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

阅读: 评论:0

引言
引言
托马斯·哈代不仅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也是大胆探索和开拓的“现代诗歌之父”,他是一位站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接线上的文学巨匠,他在小说和诗歌这两个领域为人类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发扬英国文学传统和勃兴英国当代文学上起到了独特而不可取代的“桥梁”作用。
哈代1840年出生在英国南部多塞特郡多切斯特县博克汉普顿村的一个石匠家庭,他自幼生活在农业郡的氛围中,对农民的生活、性格、风俗、语言等都非常熟悉。哈代1862年前往伦敦,在著名建筑师布洛姆非尔德手下当绘图员,同时他还钻研文学和哲学,并且在伦敦大学皇家学院进修近代语言,尤其是法语,但因身体不能适应伦敦气候,他于1867年返回故乡,从事建筑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在伦敦的五年时间里,由于哈代的思想受到受达尔文的进化论、赫青黎的不可知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以及穆勒的诗歌《论自由》等的影响,他的社会观、道德观、诗学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促使他放弃在家乡初步形成的基督教观念而转变为一名自由主义者。尤其是他在城市生活的实践经历,不仅使他看清了城市与农村在思想、道德、风俗、习惯上的显著差异,更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哈代一生共创作了七部长篇小说,四个短篇小说集、八卷诗和两部诗剧。他的创作一般以英国西南部
威塞克斯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描写了世纪之交的英国农村市镇出现的政治、经济、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剧烈变化,并透过资本主义因素的渗入,从宇宙、生命、制度的矛盾关系等角度来探求这种变化的成因,因此作品充满了宿命意识、批判彩以及悲情和诗意。他还以史诗般的笔触记录了在资本主义势力的侵蚀下农村自然经济秩序的土崩瓦解,揭示了威塞克斯的悲剧和整个英国社会的悲剧。其中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包括《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远离尘嚣》、《林地居民》、《卡斯特桥市长》、《绿荫下》、《还乡》等七部小说代表了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
重庆市旅游攻略哈代的作品拥有永久的生命力,一直以来它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哈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文学研究对象。在欧美各国,对哈代的研究己有百多年的历史,有研究创作风格和技巧的,如撒缪尔·海因斯的《哈代的诗歌模式》、戴尔·克
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
里默的《托马斯·哈代:悲剧形式》;有研究作品思想的,如A.P·艾略特的《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EB·皮尼恩的《托马斯·哈代:艺术和思想》;有研究现代倾向的,如杰弗里·瑟利的《哈代小说的心理学》,罗斯迈锐·萨姆纳的《心理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有研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如凯思林·罗杰斯的《托马斯·哈代笔下的妇女》、彭尼·博迈尔哈的《托马斯·哈代和妇女:性意识与叙述方式》;还有许多相关的评传性著作、参考工具书以及对哈代笔记、书信、佚文等原始资料进行的整理,如迈克尔·
米尔盖特的《托马斯·哈代传》、伦纳特·泼迪和米尔盖特合编的《托马斯·哈代书信集》、F.B·皮尼恩的《哈代手册》。此外哈代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仅是对文学进行研究而且还涉及到地理、历史、风俗、妹艺术等其他领域。例如罗斯·菲罗尔的《托马斯·哈代笔下的民俗》和查尔斯·哈拍的《哈代农村》。上述研究不仅拓宽了哈代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而且也大大促进了西欧文学研究的发展。
在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徐志摩、林语堂、郭有守等人对哈代本人及其作品做过许多的介绍,使人们对哈代及其作品都有所了解。尤其是代表人物徐志摩,他所翻译的外国诗歌中,哈代的大约占三分之一,并且他还写了一系列关于哈代的文章以及带有哈代风格的诗歌,由于徐志摩的热心译介,中国读者对哈代逐渐熟悉并喜爱起来。然而大多数中国人还是通过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才认识这位英国作家的,据统计《德伯家的苔丝》在我国至少有7个中译本,而且有些译本是一版再版,尤其是张谷若先生的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版) 茅盾曾说过这个译本是原作者用另一国的文学写自己的作品,它再现了原作的风采,得到了很高的赞誉。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上映了由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电影《苔丝》,反响非常强烈,由此可见《德伯家的苔丝》一书对我国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后由于政治动荡不安和战火连续不断的原因,我国学者对哈代的研究进展不大。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哈代的研究又开始复苏,我国学者开始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哈代的文学创作,上百篇研究哈代的论文在高校的学报和一些刊物上陆续被发表。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对哈代作品的研究,
承德避暑山庄景点图片在研究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哈代的“性格与环境”系列小说,在研究领域方面主要涉及到其文学创作的悲剧思想、宗教思想、婚恋伦理观、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现代意识、乡土意识、象征隐喻模式与圣经原型等八个方面。除此之外国内学术仙华山景区旅游介绍
引言
界在对哈代的研究中还陆续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者和学术专著,如张中载的《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聂珍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吴迪的《哈代研究》、张玲的《哈代》、祁寿华的《回应悲剧缪斯的呼唤—托马斯.哈代小说和诗歌研究文集》等。尽管如此,与欧美评论界对哈代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相比,我国学术界对哈代的关注和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
珠海横琴岛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奥波尼(Francois d’Eaubonne)提出,又以美国的研究为最前沿。旨在解放妇女与自然,并围绕自然、女性、发展等主题批判了父权制的统治和压迫,进而高扬女性文化、女性原则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作用。”[1] 首先生态女性主义者相信女人与自然有极大的亲近性。其次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男人统治妇女与人类统治自然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父权制世界观,因此父权制不仅是妇女问题的根源,也是生态问题的根源,它还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即等级思维、价值二元论和统治逻辑。生态女性主义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进行了更深的挖掘,认为其本质是男性中
心主义,因此他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反对各种形式的统治和压迫,呼吁按照生态学原则和女性主义原则重新建立人类社会,从而使大自然摆脱受人类剥削的命运并使女性能够得到彻底的解放。生态女性主义由于其形态的不同而呈现出一个流派众多的多元格局,如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女性主义和哲学生态女性主义等。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加入到这一研究行列,所以生态女性主义也由最初的一种运动形式逐渐衍化为一种伦理文化,并且这一文化也开始逐渐渗透到文学领域,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文学领域产生了一种积极的回应,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形成在人们的期待视野之中。
三亚三天两夜旅游攻略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哈代的文学作品是近年来哈代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最早的是张芳于2004年在哈尔滨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哈代的自然观与游苔莎、苔丝的悲剧》,作者认为哈代笔下的妇女与自然关系紧密,并且哈代用自然世界的变化来反映女性的心理变化,以此烘托女性形象;同时哈代还用妇女的悲剧表达出他对有机自然逝去的痛心。总之作者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并总结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
了哈代的自然观及其与游苔莎、苔丝的悲剧关系。随后在2006年,吉林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生于坤以《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为自己的硕士毕业生论文,他着重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认为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双重压迫是导致苔丝悲剧命
四川达州旅游景点有哪些
运的根本原因。尔后在2008年,王新春、许阳又在黑龙江教育学报上发表了《女性·自然—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德伯家的苔丝>》一文,作者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和其在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权意识的崛起,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以此凸显哈代那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尽管前人也有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惨命运,但本文的独特之处首先是把作者本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不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自然生态,还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人文生态方面分析了苔丝的悲剧命运,以及造成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原因和她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并由此探索了哈代生态女性观研究的现实意义,号召人们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物种平等、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包容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存在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文发布于:2023-09-11 13:2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7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研究   女性主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