《社会学》
一书中对“亚文化”做出如下定义:
“从广义上来说,亚文化通常被定义为更为广泛的文化的一个亚体,
这一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亚文化的某种特征,
又包括一些其他体所不包括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出现混杂交融态势,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对青年
亚文化体进行更为细分的考察;
(2)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剖析某种社会文化现象;
(3)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博弈。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变革提供了
新的选择,通过平台融合,建立了
“报、网、端、微、视”的全媒体矩阵。自2018年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媒体开启了向视频化方向的转型之
路。对于媒体来说,理解短视频独特的文化“基因”并完成自身的基因改造,探求资讯短视频特别是硬新闻短视
频表达的新模式,是当下媒体移动化转型的一种新路
径。本文分析B 站上央视新闻的视频内容
扬州瘦西湖14个景点概括其呈现内容和题材类型的特征,探讨主流文化对亚文化进行收编的经验与反思。
一、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B 站上的央视新闻为研究对象。以
“央视新闻”为代表,因为其入驻时间早,
样本量充裕,且根据B 站up 榜排名,央视新闻排名靠前,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本研究通过系统抽样,
样本时间选择在2019年10月4日—2019年12月31日区间。在这个区间
内,央视新闻的粉丝数、弹幕量、
留言量呈现出增长趋势,说明央视新闻在B 站运营上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总结。
二、研究发现
(一)基本信息描述
在视频时长方面,主要以十几秒到三分钟不等的短
视频为主,时长大于十分钟的视频较少,
且主要是以记录、知识科普为主。可见如何利用受用户青睐的短视频进行信息传播成为当下主流媒体谋发展的重要课题。
既要贴合“短平快”的形式要求,
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吸引用户注意力,提供关键信息甚至是引发情感共
鸣,需要主流媒体进一步探寻。
在视频来源方面,央视新闻积极创作,
但质量良莠不齐,主要集中在对素材进行二次加工或针对B 站的原创视频上,说明央视新闻在运营B 站时注重自己的
内容创作。这些视频中不乏有鬼畜、
娱乐等视频,也有不少央视新闻电视端直接平移的视频,
说明央视新闻在运营B 站时,对原有渠道资源存在一定的依赖。
(二)内容呈现与题材选择
央视新闻在B 站的内容呈现与题材选择弱化新闻
属性,强调内容属性,注重情绪化引导。
“政论观点”类占比最大。央视新闻在各短视频平台增加
“主播说联播”系列,通过内容的巧妙选择、节奏的紧密安排以及语言的戏谑表达,使评论的观看性更强。在对热点事件进行评
论时,通过倾向性选择和重点解读,
让年轻体更快地了解事件并接触到主流意见。仔细比对该系列视频,
发现其借鉴了青年亚文化的特质,
通过挪用、拼贴、同构来形成对原本枯燥、晦涩的政论观点,
并进行再包装,形成一种新的风格,以此来灌输价值。
主播都会提到“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这句话,
形成了特有的传播仪式。新闻主题多集中在社会、民生板块。通过回顾视频发布期间的热点新闻,发现B 站央视新闻在题材选择
上也普遍选取当下关注度、讨论度高的新闻事件,
如香港事件、宇芽被家暴事件、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等,且这些视频的反馈普遍较好。这说明央视新闻在B 站上仍然延续其新闻信息平台的定位。回顾B 站央视新闻的新闻类视频,内容并非遵循传统电视新闻叙事模式,将新闻六要素一一列出,其视频内容多聚焦于新闻结果与事件冲突。如视频《【独家视频】孙小果的19把“保护伞”全判了!》中,并未叙述宣判过程和事件背景,只是将宣判结果告知。北京动物园门票多少钱一张2022
社会记录类视频主题多元,
以正能量视频为主。内容主要是塑造正面的政务人员形象,厦门3日游一般要多少钱
如警察、军人、基层工作人员等,宣传祖国强盛。视频
《医保局专家“灵魂砍价”,企业代表当场流泪!》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选取和百姓贴近的话题,用鬼畜和个性化语言加以改造,
优化受众的视觉体验,拉近了官方和民间的距离。
单纯休闲娱乐的视频占比不多,尽管B 站是以娱乐为主的弹幕视频平台,央视新闻仍然保持其作为主流媒体的专业性和严肃性。长海县旅游景点大全
(三)主要人物
为了融入平台、迎合受众,
央视新闻通过打造“流量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B 站央视新闻内容研究
阴肖俊怡
摘要:B 站是我国青少年亚文化体的重要聚集地。2019年10月4日,央视新闻正式入驻B 站,成为第一批入驻
B 站的主流媒体。
央视新闻在B 站上发布的信息以短视频为主,在内容呈现与题材选择上弱化新闻属性,打造“流量”主播,引领正向情绪,使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在B 站上呈现出双向互动。
关键词:央视新闻;B 站;亚文化;
主流文化108
视听2021.4
|主播”来为自身增加关注度。B 站上央视新闻主播力求打破受众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央视新闻栏目主播的固有严肃印象,主动向青少年靠拢。例如利用知名主播朱广
权、撒贝宁等经剪辑处理的鬼畜搞笑视频吸引年轻受众。又如“康辉vlog ”将新闻的幕后工作作为视频主线,而新闻报道的外交新闻则是视频背景,将宏大主题与后台情景相结合,以一种日常化、生活化的视角加以呈现,既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和娱乐心理,也向受众传递了主流声音。另外,央视新闻在B 站上以普通人物为主要人物的视频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用“小人物”去阐释“大主题”,用个人的生活体验呈现出多元的社会生活,更容易激发青少年体的情感共鸣。如在视频《“爸爸回家了”驻港部队老
