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记游抒怀 单元集体备课

阅读: 评论:0

记游抒怀
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抚顺疫情最新消息今天>海南游玩几个重要景点
一、新课导入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板书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寒噤.(jìn) 推推搡.搡(sǎng) 雾霭.(ǎi)
出轧.(zhá) 汩.汩(gǔ) 怒不可遏.(è)
(2)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寒噤:寒战。
雾霭: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三亚天气预报7天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2.作者介绍。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新闻理论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3.资料链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
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写《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道:“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给本文划分部分,并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交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总起下文。
第二部分(2~5):叙述了两次观赏壶口瀑布的不同观感,展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第三部分(6):通过联想,赞美了黄河的伟大力量,揭示主题。
也可以这样分:
第一部分(1~2):写作者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二部分(3~4):写作者枯水季节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三部分(5~6):由水写到石,再到写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进而写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阅读文章,思考圈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壶口瀑布地点?作者到过壶口瀑布几次,在什么时候?
【交流点拨】壶口瀑布在晋陕两省边境。两次。第一次是在雨季,第二次是在枯水季节。
(2)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①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二)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北戴河免费旅游景点有哪些3.作者在描写雨季和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交流点拨】分别是从瀑布的声音、气势、景物及感受等方面来描写的。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从古至今,有很多赞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呢?请写一写吧!沂水旅游攻略
【交流点拨】示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示例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示例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示例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黄河壶口瀑布不仅危险、气势磅礴、雄伟壮阔,还有刚柔相济的品性,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它的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呢?全文仅仅是为了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雄伟与壮阔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再次走进《壶口瀑布》。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指导。
1.朗读全文,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读出来。
【交流点拨】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要读出黄河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的气势,如“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一句中的“冲进去,冲进去……”要读得有力;第3段中的“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第4
段中“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要读得有气势、语气坚定,透着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这段要读得声情并茂,铿锵有力。
(二)主旨探究。
2.纵观全文,你觉得文章只是在向我们介绍黄河壶口瀑布这一胜景吗?作者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悟?
【交流点拨】作者由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雄伟壮阔,联想到黄河博大宽厚的品质,作者由黄河的精神联想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本文不仅是写壶口瀑布、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哲理,一种无坚不摧、百折不挠、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三)写法分析。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抒情。
【交流点拨】本文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写初到壶口,描写瀑布的声音时,就用“隐隐如雷”写
出了瀑布涛声如雷、如万马奔腾的气势。在写瀑布之水——黄河的形态和精神时又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而在赞美黄河精神时,又将拟人与排比相结合,读来朗朗上口,节奏和谐,感情真挚,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4.借景抒情。
【交流点拨】写景不能孤立地写景,要在写景中抒情言志。在写景中抒情,可以巧妙地将感情融于具体的描写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巧妙的联想来绘景抒情。如本文先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遇强则抗、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借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赞美黄河的力量之美,进而赞美中华民族勇往直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
昌平九华山庄温泉门票多少钱5.以游踪为序,结构紧凑。
【交流点拨】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逐步深入,抓住水流特点来描写壶口瀑布。全文结构紧密,结尾由黄河的博大宽厚上升到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结尾升华主题,意味深长。
6.语言气势磅礴,通俗易懂。
【交流点拨】全文读起来有一种激情澎湃的情感,语言平实无奇,融入的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热爱与赞叹。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从《壶口瀑布》一文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交流点拨】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说:“既不为稻粱谋,也不为取悦谁,全凭一片热爱,满心欢喜和感动。”正是这种不带任何功利的创作动机以及在极地高原长期游历的生活,促成了马丽华纪实散文的问世。她为追寻雪域高原的太阳,毅然踏上充满希望又满载风险的漫漫长途,在那片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上,从青年走到中年,在高原的冰山雪岭挥洒着青春的美丽与光彩。她这腔令无数须眉男儿也汗颜的热忱与勇气,着实令人敬
佩!
1.把握作者的游览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
2.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
3.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第一课时

本文发布于:2023-09-11 23:5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75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壶口瀑布   黄河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