兵退役,萌娃反应暖哭了》中,记录了因驻港长时间未回家的父亲回到家中与女儿见面的场景,烘托出普通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对其他人物进行塑造时,央视新闻放弃了电视表达中常用的漫长铺垫的叙事节奏,而是更多地聚焦于人物的“高光”时刻,在短时间内利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视频,充分激发受众的情感。(四)情感彩有学者指出:“公众的‘情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面对具有反抗精神的亚文化时,央视新闻的视频多呈现出积极、赞扬、轻松等正面情感彩,避免悲愤、冲动等负面情感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在公众对政府认知充满不确定性和习惯于自我反讽的亚文化环境中,央视新闻并没有一味迎合受众情绪,而是主动传播正面情感彩视频,通过发布赞扬祖国建设成就和社会和谐的视频,传递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激发青年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值得注意的是,在后真相时代,央视新闻在B 站上并没有一味以戏谑和狂欢的方式表达观点,更多的是诉诸理性,避免给青少年造成更多的负面情绪累积。在其他国家干涉我国内政的问题上,央视新闻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表达立场。如在视频《【主播说联播】美国一些政客病得不轻,得治!》中,从“失忆”“失明”“失态”三方面论证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干涉。除了涉及到我国底线问题的事件,如领土纷争、香港问题等,在标题和叙述中有明显的愤怒等负面情绪外,在一般新闻事件中,央视新闻以一种中立的态度进行报道,遵循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结论与讨论
伯明翰学派在讨论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收编时把
其归纳为“意识形态收编”和“商品收编”。回顾研究发现,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一直都在收编与反收编的博弈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间交流的壁垒,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不再以一种僵化对立的形式呈现。本研究将当下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理解为双
向互动:一是亚文化在面对主流文化时抵抗的弱化,
二是主流文化对待亚文化时呈现出包容与认同的姿态。
(一)弱化的抵抗
20世纪末兴起的“后亚文化”
研究认为,亚文化体变得更为碎片化、混杂性、
短暂性以及政治抵抗的弱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的传播生态无疑使这种抵抗更为弱化。回顾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一系
列亚文化热潮,如“恶搞文化”
“弹幕文化”“粉丝文化”“丧文化”等,它们多集中在符号化消费层面。
在“帝吧出征”“抵制D&G ”等有大量亚文化体参与的涉及政治
议题的事件中,青年亚文化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意识
形态的选择上,都表现出与主流文化的统一,
甚至主动将自身纳入主流传播阵营中。
(二)包容与认同
主流文化通过平台的入驻进入亚文化圈,
但是如何才能真正融入其中,仍是当下媒介需要再思考的问题。
央视新闻入驻B 站并取得一定的关注和认可,为主流文化尝试打通亚文化圈层、将声音渗透其中提供了些许
参考。回顾B 站上央视新闻的视频,
可以发现其对亚文化存在一定的包容与尊重:认可平台文化,
主动融入亚文化圈,并且在宣传中巧妙地利用青年亚文化的特性,加强内容和形式的娱乐性、趣味性,
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导向。在媒介融合中,主流媒体完全可以放下
“身段”,吸取亚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为我所用,
并以此对亚文化加强引导,实现二者的和谐互动。
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
一方面通过入驻新媒体平台来增强其传播面和覆盖力,
另一方面正在逐步探索针对性的内容,提高自身舆论引导力。在B 站上,
央视新闻试图改变其作为主流媒体的严肃形象,尝试与亚文化进行和解和沟通。亚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也放弃了顽固的抵抗。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在B 站开始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进行着双向互动。参考文献院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M].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彭兰.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01):34-43.金口河大峡谷门票
3.袁光锋.公共舆论中的“情感”政治:一个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8(02):105-111.
4.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北京:首都
师范大学,2007.
5.孟登迎.“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J].外国文学,2008(06):93-102+125.(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去三亚玩住哪里好
109

本文发布于:2023-09-11 02:3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68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视频   新闻   文化   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